改天請你吃飯
作者:梁耀鮮
請你吃個飯,是好還是不好?
當年項羽請劉邦,有美酒佳肴,也有刀光劍影,是一場殺機四伏的飯局,后人稱鴻門宴,貶義詞。趙匡胤邀請幾員武將喝酒,誰知在唉聲嘆氣中,杯酒釋兵權,宋朝由此走上重文輕武的道路,智慧施政,多含善義。
史書中記錄這樣改變歷史軌跡的飯局很多。
我們老百姓,受邀或邀人吃個飯,當然是無須那么緊張的。白居易給我們作出了樣板。他要請好友劉十九過來小酌,就寫了《問劉十九》:
“綠蟻新醅酒,紅泥小火爐。
晚來天欲雪,能飲一杯無?”
把它翻譯就是:釀好了淡綠的米酒,燒旺了小小的火爐。天色將晚雪意漸濃,能否一顧寒舍共飲一杯暖酒?
誠懇親密,輕松灑脫,溫馨熾熱。有檔次。
說來比較準,請一次客,就出賣了你的檔次。
某君很會來事,雖是單位人,但在外面傍老板做物流,做得隱蔽安全,每月進賬有兩個泉眼,汩汩而涌,日子夠滋潤了。人有錢了也就有了義氣,他說很十分非常想念我們,要請我們吃飯,惹得我們心生期盼,總有念想。等候多時終于等來了信息,他預通知了一天。可第二天到了下午五點,竟然不見吭聲。在大家都猶豫著是否有戲時,他的貼身給我們發來通知,說了晚餐地點和時間,但主人還在隔壁縣辦事,請大家先入座。聽這樣一說立馬就請假掉了一半人。我等幾個堅持到場。在沒有主人的情況下,我們的話題就像一首沒有紅線的散文詩,東一鋤西一镢,沒有集中和方向。途中主人也沒個電話。還沒到點,都走光了人。
人在江湖走,難免有羈絆,有難言。你有事不能到場可以不請,請了不到場也應該打個電話客氣一下。唉,這個飯局組得有點堵心,吃不出味道。
類似這種,也還不少,就是表現不同而已。
有人請客,開口就喊:今晚過來喝酒!沒有征詢,沒有因由,只有命令。輪到誰,接到這樣的請客語氣,都會覺得被矮化,嘴上不說,心中窩火,去與不去,都為難、得罪自己。有些人,總喜歡把粗魯當個性。
有人請客,煮好菜才找人。他會說,愿意來的什么時候都來,不愿意來的永遠都不會來。看似有道理,卻也是一種強人所難的不好習慣。人是社會關系的總和,每個人都總會有大事小事扯著拽著,處理這些需要時間,有多少人能說走就走呢?其實,不預約的飯局,只是給你一個拒絕的理由。不說你也知道,你是沒有利用價值的可有可無者。
更有甚者,不要說預約,有時已經半夜,才有電話進來,聲音已經迷糊,他說某某大牌在那里,今晚為什么不見你?那是最為難的時候。有些人,總喜歡把戾氣當牛逼。
有人請客,各種禮數都周全,就是上的菜有點薄,一張小桌子像一塊貧瘠的旱地,稀拉幾碟小菜,看過去一點都不肥沃,客人坐下,掃過一眼,已經沒有心情講那些準備好的感謝話。人可以窮袋子,但不可以窮面子。現在沒錢不等于永遠沒錢,沒人喜歡跟窮氣、窮相的人在一起。傳說從前一農戶請人幫工抬柱子,那是苦力活,主人卻連飯都煮不夠,最后鍋底只剩一塊鍋巴,大家互相讓著,不好刮干凈,做了一天苦工餓著肚子回家。他老哥子卻用鍋鏟敲著鍋邊得意地叫他老婆說,你媽過來看看,剛剛好,還剩一點,計劃為王啊!后來,“計劃為王”就成了他的代號,這帽子一直送他進棺材。
現在,又出現了一種不請客的“請客”,就是本文的題目:改天請你吃飯。這原本是一句略帶美好的客氣話。你去求人家辦事,人家幫了,但那是小事,還夠不上以請客致謝,就是請了人家也不會賞臉,所以出門時握個手,就會說“改天請你吃飯”。或者在街上在路上,偶遇你的老領導、老熟人,之前從他那里你得到過好處,心存感謝,但現在早已各為其主,兩不相干,已無須再請一餐,但緣于之前的交情,你還是說了那句話。
“改天請你吃飯”,說者隨意、敷衍,聽者也覺得羊睪空晃,不會當真。
這樣的話,還是少說為佳。
2024年11月5 日
作者簡介:梁耀鮮,男,壯族,廣西百色田東人,漢語言文學本科,長期在田東縣工作,曾在多個部門擔任主要領導。中國散文學會會員。有散文專著《寫給小城》《詩意煙火》和《故鄉的云》《紅色七里》(合著)等文集。
注:本文已獲作者授權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