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榆神韻
作者:巡行無極
我的家鄉坐落在科爾沁草原東部的通榆縣,這里生長著一種世界稀有樹種——蒙古黃榆。人們說,蒙古黃榆是一種非常有靈氣的樹。每當盛夏,你會發現所有的植物都是郁郁蔥蔥的濃綠,唯獨蒙古黃榆呈現出深秋一樣的枯黃,讓人想像不到這就是盛夏,而好像是落雪的初冬。
蒙古黃榆是亞洲在這里集中連片保存面積最大的稀有樹種,耐干旱,耐風沙,抗病蟲害能力極強。它枝繁葉茂,成簇而生,形似傘狀,如盆景一般。有關林業專家說:蒙古黃榆是北方的胡楊,生而百年不死,死后千年不倒,其根萬年不腐,堪稱植物“活化石”。
盛夏,熱浪拂面,每當人們坐在樹下乘涼時,樹葉的摩擦聲颯颯作響,好似生命的響動和奇特的生命力在向你展示它獨特的魅力!
蒙古黃榆是這片土地上一首獨特的田園詩,也是家鄉一種特有的自然景觀。它歌頌著生命,展示著地球上一切生靈的智慧和靈巧。其實在地球上構成自然界絢麗、生動圖案的因素不單單是人,還有如蒙古黃榆一樣無數的鮮活故事。在我童年的記憶里,蒙古黃榆也是救命樹。在1960年至1962年三年自然災害時期,這里的人們沒有糧食吃,有很多人就是靠吃黃榆的葉子和榆錢兒保住了性命。這也是我對蒙古黃榆情有獨鐘的緣由。 幾十年過去了,每當盛夏我回到家鄉時,都會來到黃榆樹下,順手擼一把榆錢,放在嘴里咀嚼,淡淡的甜香,頓時彌漫周身,仿佛在咀嚼半個世紀的陳年往事!
那是我兒子讀小學時參加全省小學生作文競賽,他以蒙古黃榆為題材寫的一篇作文,題目是:《家鄉的黃榆樹》,獲得了一等獎。現在兒子已經參加工作多年了,每當他回到家鄉都不忘到野外看一看家鄉的蒙古黃榆,有時還用手機拍幾張照片留作紀念。
是啊,蒙古黃榆的神韻,是歌,是詩,是家鄉人的驕傲,更是家鄉人吃苦耐勞、堅韌不拔的品格!我愛你,家鄉的蒙古黃榆!
作者簡介:王傳福,筆名:巡行無極。吉林省通榆縣人民法院退休干部。業余愛好文學創作,曾有多篇詩歌、散文、短篇小說在省內外報刊雜志及網絡平臺發表。
注:本文已獲作者授權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