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女兵
作者:郭松
有這樣一群女孩,她們在最美的年華投身軍營,選擇不一樣的青春,你要問她們最美的青春是什么顏色,她們會毫不猶豫告訴你——綠色,她們,有一個值得驕傲的名字——女兵。她們是女孩,有女孩的細膩、有女孩的溫柔、有女孩的羞澀、也有女孩的愛戀。她們是女兵,有女兵的堅毅、有女兵的豁達、有女兵的信念、有女兵的魂魄。
從被稱為通信兵以后,任務使命就在她們的腦海里留下烙印。無言地堅守用手指訴說,默默地奉獻用耳朵聆聽,這是報務員的獨到之處,眼、耳、手高度協調,多么熟悉的滴滴噠,像音符一樣抑揚頓挫,凝聚多少枯燥乏味;報務員的戰場沒有硝煙,卻暗藏著硝煙,用電碼滴答聲,書寫忠誠的錚錚誓言。
話務員平凡而不凡,機臺雖小,卻號令千軍,崗位平凡,卻事關大事。她們是忠誠可靠的傳令兵,每個精準接轉電話的背后,是成百上千個號碼的積淀,迅速、準確、零差錯,是她們基本的值勤要求。日復一日地堅守在值勤崗位,用青春熱血訴說著三尺機臺的別樣芳華。
兵馬未動,信息先通;她們,作為千里眼和順風耳,堅守崗位,只為使命擔當,對接無聲戰場,砥礪作戰本領。小到電話線架設,大到通信建設,無論設備性能還是線路連接,都了然于胸。面對紅綠交替的指示燈、突如其來的緊急情況,她們用雙手保障通信的暢通。
一年365天,一天24小時,一小時60分鐘,她們堅守在三尺機臺。前輩們留下的“通信傳統”和“工作技巧”讓她們依舊受益,在處理通信故障時,她們從容、穩妥。一名優秀的值班員,不僅要仰望星空有夢想,還得腳踏實地干實事。
成長,是操場上的摸爬滾打、是靶心上的點點彈孔,是跟父母電話里的堅強;成長,是床頭疊放的“豆腐塊”被子,橫平豎直,是告別毛絨娃娃后最溫暖的伴;成長,是身上穿戴整齊的綠軍裝,英姿挺拔,是比蓬蓬裙還要靚的“最貴”衣裳;成長,是手心里磨出的繭子,緊握的鋼槍,是比任何獎賞還貴重的青春獎章。
離開家那天,她沒有和父親擁抱,父親站在火車站入口外,靜靜地看著她,她卻不敢回頭看父親一眼,生怕眼淚止不住往下流。入伍后她每次和父親通話,父親都問她累不累、苦不苦;她都滿眼淚花,故作堅強說,不苦,挺好的。
從小到大,父親總給她剪男孩發型,拉著她掰手腕,想著到了年紀就送她當兵。一向叛逆的她,認為只要能離開父母,去哪兒都行。剛滿18歲,她就報名參了軍。父母的嘮叨、戰友的關心、領導的要求,讓她從弱不禁風變得百毒不侵。
當兵后悔嗎?她回答,當兵驕傲,不當兵才后悔。集訓的日子痛并快樂著,白嫩的手變得粗糙,手掌的水泡好了又起,磨成了厚厚的老繭;射擊預習,端槍端到想哭。成功其實很簡單,當堅持不住時再堅持一下;一次次突破自己,一次次挑戰極限。
人生就該經過歷練,只有經歷過不一樣的歷練才不會后悔,身上多了一份責任,身邊少了一些朋友,多了一群戰友;記得初到軍營時的場景,軍營是個大家庭,在這里學會了融合,學會了付出,舍得了流汗,每當感到太辛苦時,總不忘父母的期待。
云南白藥,過橋米線,普洱茶,還有溫暖的天氣,都是云南給她的印象,她曾想來云南旅游,結果以參軍的方式與軍營邂逅。她愛東北的黑土地,也愛云南的紅土地,能把美好的青春奉獻給這片土地,她無悔!能穿上這身軍裝,她驕傲!
