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雪繪彩(外二篇)
作者/池征遙
冬來小雪舞翩翩,窗外斑斕似畫箋。
赤葉如火燃楓樹,黃云似金鋪滿天。
青松挺立迎風笑,綠草叢生伴雪眠。
墨色重染風光美,心馳神往意悠然。
冬之晨曦,小雪悄然至。我在古城西安于室內憑窗而立,外界之景,如詩如畫,盡收眼底。非銀裝素裹,反而是五彩斑斕,猶如一幅流動的水墨長卷。
赤者如火,那是楓葉的最后守望,于寒風中曳曳生姿,似在訴說秋日的余溫。黃者似金,或許是秋葉的遺珠,散落一地,熠熠生輝。綠意盎然者,乃常青之樹,不畏嚴寒,依舊挺拔,展示著生命的頑強。青藍交織者,或許是天空與湖水的低語,一色澄澈,令人心曠神怡。而紫氣東來,或許是遠處山巒的輕紗,縹緲而神秘,引人遐想。
此情此景,令我想起了古人詩句:“雪消冰又釋,景和風復暄?!彪m是小雪時節,但此處卻無嚴寒之態,反而是一派生機勃勃之象。又或是“秋色從西來,蒼然滿關中?!彪m非秋季,但這五彩斑斕之景,卻有著秋日的深情厚意。
我凝視窗外,心中涌起一股暖流。這五彩斑斕的世界,仿佛是大自然最真摯的饋贈。它告訴我們,即使寒風凜冽,生命依然可以綻放出最美的光彩。
此刻,我愿將這份美好定格于心,成為我人生旅途中的最美風景。每當我迷?;蚱v時,只需閉上雙眼,這五彩斑斕的畫卷便會浮現在眼前,給予我無盡的溫暖與感動。
窗外之景,如墨色般深邃而迷人。如此風采,豈非墨色之中最絢爛的一筆?我沉醉其中,無法自拔。愿這份美好,能伴隨我走過每一個冬日,給予我無盡的力量與希望。
丹青水墨寫春秋
?“丹青不染傾城色,水墨卻含淡淡香”這句話出自趙奎顯。?趙奎顯是一位畫家,他在10年間創作了?《十載丹青鶴鄉情》濕地百米長卷,這句話就是他在創作過程中的感悟。?
這句話的意思是,丹青(彩色繪畫)無法描繪出傾國傾城的顏色,而水墨畫卻能含蓄地表現出淡淡的香氣。它表達了水墨畫的獨特魅力和內涵。
水墨,是東方哲學的藝術呈現。它以水為媒介,以墨為靈魂,在黑白之間展現出宇宙的奧秘和人生的真諦。恰似王維詩中“行到水窮處,坐看云起時”的境界,在簡單的黑白交織中,蘊含著無盡的韻味和深遠的意境。一幅水墨山水,那看似簡單的幾筆,便勾勒出了“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的空靈與幽靜,讓人仿佛置身于那遠離塵世的山水之間,感受著自然的寧靜與心靈的超脫。
且看王維筆下的《鳥鳴澗》,更是一幅絕美的水墨畫卷?!叭碎e桂花落,夜靜春山空?!痹谀菍庫o的春夜,山谷中仿若被施了魔法一般,萬籟俱寂。有一位閑適之人,或許是詩人自己,正悠然地漫步其中。周圍的空氣似乎都凝固了,只有那細小的桂花,簌簌地從枝頭飄落,宛如輕柔的雪花,悄無聲息地親吻著大地。每一片花瓣的墜落,都像是時間的輕語,在這空寂的春山中訴說著自然的韻律。這畫面,若是用筆墨來描繪,定是用淡墨暈染出那靜謐的夜色,再以稍濃的墨點出幾簇桂花,展現出一種極致的靜謐之美。
“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碑斆髟聫纳胶缶従徤?,那皎潔的月光如銀色的輕紗,灑在山林之間。這突如其來的月光,驚擾了棲息在枝頭的鳥兒。它們從睡夢中驚醒,在春澗上空盤旋飛翔,不時發出清脆的啼鳴聲。那啼鳴聲在空谷中回蕩,更顯山谷的清幽。若是繪于紙上,那一輪明月可用留白來體現,周圍用淡墨烘托出月光的朦朧,而鳥兒則以簡潔而靈動的筆觸勾勒,它們展翅的姿態和驚恐的神情仿佛呼之欲出,那聲聲鳴叫似能透過畫卷傳入觀者的耳中。這畫面,就像一幅靈動的水墨花鳥畫,充滿了生機與空靈。
丹青,則是色彩的詩篇。從古老的巖畫開始,人類就嘗試用色彩在堅硬的巖石上留下印記。紅與黑的碰撞,是生命最初對世界的感知與表達。隨著時間的推移,丹青在絲帛與宣紙上綻放出更加絢爛的光彩。它是宮廷畫師筆下金碧輝煌的盛世畫卷,用細膩的筆觸和華麗的色彩描繪出宮廷的繁華與威嚴。那明黃的龍袍、朱紅的宮墻、翠綠的珠簾,在丹青的渲染下栩栩如生,每一種顏色都被賦予了特殊的象征意義,彰顯著皇權的至高無上,記錄著一個時代的輝煌與榮耀。而在民間,丹青則是生活的寫照。那些色彩斑斕的年畫,以大紅大綠為主色調,洋溢著濃郁的生活氣息。胖娃娃抱著鯉魚,寓意著年年有余;威武的門神守護著家門,驅邪避災。這些年畫用簡單而鮮明的色彩,表達了百姓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對平安幸福的祈愿。每一抹色彩都是對生活的熱愛,每一幅畫面都是民間智慧的結晶,它們如同璀璨的繁星,點綴著平凡而又溫暖的人間煙火。
