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網

首頁 > 散文 > 正文

風起云涌的赤水抗日救亡運動

風起云涌的赤水抗日救亡運動

 

作者:洪開第

 

山河在,草木深,感時落淚,往事驚心。

黔北邊陲重鎮——赤水市,是一片神奇的土地,這里山川秀麗,人杰地靈,其歷史源遠流長,文化底蘊深厚。1935年,毛澤東曾率領中央紅軍四渡赤水,書寫了名垂千古的神來之筆而名揚天下,這一舉世矚目的壯舉,為赤水添注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滄海橫流方顯英雄本色”。輕輕拂去歲月的灰塵,回首抗日戰爭時期的崢嶸歲月,重溫那一部部令人熱血沸騰、可歌可泣的歷史,中華兒女為捍衛祖國的尊嚴和領土完整,前仆后繼,英勇斗爭,以寧為玉碎,不為瓦全的大無畏精神,拋頭顱,灑熱血,用鮮血和生命譜寫了一篇又一篇彪炳史冊的壯麗篇章。是古道西風的斷腸悲壯,是守土衛疆的血淚擔當,更是泱泱中華的風骨與脊梁。

在那烽火連天的抗戰時期,在赤水這一片古老的土地上,人們并沒有選擇沉默與屈服,而是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積極投身于如火如荼的抗日救亡運動,用實際行動演繹了一曲時代的贊歌。

 

拯黎民于水火,除寇虜而凱旋。

孚萬邦于四世,振民志于百年。

 

喚醒民眾 抗日救亡

 

1931年,九一八事變后,在日本帝國主義鐵蹄蹂躪下的祖國滿目瘡痍,民不聊生。國之殤,慟未央,民族的悲傷,浸透歲月蒼涼!

我英雄的中華兒女為抗擊日本帝國主義野蠻的侵略行徑,一場“抗擊日寇,救亡圖存”的革命運動席卷神州大地。赤水民眾在中共赤合特支的領導下,以“少共”團員黃星元、黃振華、陳芳型、賈若瑜、趙世咸等為骨干,組織并發動赤水兵工廠工人、手工業工人、工商業者、在校的中小學生舉行了聲勢浩大的示威游行。他們抬著反抗日寇侵略的巨幅橫標,振臂高呼“打倒日本帝國主義”“日本鬼子從中國滾出去!”等令人熱血沸騰的口號,高唱“只有鐵,只有血,只有鐵血才能救中國”等悲壯激越的戰歌。有力地激發了民眾的抗日熱情。人們揮動寫著標語的小旗,拿著話筒,沿著高低錯落有致的黔北民居和商鋪之間用丹霞條石鋪成的街道,游行到縣城十字口小廣場集中。工人代表、進步青年和學生代表紛紛走上臨時搭建的講臺,發表慷慨激昂的演講,散發抗日傳單……憤怒聲討日本軍國主義悍然侵略中國東三省,燒殺搶掠中國同胞的滔天罪行,聲情并茂地控?了在日本鬼子肆虐下的我國同胞家破人亡、無家可歸的悲慘遭遇,并呼吁全民抵制日貨,誓死不當亡國奴。這血與淚的控訴,強有力地喚醒了不少熱血青年的抗日激情,他們爭先恐后地踴躍報名參軍,奔赴抗日前線,誓死奪回失去的領土。這感人至深的一幕,不僅是對日本帝國主義的堅決抵抗,更表明了中華兒女維護祖國領土完整的堅定信心!

1931年12月,為了在赤水宣傳中國共產黨抗日救亡的方針政策,積極開展抗日救亡宣傳工作,中共赤合特支書記梁業廣邀請遭到國民黨當局迫害而回鄉開展革命活動的中共地下黨員、北方左翼作家聯盟首任黨團書記段雪笙在赤水縣城北正街胡乃員家樓上召開座談會(史稱古月堂會議)。參加人員有金奚生、余正華、茍克寬(秦川)、向茵谷、茍克嘉、李宋、李白詩、周德逸等以及房東胡乃員兄弟共二十多人。

座談會由梁業廣主持,胡乃員首先介紹上海、南京等城市掀起的抗日愛國運動熱潮。隨后段雪笙在會上作了《當前形勢和我們的任務》的報告。段雪笙說:“當前我們面臨一個非常偉大的時代,它號召我們肩負起救亡圖存的光榮使命,就是要趕走日本侵略者,建設一個民主、自由、強大,人人平等有飯吃,有衣穿,沒有剝削和壓迫的新中國。”段雪笙強調:“中國共產黨號召全國人民,認清形勢,團結一致,奮勇前進,勝利屬于我們。”

