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話與虛話,真話與假話
作者:郭松
古今中外都提倡說實話、真話,可見實話、真話是不容易聽到的。人們?yōu)楹尾豢险f實話、真話,而寧愿說一些虛話或假話呢?我仔細想了想,大概有一些利害關(guān)系;自己說了實話、真話,讓別人知道了虛實、真假,容易受制于別人;讓別人知道了內(nèi)情底細,容易被別人搶先一著。
虛話不一定是假話。虛話是超出事實、言過其實的話,但不完全違背事實;虛話與真話有重合,有真也有假?,多用于軟化矛盾,滿足人們愛聽好話的心理?。而假話則是完全違背事實、言不副實的話,與真話截然相反;是故意說的不真實的話,誤導或欺騙別人?,危害比虛話更大。
實話也不一定是真話。?實話?是把看到的或經(jīng)歷的事情如實地說出來,可能包含個人的感受和看法,不一定完全符合客觀事實;?而真話?是所說的話、所說內(nèi)容,完全符合客觀事實,不包含個人的感受和看法。
?生活有時就像競爭,各人都得藏著點自己,讓人看不清、摸不透,人們總是猜疑著。有些老話“知人知面不知心”“逢人只說三分話,未可全拋一片心”,便是教人少說實話、真話,也是暗示那些利益關(guān)系。我有人無,我多人少,我強人弱,說實話、真話,怕人來占我便宜;強的要越強,多的要越多,有的要越有。我無人有,我少人多,我弱人強,說實話、真話,怕人說我不中用;弱的想變強,少的想變多,無的想變有。人與人之間,就是這點心思。
于是,喜歡說實話、真話的人越來越少,喜歡說虛話、假話的人越來越多。因為實話、真話大多不中聽,說出來會傷人,而虛話、假話大多中聽,不會傷人。
有一家給孩子過滿月,這家的親友來了不少,來了不僅送上禮物,還會送上吉言。有個人說:“看這孩子慈眉善目的,將來肯定會長命百歲。”又有一個人說:“這孩子多可愛啊,長大肯定會做大官。”還有個人說:“這孩子多聰明啊,將來肯定會當大老板。”主人聽了笑逐顏開。
過了一會兒,又來一個略懂點道術(shù)的人,他圍著孩子轉(zhuǎn)了兩圈,又著重看了孩子的面相,隨后皺起眉頭;抱孩子的主人問他:“你這是干什么?嚇著孩子哈!”他略有所思地說:“從孩子的面相上,印堂有點發(fā)暗,將來怕是有災難。”
主人當然不高興了:“你胡說什么啊!今天的席位不夠,你回家吃飯去吧!”主人對他下了逐客令,心里確實有些窩火;可又想,不要因為幾句難聽話而冷落了親友,主人得制造點歡樂,抱著孩子一會逗笑,一會舉過頭頂。
這事兒怪誰呢?包括主人在內(nèi),都肯定會怪那個沒混上飯,被驅(qū)逐走的略懂點道術(shù)的人,誰讓他胡說八道呢。其實,細想起來,不僅不應該怪他,他說了實話、真話,即使都不相信他那一套,但印堂有點發(fā)暗,也是一種疾病的征兆。
主要還是人的虛榮心做崇。誰都希望長命百歲,可活過百歲的人比例很小;再說了,剛滿月的孩子,誰能斷言他將來就能長命百歲,就能做大官當大老板?
莎士比亞曾說:“一個人寧愿聽一百句美麗的謊言,也不愿聽一句直白的真話。”謊言悅耳,人人都愛聽;真話戳心,人人都怕聽。成年人的世界里,有太多曲意逢迎,虛偽附和。正如《罪與罰》里的那句話:“世上沒有比說真心話更困難的事,也沒有比阿諛奉承更容易的事。”比起順耳順心的虛話、假話,實話、真話往往令人難以接受,要冒著被誤解、被討厭的風險才能說出口。
因此,發(fā)自內(nèi)心的實話、真話少了,敷衍了事的虛偽、假話多了。《戰(zhàn)國策》中有個故事:齊國的鄒忌身材高大,容貌俊美。一日清晨,他照著鏡子問妻子:“你覺得我跟城北的徐公比,誰更俊美?”妻子說:“您太俊美了,徐公哪能跟您比。”恰逢一位客人到訪,他再次詢問客人,客人肯定地回答:“徐公不如您俊美。”第二天,徐公來鄒忌家里做客,鄒忌仔細打量了他,又反復照了鏡子,發(fā)現(xiàn)徐公的相貌比自己俊美得多。這件事令鄒忌感觸,說:“妻子說我俊美,是偏愛我;客人說我俊美,是有求于我啊。”
現(xiàn)實生活中的人,或偏愛自己,或需要自己,都不愿說傷人的實話、真話,而寧愿說一些悅耳的虛話、假話。作家蔡康永說:“我不在乎說話之術(shù),而在意說話之道。我的說話之道,就是把你放在心上。”好聽的話,人人都會說,但真正的“會說話”,不是滿口虛情假意,而是句句真摯誠懇。說實話、真話,也許不夠圓滑,卻貴在真誠,重在有益。與說實話、真話的人交往,會讓自己變得更好。
虛話、假話,說者華詞麗語,聽者如沐春風,但這是罌粟,一旦迷戀上,就自命不凡、妄自尊大了。實話、真話不一定是好話,說者,稍有修養(yǎng)的人,難以啟齒;聽者,稍顧及臉面的人,如坐針氈。
有的話本來不是假話,只是說的人虛偽,它就成了假話;有的話本來不是真話,只是說的人誠懇,它就成了真話。有的話本來是假話,只是說的人身份尊貴,它就成了真話;有的話本來是真話,只是說的人身份卑微,它就成了假話。
有的話當時聽來是胡言亂語,時移世換卻成了言之有據(jù)的真話;很多時候,假話比真話更有誘惑力,因為真話從不刻意裝扮自己,而假話卻常穿著美麗動人的外衣。假話動聽但迷心,真話逆耳卻利行。假話出口有所圖,真話出口有所刺。
說假話不但需要狡猾,還需要私心和雜念;說真話不但需要智慧,還需要人格和勇氣。說假話的人常常在當時飛黃騰達,說真話的人往往在身后名垂千史。假話如唱戲,常常要背熟了再說;真話如咳嗽,往往在不注意時脫口而出。
《說文解字》有云:“諍者,止也,止其失也。”也就是說,那些善意提醒你,直言勸告你的朋友,才是“諍友”。再多虛假的甜言蜜語,也抵不過一句肺腑之言。整天對你阿諛奉承,凡事附和你的人,往往都在看你笑話。
說出你問題和不足,為你分析利弊的人,才是真正在乎你的人。他們不會一味地附和你,而是寧愿吃力不討好。在奉行明哲保身的當下,聽到幾句實話、真話很難,碰到愛說實話、真話的人更難。
他們不會時時夸贊你,事事支持你,但會用實話、真話提醒你,用實心、真心幫助你。別把掏心掏肺的實話、真話拒之門外,也別對苦口婆心的勸告充耳不聞。敢說實話、真話的人,值得信賴;正視問題和不足,是自我完善的開始。
作者簡介:郭松,四川古藺人,現(xiàn)居云南昆明,川大本科生,貴大研究生,從軍23年,從檢16年,云南省作家協(xié)會會員,在《散文選刊》《散文百家》《邊疆文學》《檢察日報》《云南日報》《春城晚報》等發(fā)文120余篇,獲中國散文年會“十佳散文獎”,4篇散文被選為初高中語文試題。
注:本文已獲作者授權(quán)發(fā)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