兩年的軍旅生活,已不再是初入軍營的懵懂女孩。兩年的時間,足夠讓人悄然成長。面對身上的傷疤能淡然笑之,面對曾經厭惡至極的跑步,能一笑而過。曾經對父母的話,從來都不聽。然而現在每次休息,都給父母打電話噓寒問暖。
當鼾聲微起,當繁星搖曳,她們的目光,在機房、在學習室、在訓練場、在加班加點的夜里。線路阻斷時,眼里閃耀出搶修暢通的毅力與信心;執行任務時,眼里熠射出萬無一失的決心與擔當。她們的目光,清澈而堅定,在成百上千號碼中游走,從話務臺到交換機,從電話機到配線架,日復一日,年復一年……
對于話務崗位人員來說,24小時值勤是固有的“套餐”。她們在機房值勤始終保持雙崗雙位,每天都要接成百上千個電話,日復一日卻從不抱怨,只為能夠保障通信暢通,上級指示通知完整無誤地傳達。
話務兵從基本功練起,為切實提高業務技能,即使一個簡單的勤務用語,也要反反復復練上數十次。面對上千個電話號碼和各種需要背記的知識,除了死記硬背還找規律背記;新話務員為了讓號碼和知識鞏固,除白天正常的訓練時間外,主動從生活中擠出時間背記,晚上加班到半夜是常事,有些連說夢話都會蹦出幾個電話號碼。
“發現異常情況,請快接……”緊急電話的到來,使偌大的機房頓時彌漫起緊張氣氛,話務員個個神情嚴肅,手指翻飛,在她們的戰場上展開沒有硝煙的戰斗……
三尺機臺,千里傳令,一字一句事關千軍。就是這樣一群話務員,舍花裙,棄紅妝,別父母,盡付青春年華,一切只為確保通信迅速、準確、保密、不間斷。
“您好,請問您要哪里?”甜美的聲音傳來,讓人不禁追尋聲音,一探究竟;只見一排排女兵,頭戴耳機,手持鍵盤,熱情地為用戶接轉電話。
接轉電話可沒那么簡單,看似輕松接轉的背后,是她們熟練掌握,反復練習、勤奮努力的成果。
為了更好地保障用戶,她們還設置了糾察臺、領班臺、查號臺,每個臺站相互配合,成功保障一次又一次的重要任務,一件又一件的電話接轉。
“出門看隊列,進門看內務。”內務整理的每個細節,都展示出個人作風和精神面貌;無論是第幾年,搞好內務都是基本要求;班長認真傳授,新兵用心學習。
軍考不只是一場考試,更是信念、耐心與勇氣的較量;作為考學的女兵,互相鼓勵,互相支持;跑道上揮汗如雨,咬牙堅持,學習上爭分奪秒,挑燈夜讀。多少個夜晚,點點燈光伴著堅持的身影,靜悄悄地,偶爾聽到翻書聲和動筆聲,顯得那么平靜;桌子上一堆復習材料、一杯水、一本快寫滿的筆記本,心沉浸在各種考試資料中。
身著綠軍裝,仍懷女兒心。軍營里的女兵多才多藝,不僅會“武”還會“舞”。這不,她們利用空閑時間,編排了一支話務女兵的舞蹈,將剛與柔相結合,盡顯女兵美麗自信的模樣。綠軍裝映襯下的她們,是軍營最亮麗的風景線。
每次外出歸來的她們,臉上都洋溢著快樂的笑容。每星期外出一次,成為她們最期待的事情;剪剪頭發,買買衣服,吃點小吃,吃頓火鍋……這時候的她們,又回歸了女孩的本色。
作者簡介:郭松,四川古藺人,現居云南昆明,川大本科生,貴大研究生,從軍23年,從檢16年,云南省作家協會會員,在《散文選刊》《散文百家》《邊疆文學》《檢察日報》《云南日報》《春城晚報》等發文120余篇,獲中國散文年會“十佳散文獎”,4篇散文被選為初高中語文試題。
注:本文已獲作者授權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