臘月趕年集
作者:楊開
臘月趕年集。趕年集熱熱鬧鬧,辦年貨忙忙碌碌。我兒時,臘月趕年集的歡樂情景,找尋那份純真年味,讓我難以忘懷。
圩鎮大集。我的故鄉山村,距離圩鎮大集有二十多里路,平時三日一圩,循環往復。圩期是農人們趕大集的日子,每逢趕集日,寂靜的鄉村小鎮頓時喧騰起來了。那集市是南北走向一條長長的街道,街道兩旁是商鋪攤位,沿街設攤的商販。324國道公路穿街而過。趕集時農人們從四面八方涌來,擺攤設市,一攤挨一攤,一攤擠一攤。那是鬧哄哄的鄉鎮集市,農副產品的交易場所。我父親逢趕集日,常常把家里種的大蒜、蔥頭、木薯、紅薯、瓜菜、手工織的草蓆。用自行車載著農產品,運到圩鎮上擺攤出售,換錢給家庭日常經濟開支。
臘月的年集。那圩鎮每每到了臘月,打破了三天一圩的常規,日日都是農人趕大集的圩日。人們走圩入市,趕大集貨如輪轉,密鑼緊鼓地忙著籌辦過年的事務。小年農歷臘月二十四,仿佛按上了迎春節的快進鍵,年貨大戰悄然拉開帷幕,年味越來越濃。年集里充滿了濃厚的節日氛圍和熱鬧的氣氛。在鱗次櫛比的攤位上,掛滿了各式各樣的春聯、年畫、火紅的大“福” 字、“萬事如意” 的紅燈籠、窗花和各樣飾品,琳瑯滿目,讓人挑花了眼。紅彤彤的一片,喜慶的氛圍撲面而來。進入年集,愈加熱鬧了。年集里各種年貨用品,色彩斑斕,豐富多樣布滿在沿街的攤位上,從生肉熟食、臘腸、臘肉、鮮魚、鮮蝦、鮮菜水果、干果糖塊、瓜子花生、鞭炮煙花、各種小吃玩具,應有盡有。圩鎮上忙碌著趕年集的趕集人。年貨滿滿,人山人海,熱鬧非凡。人們行色匆匆,充滿著迎春節的喜悅。熙熙攘攘的人群在街道上穿梭,商販的吆喝聲、嘰嘰喳喳的討價還價聲。此起彼伏,不絕于耳。顧客三五成群地挑選著心儀的年貨,臉上流露出歡悅的笑容,猶如一場盛大的狂歡。
全家出動趕年集。我兒時,那年全家人一齊出動,從家里騎著自行車到二十里外的鄉鎮趕年集。俗語話:“無雞不成宴。”我家過年的年夜飯,一定要吃雞肉宴。父親擠進雞鴨行,那些被關在籠子里的活雞、活鴨、活鵝。公雞“打鳴” 、母雞“咯咯嗒” 、鴨子“嘎嘎” 地歡叫,吵鬧得很!父親蹲下身子,從攤主的籠子里挑選肥美肉厚的雞鴨三四只,購買后滿意地放在單車的載貨后座上,過年宰雞殺鴨,美美地過大年。父親又在年集里,走進豬肉行割上五六斤鮮豬肉。回家后將豬肉炸大紅扣肉,寓意過春節喜慶紅火,他還選購春聯、年畫、燈籠、以及過年的小食品白糤、炒米糖、瓜子、水果。母親則到布匹行,精心挑選過年的新衣裳,在鎮供銷社日雜店購買新碗、筷箸,在膠鞋柜臺里選購新鞋什么的。我的心早已飛向煙花、鞭炮行,賣鞭炮的攤主競相燃放小鞭炮,啪啪啪的響聲,響個不停,吸引著孩子們的購買欲望。年集里我喜歡購買鞭炮、煙花、小地雷。我春節最大的樂趣算得上玩鞭炮了,節日期間,和村上的小伙伴一起。三五成群、成幫結隊,在生產隊的曬場里,村頭、巷尾燃放隨身攜帶的鞭炮、煙花。有時玩得廢寢忘食,其樂融融,趣味十足。
趕年集,買年貨。趕一場年集,聚攏人間煙火,盡享生活韻味。趕年集,成為了迎接新年的一種重要儀式,充滿了濃厚的鄉土人情和人間煙火氣。它不僅是一種習俗,更是一種生活態度。它讓我們對未來充滿著希望與憧憬,以更加積極的心態,迎接新年的到來!
2025年1月22日
作者簡介:楊開 廣西作家協會會員。
注:本文已獲作者授權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