水墨人物畫更是別具一格。它不追求形似,而重在意境的傳達。畫家通過寥寥數筆,勾勒出人物的神態和氣質。無論是竹林七賢的灑脫不羈,還是達摩祖師的高深莫測,都在水墨的暈染下躍然紙上。這些人物形象承載著中華民族的精神追求,或高雅、豁達、慈悲,成為后人敬仰和學習的榜樣。
丹青水墨在歷史的長河中相互交融、相互輝映。它們見證了朝代的更迭、文化的傳承。在戰亂時期,畫家們以筆為劍,用丹青水墨表達對和平的渴望和對侵略者的憤恨。在和平年代,它們又成為歌頌盛世、贊美生活的載體。這些作品不僅僅是藝術的瑰寶,更是中華民族的精神坐標,指引著我們在歷史的迷霧中尋找方向。
如今,當我們走進展館,面對一幅幅古老的丹青水墨作品,仿佛能觸摸到歷史的脈搏,感受到歲月的呼吸。它們穿越千年的時光,依然熠熠生輝,向我們訴說著過去的故事,激勵著我們在新時代繼續書寫屬于中華民族的輝煌。
杏花落
人老了就這樣,有了春天想夏天,有了秋天想冬天。在這寒冬小雪來臨之際我又想了紅杏。
春日里,萬物復蘇,大地一片生機盎然。在這樣的時節,我最愛的便是那一樹樹的杏花。它們或白或粉,簇擁在枝頭,宛如少女的臉龐,羞澀又嬌艷。正如唐代詩人王維所言:“杏花吹滿頭,何事春歸晚?”這詩句仿佛一把鑰匙,打開了我的心扉。
走在鄉間的小路上,腳下是厚厚的杏花花瓣,踩上去軟綿綿的,發出輕微的響聲。那聲音,仿佛是杏花在訴說著自己的故事,又仿佛是在告別這個世界。我彎下腰,輕輕地拾起一片杏花,放在手心,感受它的柔軟和冰涼。這片杏花,曾經是枝頭的一員,如今卻與我相遇,這是一種怎樣的緣分??!
然而,美好的事物總是短暫的,杏花的盛開也是如此。當那一抹抹嫣紅漸漸褪去,杏花便悄然飄落,化作春泥更護花。這不禁讓我想起了宋代詩人楊萬里的詩句:“道白非真白,言紅不若紅。請君紅白外,別眼看天工?!毙踊ǖ穆洌且环N美,一種凄美,它靜靜地離開枝頭,飄向大地的懷抱。
因為喜歡看杏花飄落的情景,所以那首歌《杏花落》也成了我之所愛。天邊那片潔白的云朵,在我身邊輕輕地飄過,你像三月暖暖的春風,融化冰凍的小河,你的手我緊緊地牽著,多少風雨也不曾閃躲。真心真意澆灌的花朵,開出萬紫千紅的顏色,漫天飄飄灑灑的杏花落,溫暖了心窩。
在寒冷的冬天聽到這甜蜜的歌聲,就會感到身臨其境,一片片雪花如杏花瓣在空中飛舞,陪你走過人生又一道坎,唯美了承諾,溫暖了你的心房,眼淚也會潸然而下。
杏花飄落,是一種生命的輪回。它雖然離開了枝頭,但卻并沒有消失,而是以另一種方式繼續存在著。它化作了春泥,滋養著大地,孕育著新的生命。這不禁讓我想起了那句詩:“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毙踊ǖ穆洌沁@樣一種無私奉獻的精神。
在這個快節奏的時代,人們往往追求著速度和效率,卻忽略了生命的美好和珍貴。而杏花的落,卻給了我一種啟示:生命不在于長短,而在于我們如何去度過它。杏花雖然只開短短幾日,但它的美,它的香,卻永遠留在了人們的心中。
我想起了那些曾經在我生命中出現過的人,他們或許只是短暫的停留,但卻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們就像那杏花一樣,雖然離開了我的生活,但卻在我的心中留下了美好的回憶。這些回憶,就像那杏花的香氣一樣,久久不散。
當我再次抬頭看向那些杏樹時,發現它已經不再是滿樹繁花的樣子了?;▋涸缫崖浔M,只剩下幾片枯葉還在作最后的掙扎。然而,即便如此,它依然美得動人。因為我知道,它已完成了自己的使命,接下來就是等待下一季的綻放。
注:本文已獲作者授權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