銘記
作者/池征遙
今天是日本侵略中國南京大屠殺國難日。
血染長江水,南京城下哀。
三十萬同胞,慘遭日本害。
娘子關失守,金陵城破敗。
鬼子如狼虎,燒殺搶掠來。
婦女遭欺凌,兒童被活埋。
壯丁遭虐殺,尸橫遍城外。
血淚流成河,仇恨記心懷。
不忘歷史恥,銘記血淚災。
歷史的長河波濤洶涌,歲月的長廊銘刻著無數的輝煌與屈辱。在這其中,南京大屠殺猶如一道深深的傷疤,永遠刻在中華民族的肌體上。
“忘記歷史就意味著背叛。”這是一句振聾發聵的警言。南京大屠殺,這場慘絕人寰的大屠殺,是日本侵略者對中國人民犯下的滔天罪行。在短短的六個星期內,三十萬同胞慘遭殺戮,無數婦女兒童遭到蹂躪殘害,城市化為廢墟,財產損失不計其數。這是人類歷史上罕見的暴行,是對人類文明的肆意踐踏。
面對這樣的歷史,我們應該如何面對?是選擇遺忘,還是選擇銘記?答案不言而喻。銘記歷史,不僅是對死難同胞的尊重,更是對人類文明的尊重。我們要從歷史中汲取教訓,警醒自己不去重蹈覆轍。
銘記歷史,才能更好地珍愛和平。和平是人類社會最美好的向往之一。然而,和平并不是憑空而來的,它需要我們用心去呵護,用行動去維護。南京大屠殺的悲劇告訴我們,沒有強大的國防和民族凝聚力,和平就無從談起。因此,我們要銘記歷史,努力發展經濟,提升國力,為和平創造良好的環境。
銘記歷史,才能激發我們的愛國熱情。愛國是一種情感,更是一種責任。南京大屠殺的屈辱激發了無數中華兒女的愛國熱情,他們為了民族的獨立和尊嚴而奮勇抗爭。正是這種愛國熱情,推動著我們不斷前進,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同時,我們也要看到,銘記歷史并不意味著我們要延續仇恨。我們要以史為鑒,面向未來,以開放的心態去接納和學習其他國家的先進文化和經驗。只有這樣,我們才能更好地融入世界,實現中華民族的和平崛起。
和平之不易,國恥不能忘。
中華好兒郎,團結向前望。
國家要穩固,人民要安康。
共筑中國夢,創造新輝煌。
“前事不忘,后事之師。”回顧歷史,是為了更好地走向未來。南京大屠殺是一段刻骨銘心的歷史,它時刻提醒著我們不忘屈辱,銘記歷史。我們要將這段歷史轉化為前進的動力,努力發展自己,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繁榮富強貢獻自己的力量。
注:本文已獲作者授權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