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我的文化公益“11+N”
作者:丘樹宏
與往年一樣,文化公益同樣成為了我2024年日常生活的關鍵詞。
“授人玫瑰,手有余香”。以公益的名義,與社會各界參與和交流文化心得,做一些自己感興趣、有所擅長而又力所及的文化公益事項,所收獲的“余香”,是每一次的交流,都是自己一種學習和進步的機會。如此想來,需要感謝的,反而應該是與自己交流的人啊!
有這種收獲,文化公益,又何樂而不為呢?
如此,2024年的文化公益,就有了這個“11+N”——
一首歌,唱給天下客家人聽;
一部書,用英語向世界講述中山故事;
一部MV,為慶祝澳門回歸祖國25周年獻禮;
一支曲,在海峽兩岸公益慈善論壇唱響;
一篇論文,在長三角文化論壇引發熱議;
一個專欄,為“雙百年”孫中山文化工作熱身;
一套叢書,助推珠海市文旅事業發展;
一系列講座,廣泛普及嶺南文化知識;
一系列文章,唱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主旋律;
一系列活動,開辟嶺南文化地區人文品牌;
一系列報道,傳達中華優秀文化正能量。
△一首歌,唱給天下客家人聽
記得2017年,受“世客會”組委會邀請,我為香港的大會開幕式“千帆并舉迎世客”多媒體表演撰寫了賀詩。
那是2017年的10月,慶祝香港回歸20周年以“世客齊心 揚帆同行”為主題的世界客屬第29屆懇親大會在香港舉辦,本人受邀為大會撰寫了一首賀詩:“千年客家別中原,千里客路下嶺南;千古客韻輝日月,千帆并舉向蔚藍”。賀詩由香港著名書法家在開幕式的表演環節現場書寫,并在有國家、香港特別行政區領導人和全球三千余客家人代表參加的大會舞臺前展覽,影響甚大。
2024年10月,世界客屬第33屆懇親大會大會將在河南洛陽舉行,我將香港大會的賀詩擴寫成一首歌詞,利用剛剛學會的AI技術,制作成歌曲《千年客家情》并發給了洛陽有關方面,沒想到竟被組委會選為大會背景曲和閉幕式演出節目。
全國政協副主席蘇輝,十二屆全國政協副主席、民革中央原常務副主席齊續春出席此次大會,全球近四千客家人代表參加盛會。整整一周時間,《千年客家情》在洛陽的上空反復回響,尤其是在閉幕式的現場演唱,引起了廣大客親心中強烈的共鳴。而我,也因為這首歌,受到洛陽廣播電視臺前后兩次采訪。
△一部書,用英語向世界講述中山故事
2017年 ,在中宣部等有關方面的大力支持下,國家外文局策劃了重點出版工程“絲路百城傳”大型城市傳記系列叢書,近年已經用5種語言出版了10余個國家、30多個城市的60多本傳記,并向全球發行,成為國際出版界目前唯一的大型城市傳記項目,填補了這一出版項目的空白。出版多語種作品旨在展現每座城市獨一無二的歷史和人文性格,匯聚出豐富多彩、豐富可感的“一帶一路”大格局,增進人類文化交流和合作,得到了海內外各界的熱烈響應,贏得了良好的口碑,在新聞、出版、文學乃至外交界,以及海外華人華僑等都產生了良好影響。
2020年,國家外文局推選本人負責《中山傳》的創作工作,經過一年的努力,我與國家二級作家、中山市作協副主席黃剛聯合完成了中文版創作任務并順利出版,并先后在深圳文博會、南國書香節推介。
2024年,這部《中山傳》英文版由出版社安排廣東外語外貿大學英語語言文化學院文化系主任、研究生導師、詩人、學者許景城歷時近兩年翻譯而成,共9章45節,30多萬字,于3月份由國家外文局新星出版社出版發行,成為中山市目前級別最高、發行最廣的出版物和外宣產品。
△一部MV,為慶祝澳門回歸祖國25周年獻禮
