掏魚的故事
作者:牛銀萬
有一條小河叫三湖河,它曲曲彎彎,從內蒙古的河套大地流經我的故鄉。
三湖河里的魚很多,有鯉魚、鯽魚、草魚、白魚、紅眼魚……春天,人們在河中罩魚,夏天和秋天,人們在河中釣魚、套魚,冬天,河水封凍后,閑下來的人們,就到冰上掏魚。
掏魚是故鄉的俗語,意思是在河中鑿開冰撈魚。
故鄉掏魚都是男的,不分老幼,只要能掏得動,誰都可以上場。掏魚的往往是兩個人一伙,有的是父子,有的是弟兄,有的是關系近的。如果是弟兄或關系近的,提前半開玩笑半認真說好,不管誰賣多少力氣,掏下的魚一人一半。
河水剛封凍的時候,人們就準備掏魚的工具。開始,河上掏魚的人不多,有時一兩個伙,有時三五個伙。隨著溫度的下降,冰凍得越來越厚,掏魚的人就慢慢多起來,特別是聽到有人掏到魚的時候,人們就馬上出動,蜂擁而至。人多的時候,人頭攢動,有的鑿冰,有的鏟冰,有的攪動,一片繁忙的景象。
鑿冰的是用一米到二米的粗鐵釬,一頭尖尖的。網兜是用圓線自編的,網眼有一個指頭肚大,固定在彎圓的鋼筋上,最后綁在長木桿上,為了攪網兜靈活,木桿選中間稍彎的。盛魚用的不是籮筐,就是編織袋。
鑿開冰,如果沒有水,河床上又沒有魚則放棄,如果有水,把冰鏟出來,就用網兜攪。攪網兜先順時針攪一會兒,馬上再逆時針攪幾下,如果有魚,魚就會逆水兜進去。
鑿冰時,最盼能鑿到水深的地方,水深的地方,即使周圍有水,也會有魚。若周圍沒有水更好,說明這個地方是圪洞,圪洞里往往聚集著很多魚,一鑿通,魚就來呼吸,伸進網兜不用攪即可撈到。撈到魚,把出水的網兜向上一翻,倒在冰上,魚在冰上跳,人在哈氣中笑。
掏魚時,狗貓也登場。鑿冰的時候,狗蹲在旁邊靜靜等待,魚倒在冰上跳躍,狗也跳躍,這時,給狗賞一條魚,狗揚起脖子,張開嘴,一下就沒了。貓卻不同,等待的時候,貓在冰上來回走動,咪咪地叫著,兩只眼睛露著兇光,一種隨時要撲食的感覺。喂給它魚時,貓下口惡狠狠的,好像和魚有深仇大恨似的。
最熱鬧的是,如果在深水的地方撈出魚,人們就擁過來,在周圍拼命鑿冰,鑿開冰如果有水,把網兜伸進冰窟,探得長長的,想沾點光。有時深水地方的魚跑散,在周圍鑿開冰窟,也能撈到魚。
深水地方的魚,往往大魚多,最大的有三五斤。因故鄉的小河連著黃河,因此,都是野生魚。
經常掏魚的人,能根據冰的顏色和冰的裂縫走向,大致判斷出哪里有水哪里沒有水。如果周圍的冰顏色發淺,中間的發青,發青的冰下很可能就有水,如果上面有深裂縫,那么這里的冰下也可能就有水。沒經驗的,要么在河心鑿,要么爬在冰上往下看,要么隨大流,往人多的地方涌。在河心鑿,鑿開往往是干窟,因為很多情況下,河心并不是水深的地方。爬在冰上往下看,隔著厚厚的冰層,即使有水有魚也看不見,只能隱約看到一些水草。
每年,人們不管在哪里掏魚,靠近小橋下游的地方必先去,因為人們都知道那里的水最深。因此,那里每年鑿的冰窟最多,往往被翻得底兒朝天。
每年掏魚的人,都知道哪里水深哪里水淺,哪里有圪洞哪里沒有圪洞。有圪洞的地方,河一封凍,他們就鑿開那里的冰,每天攪上一次,每次多少都能有所收獲。
如果深水的地方魚多,又面積大,有條件的人,就在深水地方的兩頭,截水鑿冰溝,然后填進土,壘起壩,四輪車接上電,用抽水機抽。抽水時,小魚會隨水漫到河灘上,到處都是,引來村里成群的雞來啄食。雞吃魚先咬住中間部分,然后嘴一動頭一揚,魚頭朝下魚身擺順,即刻就吞了下去。抽水有時抽出青蛙,瘦小的青蛙,奔跳幾下,悲鳴幾聲就會被凍死。水抽得差不多時,鑿開的冰窟里,魚來回游動,看得很清楚。這時,伸進大網兜撈,一下就能撈多半兜。這種辦法,一次掏一二千斤魚是常事。
遇到冷的年份,河水會被凍干,鑿開冰,死去的魚,一副苦苦掙扎的模樣,被凍在河床上。遇到這種情況,人們就下到冰窟中,彎著腰一條一條撿,故鄉人叫“揭干鍋”。“揭干鍋”的魚,因冰下溫度低,沒有變質,吃起來仍然很新鮮。“揭干鍋”還能揭到小蝦、蛇魚和河蚌,這些都是很好的美食。
如果水多,白天鑿開的冰窟,晚上魚會來呼吸。于是,有的人晚上不睡覺,每隔一二個小時,帶著籮筐網兜和手電,去窟里攪攪,每次都能有滿滿的收獲,有時能撈到少見的大魚。有的人怕回去驚動家人睡覺,干脆坐在河邊抽一會兒煙再攪。
掏魚很累,尤其是連續鑿幾個干窟見不到魚時更覺得累。渴了,人們就吃冰塊,餓了,就向掏到魚的要兩條,用干透的蒲葦,在河灘上燒著吃,吃完抽支煙就再接著掏。太陽西下的時候,如果還掏不到魚,就撿一些冰窟旁別人舍棄掉的小魚,灰溜溜地回家。
熱鬧一段時間,人們忙著置辦年貨,河上又漸漸恢復寧靜,這時,掏過魚的河上布滿冰窟冰溝,到處是冰塊冰堆,遠遠望去,一片狼藉,特別是曾經出魚多和深水的地方,更是如此。這時,村旁樹林中的鳥兒飛來,落在冰上,頻頻點頭,啄食那些殘羹剩飯。
臨近年節,故鄉往往要下一場雪。雪后,小河被白雪覆蓋,一片靜謐,只有稀疏的蒲葦,在寒風中揺曳。這時,有的人想在年節再嘗嘗鮮。于是,戴著棉帽穿著棉襖,帶著掏魚的工具,縮頭縮腦又來到河上,要么胡亂鑿幾個冰窟碰碰運氣,要么鑿開舊冰窟攪上一頓,可往往無功而返。這時,他們只好祝愿那些隱藏在深水地方的精靈,能順利度過寒冬,在冰雪消融的時候,在春暖花開的時候,為故鄉獻出絕佳的開河美味兒……
作者簡介:牛銀萬,內蒙古作家協會會員,包頭市作家協會會員,包頭市九原區作家協會會員,在各級報刊和網絡發表文學作品一百多萬字,詩作獲《草原》·北中國之星詩歌大獎賽優秀作品獎。
注:本文已獲作者授權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