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王和小趙
文/ 張健
老王和小趙的故事,是父親說給我聽的。幾十年來,老王和小趙的故事,父親不知道念叨了多少回。
“你王叔叔是個好人……”每次,父親都是如此開頭。
和老王認識的時候,父親還年輕。那時候我們家所在的汽車廠效益不行,一年賣不到一千臺車,對于一個幾千職工的國營大廠,這個銷量已經是到了西北風都喝不上的境地了。
父親和車間里幾個要好的同事們一商量,坐著等死總歸不是辦法,干脆我們就憑著各自手藝,去幫人家做沙發吧。那些年,沙發剛剛在合肥興起,很是風靡一時,商店里的沙發常常供不應求。而由于商店里限量銷售的沙發價格貴,質量還一般,所以很多市民就想起了請有手藝的人上門,幫著自己打沙發。做沙發的材料是自己去準備的,自然放心,而且結實耐用,價格也不貴。幫人家打沙發,沒準還真是一條出路,大家一拍即合。
盡管打沙發是個技術活,不過汽車廠工種齊全,車磨刨銑鉗,木工漆工干什么的都有,而且還很專業。一來二去,父親和他的同事們在合肥居然還混出了些名氣,不僅是附近的人來找的多,就連市里,省委大院的人,也經常來找父親去家里幫著打沙發。
一日,父親他們正在省委大院一家干活,主人家領進來一個人,皮膚黝黑,又高又壯,也不多話,一進門就直奔快要完工的沙發而去,蹲下身子上下左右細細研究起來。
主人忙和父親介紹:“老張,這是科學島主管后勤的王處長,他那邊有不少活,我跟他說你們都是汽車廠的,手藝不錯,他說他來看看……”
“好,手藝真好!”話音未落,王處長突然起身,一把握住父親的手,嗓門很大:“老張吧,你們的情況李處長都和我說了,我們科學島那邊會議也比較多,活也多,錢呢,你不用擔心!這樣,你留個地址,一有活我就去找你!”
科學島父親是知道的,全稱叫中國科學院合肥分院。那個年代,島上集聚了一批國內在科學技術各個領域的大批精英和泰山北斗級專家。老王,就是他們的生活大管家。
而那天,因為機緣巧合,父親和老王就這樣認識了。
原本想著老王說的有活,即使人家再幫忙,估計最少也得等上一段日子。不料第三天,老王就坐著北京吉普找上門了,還是那付風風火火的樣子:“老張,快找幾個人跟我走,有個大活!”
上了車,老王一指司機,和父親他們介紹:“小趙,我兄弟!”司機是個年輕人,很靦腆,扭頭沖大家點頭,微微一笑,一踩油門,車直奔科學島而去。
路上,老王和父親詳細說了這批活的情況,原來是他們那這幾天要舉辦一個全國性的學術交流會議,規格很高,院里就想著按著北京,上海那些大城市的標準來布置會場。
可是,就一個桌布,就讓大家為難了。大城市的會議室,桌上蒙的臺布不僅素雅平整,而且邊角還做了很講究的小花,相當上檔次。可在合肥跑了半天,也沒采購到,因此,老王第一個想起了父親。
“我看過你做的沙發套,就憑你的手藝,做桌布肯定行!”老王如此說,一臉誠懇。
一個一面之交的人竟能如此信任自己,讓父親很是感動。到了地方,父親他們看了照片,琢磨了一下,很快分工明確干了起來。
那天還真是一個大活,因為任務急,父親他們一夜未睡,等全部結束,已接近第二日的午飯時分。
看著和照片上一模一樣,煥然一新的會場,老王很是激動,拉著父親的手:“走,咱們先去財務結賬!”轉頭喊小趙:“兄弟,趕緊去食堂,告訴他們搞幾個好菜,中午我陪老張他們喝兩杯!”
酒足飯飽,送父親他們上車的時候,老王還在反復嘮叨:“老張,就你們這個手藝,沒說的!我們科學院在各個地市的分所也多,以后有什么活我也幫你聯系著!”
父親連連稱謝。
“那個時候,人單純哪!哪像你們現在,找人辦事還要請客吃飯,還要給人家送禮??????”