段雪笙的報告深入淺出,風趣幽默,他言簡意賅地講述了當前面臨的形勢,并用通俗的語言對大家說“是水翻船呢還是船翻水?”由此點明了“水可以載舟,也可以覆舟”的道理。

他還提醒大家,要多讀書,加強對馬列主義、時事政治和文化知識的學習。在地下工作中要提高警覺性、注重策略性和斗爭意識。

古月堂座談會的召開起到了統一思想、宣傳抗日、凝聚人心的作用,推動了赤水抗日救亡運動的興起。

古月堂會議后,在段雪笙的倡導下,中共赤合特支于1931年底幫助建立了“流波社”和“讀書會”。“流波社”主辦了文學性周刊《寒夜之華》,發行對象是中、小學教師。“讀書會”主辦的刊物是《少年大眾》,是文學性旬刊, 發行對象中小學生。其中刊登的《中國呀,起來 》(作者:海天)這樣寫道:  

 

壓迫下的中國呀,起來

從安眠中起來

一切被壓迫的人民

打倒我們的敵人

蠻橫的日本

慘殺同胞的帝國主義

我們要認清

這是為中國的前途

是為了民族的痛苦

中國呀,起來

實行最后的斗爭

 

《寒夜之華》和《少年大眾》于1932年元旦出刊,分別發行了3期就被國民黨駐赤水縣特派員查封。但是它宣揚的進步思想,猶如一粒種子播撒在熱血青年心中,生根發芽,為后續的抗日斗爭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1938年,段雪笙再次回到赤水,他邀請了貴州著名的學者、民主人士黃齊生先生到赤水女中等學校作抗日宣傳演講,每當演講進入高潮時,學生們激動地振臂高呼:“全國人民團結起來、打倒日本帝國主義”“同仇敵愾抗日救亡”“不當亡國奴把日本強盜趕出中國去”此起彼伏的口號聲響徹云霄,如山呼海嘯,在浩瀚的長空中久久回蕩,從而更激發了廣大師生和廣大民眾洶涌的抗日愛國熱帎。

省立二中(赤水)、女子中學、城區一小、二小、私立蜀翹小學、五通黃氏小學等校師生,在街頭進行抗日宣傳活動,畫壁畫、演唱抗日歌曲、公演話劇、活報劇、舉行街頭大合唱等。民眾教育館、中學生抗日救國會舉辦宣傳抗日為主題的演講比賽、歌詠比賽、論文比賽,還舉辦籃球、乒乓球比賽等。許多教師積極幫助民眾編抄資料、繪制漫畫、出版抗日壁報和刊物,抗日救亡運動一浪高過一浪。

 

國共合作 同仇敵愾  

 

1937年7月,盧溝橋事變爆發。亙古浩劫,生靈涂炭,山河蒙羞,血染中華。

國難當頭、風雨飄搖之際,中共中央發布《八一宣言》強烈呼吁國民黨反動派停止內戰,一致抗日的統一戰線。全國抗日軍民上下萬眾一心,誓死保衛黃河、保衛全中國的抗日烽火燃遍了全國各地。

“豈曰無衣?與子同袍。王于興師,修我戈矛。與子同仇。”

赤水縣城和各區也和全國一樣,都成立了抗敵后援會。縣抗敵后援會設在縣城十字囗民眾教育館(以下簡稱民教館)。民教館是抗戰期間,三十年代中期所修建,地處縣城中心,是城內東北西南四條正街的交匯地段。一樓一底,磚木結構,仿西式建筑。這在當時赤水古城以四合院小青瓦木結構的黔北民居和眾多廟宇景觀中特別搶眼。時任赤水縣長的陳庭綱兼任會長,由赤水的社會名流、志士仁人及各界人士組成,赤水地下黨也派人秘密加入其中。為后援會籌備物資和組織赤水民眾積極支援抗戰增添了后備力量。

全國軍民英勇抗擊日寇的抗日熱情高漲,極大地鼓舞了赤水的民眾。1938年初,赤水在外從事革命活動的中共地下黨員江浩然【1】受組織委派,回家鄉開展抗日宣傳活動。他利用抗敵后援會這一合法組織為掩護,邀請赤水上層人士及社會名流石玉生、龍際飛、王施仁、賈訓能等人和赤水中小學進步師生,成立了赤水縣抗敵后援會指導委員會。定期不定期組織他們學習抗日救亡講義和進步書籍、研究當前對日斗爭的策略。同時向機關、社團、學校和區鄉后援分會發放抗日救亡資料,要求他們訂閱《新華日報》,及時了解抗日救亡的新形勢、新信息,增強人們抗日必勝的信心。同時揭露國民黨頑固派“攘外必先安內”的假抗日真反共的陰謀嘴臉……

