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網

首頁 > 散文 > 正文

永懷繾綣的李莊

永懷繾綣的李莊

 

作者:郭松

 

慢慢地走進李莊,只見一溜仿古建筑,將老街裹在里面。沿著主街的斜坡而下,漸漸熱鬧起來。李莊古為商貿水運之地,鎮上商鋪酒肆茶館一應俱全,如今遺風尚存。因為這旺盛的人氣,盡管兩邊的建筑古老,卻不像有些古鎮那么破落。

直走到了江邊碼頭,水色天光。距江水最近的慧光寺,原是湖北湖南移民建的會館,正殿與山門內的戲樓南北相望,兩邊連著一樓一底的廂房。李莊曾是川南著名的移民口岸,當年“湖廣填四川”,大批移民逆流而上,一部分在李莊上岸。這座寄托鄉愁的寺院,仿佛永遠凝視著上岸的碼頭和遠逝的江水。

入夜,江邊涼風習習,尋得一家餐館,點了有名的白肉和黃辣丁。白肉是“二刀肉”做的,刀工極好,切得僅一兩毫米薄,吃法講究,筷子一圈圈纏繞蘸上佐料,蒜味濃厚,肥而不膩。紅通通的湯里,浮著黃辣丁,大蔥和蔬菜,魚味鮮嫩,味道鮮美,入口像要化掉,就著幾瓶啤酒,快活似神仙。

第二天一早,起床就去逛巷子。悠長的石板路,高聳的封火墻,雕花的門窗,古意猶存。偶一抬頭,兩邊高高的屋檐,裁出一片天空。在狹窄的席子巷,得到一位老人指點。他說可不能小看這窄窄的巷子,其建筑很有講究:當街吊腳樓的左邊鋪面是九開間,九是最大的陽數,古時只有皇帝可用,有點冒天下之大不韙;九開間正中,三間房頂錯落高出,是將堂屋開在巷邊,想來不是富商就是巨賈;右邊的建筑卻只有四開間,是取四海升騰之意。

走過席子巷,很快就到了羊街,說街其實是夸張了,基本不能過機動車,沒有沿街店鋪,只有錯落院門,多半是石條嵌成,上有刻聯,古風情韻讓人流連,如“江客從來幽徑入,羽流歸向小門敲”。巷子像一則樸實的小文,發在小鎮的縫隙間,讀起來清秀,有點像小家碧玉,委婉而纖巧。偶有一兩條寬點的巷,也多半不叫巷而叫街。

穿街過巷,墻瓦斑駁,光影流動,擦肩而過的,像是舊日時光里那些大名鼎鼎的文人、學者。一轉身,他們就鉆進某個宅院的屋里,埋頭做著研究,間或抬頭看天色暗下來,也看月光的清輝灑在院落枝頭。他們是循光而至的人,也是散發光芒的人。忽然間覺得,時間在他們身上刻下李莊的記憶,李莊也從他們身上拾起光芒。

這樣一個原本普通的小鎮,在現代忽然為全中國囑目,似乎有些突兀。然而李莊歷史悠久卻并不守舊,沉淀深厚卻寬松自如的氛圍,讓一切在偶然中實現得那么順理成章。抗戰爆發后,國民政府將大學科研機構內遷。同濟大學先遣隊一路打探,尋找合適的地點,一開始根本沒想到李莊。這時,當地有頭有臉的人物召開會議,結果是一封電文:“同大遷川,李莊歡迎,地方供應。”于是,同濟大學來了,中央研究院來了,國家博物館來了……這個原本籍籍無名的小鎮一下子精英云集,成為抗戰后方重要的文化中心之一。

長江邊上的李莊,以山水的柔情與靜默,接納并呵護民族的“衣冠”,鎮上“九宮十八廟”駐扎十多個教育科研機構。這批文人、學者,或乘一架滑竿,或撐一把油傘,行色匆匆,出沒鄉間。有社會學奠基人陶孟和,考古學之父李濟,語言學之父李方桂,民族學開創者凌純聲,建筑學之父梁思成,以及大學者傅斯年、董作賓、梁思永、巫寶三、梁方仲等。

這批文人、學者在后輩學人許倬云眼中,是“希臘精神與儒家修養結合的君子”。他們大多生于晚清,系出名門,有深厚傳統文化底蘊,病瘰在抱,憂國憂民,有海外留學的經歷,有學術救國的情懷,不蹚政治渾水,不依附權勢,堅持學術自由,保持人格獨立。

那時的李莊,與宜賓、乃至陪都重慶,與世界意外緊密地聯系在一起,如同有了共同的根須,共同的葉脈,共同的呼吸。海內外郵件,寫上“宜賓李莊某某信箱”就能準確寄達。

板栗坳綠蔭叢中的田邊上,掩隱著一座戰時中國最好的文科圖書館,藏有十七萬冊中西文圖書。一大批學人追隨至此,含英咀華,依靠圖書資料,寫出高質量論著。

在“北京大學文科研究所辦事處”,馬學良、周法高、劉念和、逯欽立、任繼愈、王明、楊志玖、王叔岷等,完成了研究生學業。后在南洋執教的校讎學大家王叔岷晚年感嘆,身為北大研究生,竟一生未邁進北大校門。