為慶祝澳門回歸祖國25周年,受中國宋慶齡基金會粵港澳大灣區青少年公益年會組委會委托,本人策劃、主創了大型史詩《Macau·澳門》MV,先后在廣州、珠海舉行四次專場發布會,在澳門街坊總會各社區播放十余場,并由珠海電臺直播兩場,廣東省政協原主席、省宋慶齡基金會主席唐豪和澳門中聯辦領導等參加發布會并予以高度評價。
《Macau·澳門》MV由粵港澳大灣區青少年公益年會組委會指導,廣東省朗誦協會主辦、制作,由史子興導演,劉書源、苑步青、宋芹解說朗誦。史詩由序、尾聲和三個篇章組成,共三百余行,是全國目前唯一的一部澳門主題大型史詩。
△一支曲,在海峽兩岸公益慈善論壇唱響
作為中國宋慶齡基金會理事,我除了首倡并積極主動發掘、推介利用“慶齡文化”外,還參與了多項開創性的工作。其中參與創設“粵港澳大灣區青少年公益年會”,至今已在中山、香港、深圳、廣州、珠海舉行了五屆,本人受邀創作的年會主題歌《我們是愛的薪火》唱響粵港澳大地。
以此為基礎,2024年本人又受邀為中國宋慶齡基金會海峽兩岸公益慈善論壇創作主題歌詞《天下為公獻博愛》由著名音樂家張千一作曲,2024年在第十二屆海峽兩岸公益論壇播放。
第十二屆兩岸公益慈善論壇6月14日在廈門開幕,來自兩岸86家社會組織的200余名代表、志愿者和專家學者與會,圍繞“公益助推兩岸融合發展”主題共同展開探討。
本屆論壇由中國宋慶齡基金會聯合中國致公黨中央社會發展與服務委員會、臺灣中華文化推廣協會、臺灣張老師基金會、臺灣中華華夏文化交流協會共同主辦,設置“共同富裕青年行動”議題及考察交流等活動;兩岸19位嘉賓圍繞論壇主題分享實踐經驗和理念,就公益服務社會發展,助推兩岸融合發展等進行交流研討。第十三屆全國政協副主席、中國宋慶齡基金會主席李斌出席論壇并在開幕式上致辭。
△一篇論文,在長三角文化論壇引發熱議
2022年撰寫的長篇論文《秦漢以來嶺南文化對中華文明的六大貢獻》,在前兩年引起各界廣泛關注后,2024年入選第五屆長三角文化論壇,并受邀在上海論壇現場交流,引起與會者熱議。
9月26-27日,由上海、江蘇、浙江、安徽三省一市文史研究館共同舉辦,上海市文史研究館、松江區人民政府聯合承辦、文匯報社協辦的第五屆長三角文化論壇在上海松江舉行。本屆論壇還邀請了北京市、內蒙古自治區、山東省、湖南省、廣東省(2篇論文)、四川省、云南省、寧夏回族自治區文史研究館共同參與,共收到38篇高質量論文。
長三角文化論壇是滬蘇浙皖三省一市文史研究館為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于推動長三角區域一體化發展的國家戰略搭建的研究長三角文化的重要平臺。首屆長三角文化論壇由上海市文史研究館于2019年承辦。
△一個專欄,為“雙百年”孫中山文化工作熱身
2025年是孫中山先生逝世一百周年,也是香山縣更名中山縣100周年。為配合“雙百”紀念,更好地挖掘和弘揚孫中山文化,促進文化強國和文化強省建設,羊城晚報【名家說嶺南】專欄特別推出“雙百年”孫中山文化專題系列,本人以孫中山文化首倡者名義受邀主持。自5月18日首期刊發《孫中山文化國家命題是怎樣煉成的》一文以來,至今已刊發23篇。
此專欄從多角度很好地發掘、推介了孫中山文化,為2025年開展“雙百年”活動打下了良好的基礎。同時,該專欄還派生出了珠海、橫琴兩個專題欄目。
△一套叢書,助推珠海市文旅事業發展
受珠海市文旅局和廣東旅游出版社委托,本人以主編身份組織廣州、珠海11位作家創作“漫說珠?!眳矔òǎ荷健⑺?、城、文、食),五部著作近一百萬字書稿已完成送審。
這是珠海市有史以來首套文旅題材綜合性叢書。該叢書在文旅大融合的背景下,在充分研討和嚴格把關的基礎上,以中國特色山水文化觀照珠海,從珠海透視中國特色山水文化,使中國特色山水文化成為中華民族共同體的基本文化,并且走向世界,成為建設粵港澳大灣區、共建“一帶一路”、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文化紐帶,充分彰顯了珠海的江海文化特色。