很多年來,每次父親說到這,都會如此感嘆。而早已成年,經歷了不少世事的我和弟弟只好低頭,訕訕的笑。
老王果然是言出必行的人。
從那后,不僅是科學島,全省各地老王都幫父親攬了不少活。而每次去外地,老王和小趙都會開著那臺北京吉普,來汽車廠接上父親一起。
老王雖說是處長,卻是個沒有領導架子的人。他喊司機小趙兄弟,事實上,他確實把小趙當親兄弟一樣,而小趙也沒把老王當領導,每次去外地的日子里,兩人總是說說笑笑,嘻嘻哈哈。有時候偶爾因小事而拌嘴,還會在一起打打鬧鬧,和他們在一起的日子,父親總是很開心。
在路上,父親還聽老王說了不少關于科學島后勤的故事。
剛剛建院那會,島上從北方來了不少科學家,對島上的軟硬件設施什么都滿意,就一點,水土不服,喝不慣董鋪水庫的自來水。
老王急了,去市里,去省里請教了不少專家,找了幾十個鉆井隊,在島上打了幾十口井,把島上的水源換了一個遍。
科學家們的問題很快解決了,大家對老王贊不絕口。
而老王經常全省各地跑,也是因為想千方百計地把科學家們的生活搞好。
在那個任何物資都靠計劃的年代,僅僅合肥一地,想把島上的伙食標準搞好是很難的,于是,老王就全省各地的跑,去山里,去農村,野味,山羊,牛肉,只要是當地特產,老王總會想方設法往島上弄。
“他們都是干大事的人,生活一定要搞好,只要他們把這個任務完成了,別說全省各地,就是全國各地跑,我也愿意!”老王說。
父親本想問問是什么任務,可一想可能是機密,也就沒問。
如此過了很長一段時間,有天,老王和小趙喜笑顏開的登門了,手里拎著酒菜,還有給我們兄弟倆大包小包的禮物。
一進門,老王就咋咋呼呼要和父親不醉不休,說他和小趙都受表彰了,拿到了一筆不菲的獎金。
那天,從老王和小趙的描述中,父親知道了島上終于造出了一個叫人造小太陽的東西,在全世界,都是第一個。
那天,老王和小趙從中午喝到晚上,都喝多了。酒至酣處,兩人嗓門也大了起來,仿佛小太陽就是他們倆造的,為了誰的功勞大,抬杠抬得臉紅脖子粗,把在一旁的父親逗得哈哈大笑。
可是,快樂的日子仿佛總是不長久的。
又是幾年過去了,老王突然就被查出了絕癥。
在殯儀館送老王走的那天,父親看著老王的妻子和三個年幼的孩子,還有年邁的父母,泣不成聲。而小趙,更是在老王的靈柩前捶胸頓足,哭得撕心裂肺。
后來的日子,父親隔段時間就會去島上一次,看看老王家有什么要幫襯的,每次小趙都在,忙里忙外。
有天,小趙悄悄把父親拉到一邊,吞吞吐吐和父親說了個事情,想讓父親幫忙。
父親聽后頓時眉頭緊鎖,感覺不可思議。小趙和父親說他想把嫂子娶了,幫老王重新擔起這個家,想讓父親幫著說說。
而父親覺得小趙還年輕,一直未婚,和老王妻子歲數相差也大,這個事情怎么看都不太可能。
但架不住小趙執拗的苦苦哀求,父親嘆了口氣,進門去和老王妻子說了,果不其然,老王妻子斷然拒絕。就是老王年邁的父母,也是連連搖頭,說小趙是個好孩子,咱們不能耽誤了人家。
那日,在門外久久未見回音的小趙,一步跨進門里,在老王父母前長跪不起,家里,哭成一團。
再后來,小趙還是和嫂子走到了一起,父親去參加了他們簡單的婚禮。
其實老王和小趙的故事寫到這里,本該算是結局了。因為好長時間,父親也沒有再說起老王和小趙叔叔的故事。
可幾年前的一天,父親突然問我:“還記得小趙叔叔嗎?”
我點頭。
父親嘆了口氣:“后來,你小趙叔叔瘋了!”
我愕然。
從父親敘述中,我知道了后面發生的故事,那是一個清明節,小趙開車帶著妻子和老王父母去給老王上墳,回來的路上,一場意外車禍,老王父母和他的妻子撒手人寰,只剩下小趙在醫院搶救了一個多月。
康復后的小趙得知噩耗,一夜間,精神失常了。
父親說:“你喜歡寫文章,老王和小趙叔叔的故事,你有空也寫寫吧!”
我一口答應。
可每每提筆,思緒萬千,卻總是無從下手。
一次和父親視頻,父親問我:“老王和小趙叔叔的故事你寫好了嗎!”
我說:“想不好怎么寫,按您老人家的敘述,那就是一個好人沒好報的事情,真想不好怎么寫!”
視頻那邊的父親看著我:“可是,事情就是這個事情,為什么故事都要有好的結局呢?”
我一時無言。
是啊,所有的故事為什么都要有個好的結局呢?文章是為了諷刺誰,鞭笞誰還是教育誰嗎?好像是,好像也不是。
轉眼已是五十,早已過了當年父親和老王小趙叔叔當年那個年紀,有時想想,人走在世間的這條路,相較懸浮在浩瀚蒼穹中的這個星球,就像一只螻蟻爬行的軌跡,路上,有親情,有友情,一起努力過,經歷過,哭過,笑過,便以足夠。至于結局,誰又知道呢?
這條軌跡在自己的哭聲中開始,在別人的哭聲中結束,已是功德圓滿。
如此而已。
注:本文已獲作者授權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