1938年7月,成立了赤水縣中學生抗日救國會。中學生抗日救國會的主要任務是宣傳發動,喚醒民眾團結起來投身抗日救亡熱潮,利用星期日或節假日,采用書寫標語、張貼漫畫、開展歌詠比賽、舉行街頭演講、演出自編的抗日話劇等多種形式,揭露、控訴日軍的侵華暴行,宣傳抗日救亡思想,號召人們有錢出錢,有力出力,共同抵御外辱。還在縣城民教館內舉辦“貧民識字班”,教唱《義勇軍進行曲》《熱血歌》《難民曲》《犧牲已到最后關頭》《祖國的孩子們》等抗日救亡歌曲。中學生抗日救國會還組織開展抵制日貨的活動。通過這些活動,宣傳中國共產黨的抗日主張,擴大中國共產黨在赤水縣的影響。

由于赤水地處川黔偏隅山區,山高谷深,雖有赤水河交通的便利,但通信和通訊都很不發達。兼之抗戰時期全縣沒有收音機,報紙信件一般要經過重慶中轉,平時至少都要四五天才能收到,由于抗戰時期道路艱難險阻,書報和信件、抗戰的消息通常要一個星期左右才能收到。因此,縣抗敵后援會為指導全縣的抗日救亡工作,決定在全縣抽調精兵強將20多人,組成寫作專班,收集信息和資料,編纂一本《貴州全省各界抗敵后援會赤水分會宣傳應用題材》(以下簡稱《宣傳應用題材》)的冊子,以解決抗戰宣傳資料缺乏之急需。這本冊子從組稿到印刷成書前后才四個多月,共纂稿十二萬多字,深受基層各個分會和社會各界的歡迎,使赤水抗日救亡運動深入發展。其中出力最多,值得一提的是該書的主纂稿、主編羅健生先生。 

羅健生,名永澤,字天行,別署顛行、病蝶、蜀傖、淑村阿門、貼奴、夢蝶庵主。現代著名音樂家羅念一的父親,四川合江人。他曾在成都主編《錦江日報》,先后在仁懷、赤水、江津、瀘州等地任教,可謂桃李滿天下,詩書百代香,羅健生先生在仁懷、赤水教過的學生周林、韓念龍、賈若瑜、秦川、羅明等解放后都成為各地的軍政要員,中共地下黨員段雪笙是他交往很深的摯友。

《宣傳應用題材》全書共收文章八十二篇,其中羅健生一人就編纂了《帝國主義壓迫中國的六大階段及中國民眾之醒覺》《日本民族與中華民族之關系》《中日之戰與〈馬關條約》《“二十一條”護符下之暴日與東北》《日本之殖民政策及其移民動向 》《恐日病之史的解答》等三十三篇。  

《宣傳應用題材》還如實記錄下當時報紙上登載的有關中國共產黨領導人和八路軍、新四軍在當時的活動情況,客觀公正地告訴生活在抗戰后方的赤水人民,中國共產黨在民族危難之際,不計前嫌,將紅軍改編成八路軍、新四軍,奔赴抗日前線,取得平型關大捷和在敵后開展游擊戰的情況。 《宣傳應用題材》成書后,赤水縣抗敵后援會很快將它發放基層分會、機關、社團,在此后基層開展抗敵救亡宣傳中發揮巨大的作用。

抗敵后援會為進一步加強抗戰宣傳,決定繼續由羅健生負責收集資料、編印、發行一份名為《抗敵一日刊》的報紙。羅健生不辱使命,他每天除了處理后援會的日常會務工作外,白天要用很多時間到十字囗民教館、圖書館和機關、學校查閱新到的《中央日報》《新華日報》及其他報刊種類多達上百種,為《抗敵一日刊》的編輯收集資料。每晚都在家里煤油燈下歸納整理,編輯組版,第二天一早及時送奎元堂鉛石印書局監督排版印刷,下午報紙印好后還要及時分發到各機關、學校、社團、區鄉等地方。民教館也成為當年赤水縣抗日救亡運動的活動中心、信息中心和指揮中心。