偏僻小鎮,遠離炮火硝煙,但愚、貧、病、匪等魔影,會伺機作祟。李莊民智不開,一次“下江人吃人”的謠傳,到處回蕩著驚恐;“太太客廳”的林徽因,曾光焰萬丈,語驚四座,而在月亮田,她是吃盡當光、臥床不起的病人;梁思成的兄弟、考古學家梁思永,胃病肺病并發,躺在擔架上被抬著離開這片土地;川南匪患不靖,這些一心向學的謙謙君子不免戰戰兢兢,蹇澀難行……

亂世烽煙,板蕩不已。破廟祠堂,庠序如舊。當代學人陳平原認為,戰時教育科研機構內遷,是“世界教育史上的奇跡”:在組織上不是個人行為,而是集體搬遷;精神上不是逃難,而是弦歌不輟;教學不是應急,而是長遠打算,“戰時如平時”,著眼于戰后建設與人才培養。

李莊不再是一個地理上的小鎮,而是衣冠南渡、文化抗戰的重要場域;是一大批學人一大批學術成果的匯聚地;今日學界仍在傳承其學脈和精神,仍在吸吮“李莊”的隔代或異代養分。

在抗戰期間,這個小鎮是與成都、重慶、昆明齊名的“四大文化中心”。寂寂無名的李莊安放了一張書桌,讓它在這段歷史的切片中群星閃爍。文化不滅,中國不亡,那時的李莊可以說是“中國文化的折射點,民族精神的涵養地”。

當年教育科研機構的舊址,都隱在巷子深處,門楣普通,不留意就會錯過。中央博物院的舊址張家祠堂已改建成李莊小學,那扇被梁思成稱贊過的白鶴窗,被釘上了木板,貼上了標語。同濟大學醫學院的舊址祖師殿,除了前廳高闊、氣宇非凡,其它房屋幾乎都成了民居,院里的幾棵樹之間扯了幾根繩子,苦瓜的藤薯沿著繩子爬滿了中庭。

梁思成、林微因的舊居,位于李莊一公里外上壩村的月亮田,這里曾是中國營造學社辦公地。梁思成、林微因在這里,生活相當艱苦,卻仍謝絕去美國。梁思成說:“我的祖國正在災難中,我不能離開她;即使我必須死在刺刀或炸彈下,我也要死在祖國的土地上。”他在這里,完成了巨著《中國建筑史》。堂屋正中靠墻是一個大方桌,一把殘損的太師椅,側面一張平柜和幾個小凳,正面墻上掛著幾個裝了照片的鏡框。細看幾乎都是梁思成和林薇因的留影,許多已泛黃。

中央研究院的舊址,位于距李莊五公里的栗峰山莊。建筑年久失修,殘舊不堪,這些老房子依然透著一種在獨特環境中的精神追求。當年的文人、學者棲息于此,與這片青黑屋頂洇染的沉靜多么契合。當抗戰勝利要東歸時,他們聯名刻碑留別,有“適茲樂土”“安居求志”“言念別離,永懷繾綣”等句子,戀戀不舍之情溢于言表。

被留下的李莊,經歷了惆悵的別離,那些時光里的人們走了,又沒有走。他們和李莊隔空對話。那個特殊的時代,李莊保留了文化的種子,生根發芽,沉積多年。李莊一千多年的歷史,也許不曾變,像忘記生長的樹,帶著真實的塵埃和亮光。

我愿意一個人坐在江邊,不動聲色地看春夏秋冬、日月星辰。從大自然和記憶中的覓獲,如一滴草尖上的朝露,照見山水,照見天空,讓人瞬間豐富、闊大——因為有光。在這里,李莊的光芒照見人,人的光芒也照見李莊。


IMG_20240914_170838 

作者簡介:郭松,四川古藺人,現居云南昆明,川大本科生,貴大研究生,從軍23年,從檢16年,云南省作家協會會員,在《散文選刊》《散文百家》《邊疆文學》《檢察日報》《云南日報》《春城晚報》等發文120余篇,獲中國散文年會“十佳散文獎”,4篇散文被選為初高中語文試題。

 

注:本文已獲作者授權發布

 

最新作家網圖標

主站蜘蛛池模板: 欧美黑人巨大videos极品| 免费观看成人毛片| 国产第一导航深夜福利| 婷婷无套内射影院| 日韩A无V码在线播放| 欧美成人免费全部观看天天性色 | a级片免费观看视频| 中文字幕无码无码专区| 久久精品视频一区| 亚洲国产精品热久久| 亚洲香蕉在线观看| 六月婷婷中文字幕| 四虎在线视频免费观看| 国产思思99RE99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成人va在线观看| 国精品午夜福利视频不卡| 天天摸天天看天天做天天爽| 成年免费A级毛片免费看| 日本xxxx在线观看| 日本国产在线视频| 日本无吗免费一二区| 日韩激情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校园性教k8版在线观看| 欧美孕妇与黑人巨交| 欧美亚洲精品suv| 欧洲三级在线观看| 欧美zooz人禽交免费观看 | 青青草娱乐视频| 青青草a国产免费观看| 菠萝蜜视频入口| 色吊丝av中文字幕| 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免费| 精品久久久久成人码免费动漫| 男女啪啪进出阳道猛进| 激情偷乱人伦小说视频在线| 波多野结衣AV一区二区全免费观看| 波多野结衣一区在线| 欧美日韩一区二区三区四区在线观看| 欧美日韩大片在线观看| 日韩美女性生活视频| 日本19禁啪啪无遮挡大尺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