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南地北》評說擷英(五)
安玉琦/編選
拙作《天南地北》(中國國際文化藝術出版社)出版后,榮幸得到眾多師長、戰(zhàn)友、文友等友人的評說,其情也真,其言也善,令愚誠惶誠恐,實在不敢慢待,故擷取幾則,以饗諸君。——題記
21、張長翔評說《天南地北》
很榮幸,通過朋友介紹,結識安玉琦先生,獲得一本先生以行旅為題材的《天南地北》散文集。如獲至寶榮幸之至!
散文,我之所好;游記,我之偏好,故此對該書視若珍寶。
粗讀,全書450千字,字字璣珠;504頁,頁頁美言妙語;五輯50篇,篇篇精彩紛呈。
細讀,先生行千里路讀萬卷書,眼界開闊,思路獨特,寫出了一處處所見美景。
精讀,深感先生志趣高遠,才華橫溢,文風獨特,妙筆生花!全書讀后讓人耳目一新,回味不盡。
2024年12月17日
【作者簡介:張長翔,女,山東日照人,大專學歷。癡迷文字魅力,喜歡以文字記錄生活點滴,曾有多篇散文發(fā)表于地市級報刊。參加日照作家“經山歷??慈照铡闭魑模小队曛泄涔懦恰啡脒x;“經山歷??慈照铡钡诙谜魑?,有《三十年舊夢終成真》入選;參加日照作家“向春天獻歌”征文,有《從臘八到打囤》入選。另有近百篇散文在多家網絡平臺發(fā)帖?!?/span>
22、李金玉評說《天南地北》
大哥你好!
《天南地北》第一輯《并非月圓》,每天下午抽出時間看完了,真是感慨萬千。首先祝福你有一個健康的身體,靈活和聰明的頭腦,你不但跑遍了歐洲各國,同時跑遍了我國周邊好幾個國家,你昂首觀天,俯看大地,擁有深厚的情懷和廣闊的視野,所以遠方的世界在你筆下化作了詩篇,真是讓人愛不釋手。其次,看著每一篇游記,都有把我引入現(xiàn)場的感覺,時而嘆服和好奇,時而興奮和歡悅,時而悲傷和惋惜,總之,除了你對異國的見聞、感觸和思考的真實記述,也有精彩、生動和細膩的情節(jié)描寫。再次,你對八國聯(lián)軍入侵中國的罪惡予以痛斥,真是大快人心!正如文章所說:“原來這些洋節(jié)(如圣誕節(jié))是沖著中國而設置的,但凡有骨氣、有血性的中國人,要痛定思痛?。∏形鹱冯S‘洋節(jié)’而歡呼、而舞蹈啦!”僅此感言,切勿見笑。
謹祝冬安!
李金玉
2024年12月3日
【作者簡介:李金玉,浙江湖州人。1976年入伍,軍涯十幾年,幾乎年年授獎,堪稱軍中“好男兒”。本人與李金玉結有深厚的戰(zhàn)友情誼?!?/span>
23、潘為生評說《天南地北》
安兄好!
您的大作《天南地北》面世以來,捧書不愿釋手,真是必看之書啊!您多年來刻苦學習,善于學習,不恥下問,勤于筆記,把知識積少成多,涓涓之水,終于匯成大河——《天南地北》。我作為您的戰(zhàn)友,無論何時何地,談及您和書,感到無比高興和自豪,您是我們戰(zhàn)友中的佼佼者,是戰(zhàn)友中的優(yōu)秀代表!
尤其那篇《竹洞天:繽紛著日照的天空》一文,寫的是生我養(yǎng)我的家鄉(xiāng)——前將帥溝村。文中那些生動美麗的畫面不時映現(xiàn)在我面前,真為故鄉(xiāng)驕傲??!
七十年代初,為積極響應國家號召“南竹北移”,我村是“南竹北移”江北落戶第一村。您用巧妙的構思,細膩的筆法,寫出竹洞天(將帥溝村)的特色。尤其在書中您引用了北宋大文學家蘇軾“可使食無肉,不可使居無竹,無肉令人瘦,無竹令人俗”的名言,凸顯了竹子的高貴,更寫出了竹子的高風亮節(jié)。俗語又說,吃飯不可無“豆”,庭院不可無“竹”。也是對竹子的贊美!
