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味
作者:韓建中
炒菜燒肉生活好
新年餃子吃著香
每到年關,我總能想到這樣一副類似打油詩的對聯。每次想到這一對聯,總能聞到從千里之外的老家飄來的炸油食、點豆腐、煮肉的香氣……
四十年前,我還沒有迎來自己的第一個本命年。每到臘月,不滿十歲的我天天盼著過年。又熬過了一個春秋冬夏,想一想大年初一早上從肉餡里找菜的餃子,上邊漂著一層油花的肥膘豬肉燉粉條,炸得金黃的油鬼……哈哈哈,用父母的話說,不用吃,光聽一下,嘴角的哈拉水都流出二尺長了。
穿了一個冬天的棉衣,袖口已被鼻涕口水涂上了一層硬硬的殼,甚至影響到手腕的活動。新衣服是入冬就扯布做下了,試了一次,又試了一次,年三十晚上睡覺時,方在母親的指導下,小心地套在棉衣外面,只等大年初一穿出來。
熬年,每年除夕必做的事之一。沒有電視,更沒有春節晚會。早早地吃完飯,跟在大一點的孩子屁股后邊,在村子里一家一家地轉,每到一家,主人都熱情地拿出花生、山藥繭(紅薯煮熟后切成小丁,然后在鐵鍋內炒干做成的零食),條件好一點的還有瓜子和水果糖,使勁往你凍得通紅的手里面塞,轉身出門,瓜子和水果糖等稀罕之物被一粒不落地撿進褲子口袋,而花生、山藥繭之類,全部被遺棄在霜雪還沒有化盡的窗臺上。
五毛一包的鞭炮,舍不得一下子放完,于是用剪手細心地拆開,中間的火藥線可是好東西,萬一哪個小炮藥捻受潮不響,拿回來用母親的縫衣針穿一下,重新裝上一小截藥線,仍然不影響效果。每次聽到誰家成掛地放鞭炮,小伙伴們一個個地全都直楞著耳朵,只等最后一響過后,沖上去尋找可以利用的小炮。
……
工作數年后,我再次回到家鄉,電視機和麻將充斥了眼睛、耳朵。年三十晚上到左鄰右舍家去,酒好了、菜也更豐富了。娛樂活動也變得異常的統一:看電視、打麻將。桌子上,花生、山藥繭之類被人們尊敬地列入長生果、抗癌王之列。窗外的鞭炮聲如排雷一般,一次甚至可以延續十來分鐘。豎起耳朵,再也聽不到一掛鞭炮的最后一響,你追我趕地搶拾斷捻小炮的日子,仿佛就在昨天,但又似一夢,遠遠地消逝在時間的長河之中。
當年,我們相約著走出山村,奔向城市,去尋找幸福的生活。鋼筋水泥林立的城市,摩肩接踵的人群,相遇不識的鄰居,無暇顧及的家人……平時如此,過年,也如此。這些,難道就是我們苦苦追求的生活?
這些年,我每年回老家過年時都在尋找,尋找印在土地上新納鞋底踩過的印痕,尋找接捻小鞭炮遺留在磚頭縫隙中的炮花,還有偷偷藏進墻洞,被螞蟻啃成了蜂窩的饅頭……可是每一次都一無所獲。
我不止一次地問自己:童年時的無憂無慮哪里去了,童年時的年味又哪里去了?真實有趣的年,親身經歷的年味,倒讓我不小心給弄丟了。
走在鄉村沒有任何亮光的土路上,面對著山村孤寂的深夜。又想起從未在農村生活過的女兒的話:爸,你給我講的你小時候過年的趣事都是編的吧。
編的?編的?我想了一千個理由回復女兒,但每一次,話未出口自己倒懷疑起來。是啊,連自己都不敢相信,又怎么能讓別人相信呢。
真是哭笑不得。
作者簡介:韓建中,網名鹿鳴呦呦,河北平山縣人。中國散文學會會員,著有作品集《夢魂》,曾在部隊工作十余年,曾獲總后勤部第七、第八屆軍事文學獎。
注:本文已獲作者授權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