△一系列講座,廣泛普及嶺南文化知識
2024年本人的《秦漢以來嶺南文化對中華文明的六大貢獻》專題正式講座達到7場:包括了河源文聯、廣州城市理工學院、中山紀念圖書館、華南理工大學食品科學與工程學院、電子科大中山學院、中山職業技術學院、暨南大學珠海學院等機構。
同時,還在廣州、珠海、中山等地的一些人文活動中,結合活動主題宣講“秦漢以來嶺南文化對中華文明的六大貢獻”相關內容。
“秦漢以來嶺南文化對中華文明的六大貢獻”論述已在廣東省特別是珠三角地區產生了比較大的影響力。
△一系列文章,唱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主旋律
在人民政協報發表詩歌《掌上明珠》,在國務院僑聯“海內與海外”雜志發表《不朽的僑魂——致敬陳嘉庚》,在《南方》雜志發表《向世界講好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故事》,在香港政府所屬《香港文藝》發表散文《海的珍珠,珍珠的?!?、大型劇本《海上香路》和在《人文科學》創刊號發表論文《秦漢以來嶺南文化對中華文明的六大貢獻》等,還在中國礦業報、洛陽日報及海內外華文媒體網絡平臺發表文藝和社科作品百余件。
△一系列活動,開辟嶺南文化地區人文品牌
一年來,參加或策劃組織了珠海、中山兩地孫中山文化、香山文化、容閎文化、沉香文化,廣州、石家莊、河源等地趙佗文化等10余項人文主題活動,孫中山文化得到深入發掘和利用,所倡導的容閎文化、趙佗文化和“香山香”文化、連平縣“元善文化、公廉文化和忠信文化”等得到廣泛關注和認可,成效初顯。
還參加了民族文學雜志社、北京詩歌萬里行組委會的采風活動。
△一系列報道,傳達中華優秀文化正能量
全年統籌協調和策劃組織的各類文化活動和項目,得到中宣部學習強國、人民網、光明網、中新網、人民政協網、中國作家網、香港大公文匯網、南方+、羊城派、羊晚云上嶺南、南方雜志,以及深圳讀獨平臺等各級媒體和海外中文媒體報道近百篇。
除了以上“11”項外,還參與了省文史館兩個課題調研并順利結題,形成兩份報告,其中《人文灣區建設重在構建人文價值鏈》一篇負責執筆;呈報館員建議五項,還有向2024年省政府工作報告的建議、《創建海上絲路“粵僑文化圈”》(入選國務院參事室2023年第12期《國是咨詢》內刊)等;除了參加省文史館常年活動、專題調研活動外,受肇慶封開縣委委托,組織協調了省文史館封開縣文旅調研策劃活動并形成報告。組織省作協詩歌創作委員會參與了第九屆中國(佛山)長詩獎和珠海、東莞等地多項詩歌活動。與著名作曲家姚峰合作的歌曲《菜籃子》國慶交響音樂會期間再次在深圳大劇院唱響。向《嶺南音樂》雜志和省市縣有關方面推薦了打工者謝明興及其客家鑼鼓音樂研究成果。
最后還要說一說今年自己最感動的一件事——
2024年5月4日,是我第一次發表作品50周年的日子,家鄉連平縣作家協會,聯系我的母校上坪中學和下坪聯辦小學,為我組織了一次專場座談會,當年推薦我的作品的老校長已年近九旬,卻全場參加了活動,發表了中氣十足的講話,讓我感動得不得了!而本人為了表示感謝,也協助縣作協幫助下坪聯小成立了全縣小學首個文學社“山鳳凰文學社”,給文學社創作了主題歌《山鳳凰之歌》。
舊的一年過去了,
新的一年到來了。
2024的足跡可以用文字來記憶,
2025的自己要由新的足跡定義。
“巳巳如意,生生不息”!
2024年12月31日于德國
注:本文已獲作者授權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