是啊,竹子,是平安的象征。而且不俱狂風暴雨,不畏嚴寒酷署,“青且直”是骨氣也是氣節(jié)。做人,要象竹子一樣,一身正氣。
據傳將帥溝村是因明朝大將常玉春帶兵駐扎此地而得名,至今村中仍有馬棚(拴馬)、馬趟子(訓馬)的地名……權當美文的注釋吧。
胡亂涂抹幾句,供您參考!
2024年12月17日
【作者簡介:潘為生,山東日照市人,1969年12月入伍,后轉業(yè)日照縣化肥廠,歷任化肥廠、化學工業(yè)總公司企業(yè)管理科長、辦公室主任、副總經理等職。俺倆同年入伍,戰(zhàn)友情深?!?/span>
24、阿白評說《天南地北》
近日拜讀《天南地北》第三輯《如此多嬌》,其中有篇《闖關東:坐著專列去北極》,勾起了我心中許多往事,真是別有一番滋味在心頭啊……
作者是這樣描寫的:專列??慷鼗囌臼?月6日。我之所以如此細致地記錄著,因為這里有我的親情與思念。二十世紀七十年代,三弟只身闖關東來到這里,當時處境可想而知:荒無人煙、野獸出沒、冰天雪地、舉目無親——這樣的場景時常涌入我的夢境,有時淚濕巾衫……
這不就是說我嗎?
是的,我初中畢業(yè)后,只有一個夙愿:一心當兵,保衛(wèi)祖國,那是多么神圣而光榮的事情?。∞D眼冬季征兵開始了,在村里經過一番波折,讓我去體檢了。當時有個領兵的姓張,是個張連長,一眼看上我,要帶我去當兵,讓我高興得不知所措;但因體檢沒過關,當兵愿望落空了。那種心情啊無何耐何到了極點……轉過年來,這個日子永遠銘刻在我心里,那是陰歷三月初五日,我忍受著心酸和痛苦,獨身離開父母和弟兄,三千里路來到吉林敦化“闖關東”。經過幾年的摸爬滾打,吃了不少苦,也遭了不少罪,最后安家樂業(yè),生兒育女一大家,現(xiàn)在兒女已成家立業(yè),都過上了小康生活。
盡管“闖關東”使我經受了不少磨難,那也是我的“第二故鄉(xiāng)”啊!
在這里,不妨說說敦化的來歷吧:在古代的名稱包括敖東城,阿克敦城,忽汗城和鄂多里城等,史稱渤海國,建都于忽汗城,即敦化。敦化是渤海文化、遼金文化和佛教文化匯聚地,擁有豐富的歷史文化遺跡和景點,如六頂佛光,渤海古墓群等,這些文化遺址不僅展示了敦化的歷史底蘊,也吸引了大量游客前來觀光。
誠如作者描述的那樣:今日的敦化城如此繁華,如此亮麗,尤其那座傲東大橋高傲地向世人炫耀著敦化的現(xiàn)代化實力,牡丹江清澈的流淌彰顯著敦化人與自然的和諧情懷,聳立入云的大佛庇護著敦化人民安然無恙,夢想成真……
2024年12月19日
25、佚名評說《天南地北》
品讀“前言”有感
古今中外大家聚,
談經論道話行旅。
踏遍青山人未老,【注1】
山仙水龍皆有處?!咀?】
自然涵養(yǎng)知識泉,【注3】
詩與遠方非虛無?!咀?】
提綱挈領“前言”里,
《天南地北》匯成書。
【注1】毛主席詩詞名句。
【注2】借用劉禹錫“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之意。
【注3】借用羅曼·羅蘭“大自然一直是萬書之本,是知識的源泉”之意。
【注4】“詩與遠方”此乃三毛名句。
2024年12月18日
注:本文已獲作者授權發(fā)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