在那個腥風血雨的年代,羅健生的愛人經常半夜醒來,看見他還在燈下伏案疾書,就心痛地叫他休息,他總是說“不忙,寫完我就休息……” 有時一個晚上他愛人要叫他好幾次,他都仍然堅持寫稿或排版,有時甚至到天亮。   

如今,這段被塵封的歷史雖然已過去了八十多年,但羅健生先生的三十多篇抗日論文和《抗敵一日刊》刊登的大量通訊報道文字依然被歷史記載,每當人們看到這些珍貴檔案,往事依然令人歷歷在目,感慨萬千。眼前仿佛浮現出當年羅健生在油燈下伏案寫作的身影……   

這些珍貴的文史資料,現收藏于赤水市檔案館,是赤水乃至貴州抗戰時期留下的不可多得的珍貴文物和檔案,它記錄著一個時代的歷史和變遷。

 

慷慨解囊 支持抗戰

 

家國破,金甌缺,仇未復,心如割。

抗日戰爭時期,赤水各界人民節衣縮食,涌上街頭,開展獻金與義賣活動,籌集抗戰資金,購買救國公債、捐獻寒衣鞋襪,獻糧勞軍的善舉、義舉更是舉不勝舉。

赤水女中校長向茵谷,號召學生們利用課余時間制作繡花被面、床單、枕套、臺布等繡品拿到赤水、合江等縣城義賣,將收入的錢全部捐作抗戰經費。

1939年6月,中共赤水特支所領導的四川合江五通鄉抗敵后援會會長陳念生(中共地下黨員、五通支部書記),組織五通黃氏小學的師生和九支、赤水縣城的進步青年、文藝愛好者,親自排練《我的家在東北松花江上》《抗日英雄劉三爺》《難民鬧街》等抗日話劇和歌舞劇節目,先后到九支、赤水縣城、大同、打鼓和納溪的護國等地巡回演出,同時開展募捐活動。獲得衣褲、床單、棉被、鞋襪等各項物資和金銀首飾折黃谷100余石,近50000斤,全部交給政府送到抗日前線。受到川黔毗鄰各界人士的贊揚和好評。

中共淋灘紅軍支部是在四渡赤水戰役中負傷戰士留在赤水建立的支部,1939年11月,支部書記老紅軍宋加通與淋灘小學的師生共同練唱《九一八事變》《鬼子來了》和《捉漢奸》等節目,同時開展募捐,將收入送交區后援會分會,集中后送往前線。           

1939年冬,中共赤水特支組織委員張躍龍不幸被國民黨赤水縣黨部逮捕,扣押在赤水監獄。在他被關押期間,他通過探監人密傳的《新華日報》,得知香港《南華》《天演》《自由》3家報社的工人為抗議汪精衛賣國投敵而開展罷工斗爭的消息傳來,他徹夜難眠,在獄中向同監室難友宣傳抗日戰場上傳來的好消息。并秘密發起募捐活動,募得銀圓20元,組織通過秘密渠道轉交給繼任中共赤水特支書記田崇堯,由田崇堯交到重慶新華日報社轉交給香港罷工工人,支持香港工人的抗日救亡活動。

1941年,中共赤水特支動員田荊(著名導演、演員田廣才)、田愷、田開烈和省立二中的進步師生,以抗戰后援會名義,組織成立了海燕劇社,目的是揭露國民黨頑固派假抗日的猙獰面目,由田荊執導,編排曹禺的《雷雨》、郭沫若的《孔雀膽》、冼星海的《黃河大合唱》等節目,同時開展募捐,將善款全部送交抗日前線。

 

投筆從戎 奔赴前線

 

在抗日戰爭時期,赤水人民用自己的實際行動支持抗戰。妻子送郎從軍,母親送兒上戰場,兄弟、父子同時奔赴前線的感人情景無不令人動容。他們用保家衛國,視死如歸的精神書寫了“日寇驅盡日,我兒還家時”的錚錚誓言。表示了赤水兒女誓死不當亡國奴,誓死保衛中華的堅強決心和與日寇血戰到底的英雄氣概……

在抗日戰爭期間,赤水縣參軍入伍奔赴抗日前線的人數據當時記載,累計達7036 人。赤水縣平均每年約有879名熱血青年奔赴抗日戰場。他們冒著敵人的炮火和槍林彈雨直接與侵略者在疆場上廝殺。用鮮血和生命保衛人民的安寧、民族的尊嚴和國家的完整、安全。

博文中學高中部學生王叔度(又名王學憲)自愿投筆從戎,要求參加遠征軍赴抗日前線。他在給學校的“呈”中這樣寫道:“今見國難嚴重,正是青年報效之時,已請準家庭同意,投入遠征軍服務。”“呈請學校,代為投保,玉成此至。”并致信縣長:“國難當頭,愿投身志愿大隊充當學生兵,志向堅決,上前線殺敵,救同胞于水深火熱為快。”“臨行開歡送大會一事,請不必舉行。”“以后將日寇追逐出境,旋歸故鄉之日,此時始領大眾之歡迎。”他的壯舉使博文中學校長曾以三首《阮郎歸》詞相贈,其詞中有“中倭此日判雄雌,佳音報玉墀”等鼓勵的詞句。

據檔案有關資料的不完全記載,赤水籍官兵犧牲在抗日戰場的有1000多人,現登記在冊的有近200人。其中臺兒莊戰役犧牲的有上尉連長李一聲和胡詮,在太行山犧牲的有47師政治部主任王國權,上海保衛戰犧牲的有羅舉民等。

 

國之楷模,壯士浴火,盡錄入歲月膠片;

民之旗幟,鳳凰涅槃,永立于天地之間!

 

紀念緬懷 抗日英雄

 

隨著中國抗日在前線不斷取得勝利消息傳到赤水后方,1938年7月,縣抗敵后援會發出通知,隆重舉行紀念七七事變全面抗戰一周年活動,要求赤水縣民眾都要自覺素食三天,停止一切娛樂活動,深切追悼和緬懷抗日陣亡將士與死難同胞。

抗敵后援會還組織安排迎送抗日陣亡將士與殉難同胞牌位放置于忠烈祠置的活動。

7月7日,赤水縣廣大民眾各行各業停業、機關團體放假、中小學校停課,與赤水縣城民眾一道齊聚新西門外教育團(今赤水一中)廣場,由縣長主持舉行紀念七七事變抗戰一周年大會。

1937年7月7日盧溝橋事變后,縣佛教會在赤水縣城西街的武廟前大壩內(今市中二小)修建抗日殉難軍民紀念塔。碑體正面楷書“七七抗戰陣亡將士紀念碑”,學校師生和民眾每年7月7日都要在此舉行紀念活動,以昭追憶緬懷抗日 英雄的思念和悼念之情。

1943年2月6日下午,3架中國的戰機航經赤水縣同民鄉境大浪拱時,其中1架飛機在仙人坳墜落。飛行員王興義(飛行中隊長,重慶人)犧牲,遺體運到赤水縣城時,各中小學校師生懷著沉痛的心情,排著隊伍去城郊迎接,讓英雄長眠于赤水的青山綠水之中,寄托哀思。

1944年縣城組織追悼抗日陣亡將士活動召開會議,赤水各界人士送挽聯 100 余副,聊表哀悼。

1945年抗日戰爭全面勝利的消息傳入赤水時,大夏大學和各中小學校師生率先舉行游行慶祝勝利。赤水縣城各界民眾擁上街頭,載歌載舞。他們扭著秧歌,踩著高蹺,劃著花船,先后2次舉行盛大慶祝游行活動。民眾異口同聲地議論、講述對抗日戰爭勝利喜悅的故事。

大小寺廟擊鐘長鳴,以示慶祝。全城的老百姓都涌向十字口民教館前,參加慶祝抗日戰爭勝利、追悼抗日陣亡將士與殉難同胞的公祭大會。十字口及各條大街上人頭攢動,絡繹不絕。人們的歡呼聲、談笑議論聲、縱情歌唱聲此起彼伏,活動持續了三天三夜……

 

牢記歷史 勿忘國恥 

 

大夏大學是1924年創辦于上海的私立大學,1937年8月13日,抵抗日軍進襲的淞滬抗戰爆發,大夏大學轉入租界短期上課后,為保障師生的安全即開始內遷。幾經周折后,于1944年冬遷來赤水縣。赤水全力以赴,熱情幫助,及時解決了學校辦公、學生上課、生活住宿所需要的房屋和生活用具,讓學校在較短的時間內就恢復了上課。

赤水是抗日戰爭的大后方,這里山清水秀,環境優美。學校很快得到恢復和發展,由1944年12月來時三學院、八學系,一個專修班600多師生,1946年春增加至1397人。同時大夏大學遷來赤水也推動了赤水教育文化事業的發展。

大夏大學遷到赤水時正值抗日戰爭后期,整個縣城只有學校唯一的一臺收音機能收到外面的消息。學校為擴大對抗戰的宣傳,創辦了壁報《大夏快訊》,經常刊出全國抗日救亡形勢和中日戰事等新聞,美國羅斯福總統逝世、歐戰勝利等重大新聞還發了特別《號外》。后來,為擴大宣傳和影響,學校還將《大夏快訊》改成油印版的日報,消息更及時,深受廣大師生和赤水民眾的歡迎。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投降的消息就是由《大夏快訊》以緊急號外的形式于夜間發出的。當晚,赤水縣城歡聲雷動、鞭炮齊鳴,還打了鐵水花。師生、民眾連夜奔走相告,大家紛紛涌向各個街頭手舞足蹈,縣城舉行了歡慶勝利的火炬游行,抗戰勝利的喜悅時刻蕩漾在人們的臉上,彰顯了全體師生愛國、勤奮好學、求實進取的精神風貌。

大夏大學在赤水縣期間,許多科系班級同學積極參與辦專欄、壁報、墻報,計有20多種月刊或墻報。各種報刊內容豐富,多數都是突出宣傳抗日救亡和愛國主義,振奮民族精神為宗旨。有的教師還公開講授毛澤東詩詞《沁園春·雪》,大廈大學創作的廣告宣傳畫、抗日消息的新聞壁報和標語,經常出現在赤水縣城十字口等主要街道的墻壁上。《義勇軍進行曲》《大刀向鬼子們頭上砍去》《黃河大合唱》等抗日歌曲在民眾中傳唱。滬遷赤水的大夏大學成為赤水抗日救亡運動的主力軍和堅強后盾。

 滄桑砥礪正道,歷史昭示未來。

撫今思昔,意在登高望遠。縱觀中國波瀾壯闊的歷史,我們心潮澎湃,百感交集。百年抗爭歷風雨,鐵骨錚錚血染衣。赤水的抗日烽火,見證了人們的英勇與無畏,他們用自己的鮮血和生命,捍衛了祖國的尊嚴和領土的完整。其革命精神將永遠激勵著我們一往無前!

知往鑒今,志在開辟未來。今天,我們欣逢盛世,讓我們銘記歷史,在新的歷史時期,為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而努力奮斗!乘風好去,長空萬里,直下看山河。

 

注:[1]江浩然(1919-2006),原名楊仲猷,化名白戈、楊如冰。1919年10生于貴州省赤水縣天臺鄉。1938年4月加入中國共產黨。中共第七次全國代表。曾任中國冶金工會全國委員會主席、黨組書記,全國總工會第七屆候補委員,第八,九屆執行委員等。

 

此文歷史資料根據:

1.《中國共產黨赤水歷史》第一卷(中共黨史出版社)

2.《赤水市革命老區發展史》(貴州人民出版社)

3.《中國共產黨四川省合江縣歷史》(中央黨史出版社)

4.《民國貴州文獻大系》第九輯蝶夢盦詩文集(貴州人民出版社)

5.羅健生與《抗戰宣傳應用題材》(作者:蘇林富)

 

注:本文已獲作者授權發布

 

最新作家網圖標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四虎永久成人免费影院域名| 日韩亚洲欧美综合| 在线观看成人免费| 欧美国产永久免费看片| 国产精品成人久久久久| 欧美人与zoxxxx另类| 日日躁夜夜躁狠狠天天| 国产粗话肉麻对白在线播放| 久久精品国产免费一区| 黑人一个接一个上来糟蹋| 日本免费一区二区三区最新| 国产91精品久久久久久| h视频在线观看免费观看| 欧美高清熟妇啪啪内射不卡自拍| 国产粗话肉麻对白在线播放| 久久精品欧美日韩精品| 美女被免费网站在线视| 大陆一级毛片免费视频观看| 亚洲午夜久久久影院伊人| 高清性色生活片2| 干b视频在线观看| 亚洲欧洲av无码专区| 鲁啊鲁在线视频免费播放| 怡红院免费的全部视频| 亚洲欧美在线观看视频| 高清粉嫩无套内谢2020| 影音先锋女人aa鲁色资源| 亚洲精品国偷自产在线| 97国产在线视频公开免费| 成人午夜免费视频免费看| 亚洲欧美日韩在线精品2021| 高清影院在线欧美人色| 女人隐私秘视频黄www免费| 亚洲人成网站18禁止久久影院| 蜜柚最新在线观看| 在线观看国产精品日韩AV| 久草福利资源站| 精品99在线观看| 国产欧美另类久久精品蜜芽| 中国一级全黄的免费观看| 欧美激情精品久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