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潭瀑
作者:陳輝光
龍潭瀑位于貴州省赤水市兩河口鄉馬鹿村東北面,從馬鹿村委會驅車出發途經泥河再往老巖溝方向行駛全程有8公里路程。
馬鹿村是休閑旅游度假避暑的好地方,有獅子巖、龍潭瀑、浴佛巖等醉人的人間仙境。馬鹿村獨特的風景讓天南地北的游人聞風而至,僅僅只看了馬鹿壩的百米大灘,就嘆為觀止,贊不絕口。雖然百米大灘百米長,灘平寬闊水茫茫,可是百米大灘還只是這個地方的一丁點景色。
就拿龍潭瀑來說,有這樣四名話;“珠波飛騰龍潭瀑,璀璨灑落百丈灘,古樹寒潭漣漪影,賞景忘還月照山。”龍潭瀑有大龍潭、二龍潭和三龍潭的“三潭三瀑”。又有宛延的長灘。河邊還有蒼松古樹。此處四面環山,山中怪石嶙峋、有的像青蛙,有的像猴子,有的像蝙蝠,形態各異,形像生動。崇山峻嶺松竹綠,紅石懷中丹霞谷。世外桃園般怡人景致,讓身臨其景的游人心曠神怡,流連忘返。此地集青山、綠水、老樹、飛瀑、河潭、怪石、長灘、巖洞、絕壁為一體,是罕見的多元素綜合景點。
從老巖溝通過林蔭小道往外走,進入龍潭瀑的三龍潭,三龍潭上面是一條200多米長的河灘,河灘平坦,形成均勻的淺水灘,河水清澈透明,河兩邊長有長年青色的“水絲條”。河灘口上有一個龜背狀的大石壩。河水從龜背石的兩邊流下又在灘口上匯集,經過三龍潭上邊獨特的河石結構形成彎月形瀑布。下面的河潭就是三龍潭。從三龍潭往下面行走,途中有許多奮形怪狀的石頭和一些不規則的石灘,石灘上有天星窩,仔細往天星窩里面觀看,窩與窩之間內面是竄通了的,還有在河邊長有猶如青蛙肚或青蛙頭樣的巖石腔,很有特色。再繼續往下走去,就看到了最長的石灘,石灘長而平坦,隨著山體結構而彎曲蔓延,全長有幾百米。邊上有的石頭上長有山梨子樹,其根在河石上有點像群蛇共舞的感覺,枝繁葉盛伸展在河灘中央,結滿了果實。
跟著這灘往外走,是二龍潭瀑布之顛,也就是到龍潭瀑的第二個瀑布,在離這個瀑布上面約千米左右的河段處,匯集兩條支流而水源十足,飛流直下形成壯觀的方形瀑布,瀑布下面有巖腔,瀑布下的河潭碧波琉璃,四周樹木環繞,真是獨具一格,有如人間仙境,讓人如癡如醉。從二龍瀑往外出發,靠山體有一個半月形的小水潭,水潭上面有一個從山體延伸出來的石頭,活像一只露出水面的海龜。
持續往外走去,途經幾百米就到了大龍潭。此處瀑布非常有特點,從上面看水流集中在一凹槽內往下奔騰,但在瀑布口的石巖層因有許多階梯和列縫,分散了向下奔騰的水流,形成婚紗樣的瀑布,完美無瑕,惟妙惟肖。
龍潭瀑這條林蔭小道曾是1935年1月中央紅軍一渡赤水后從元厚走石梅寺必經之路,經過龍潭瀑再往泥河方向駛進,泥河羅家大院曾駐扎紅軍。紅軍還在大院開過一次會議,離開時在大院外的石墻壁上留下“組織抗捐軍,反對苛雜稅!”的標語。
龍潭瀑的來歷,是有這樣一個傳說的,說是同治年間,在猴子巖的附近有個大巖洞,巖洞中經常棲息著猴子、山羊、野豬等動物。這個巖洞就在現今張家山下面山巖中,聽懂風水的人講:張家山這個地方算是風水寶地,前輩人講有些動物會選擇好的風水寶地經過長時間的吸收天地日月精華來進行修練,修練圓滿后出來討人類的“口封”而成仙的故事。
那時在張家山的山上住了幾戶人家,在那里居住的其中有個老人喜歡養殖巖蜜蜂,經常在周圍巖洞中尋找巖峰蜜,養殖巖蜂的老人也多次到過張家山下面山巖的那個巖洞附近,因看到巖洞內常有動物出沒而不敢接近,老人看到有動物常在巖洞出沒這事也沒有告訴過別人。有天晚上當這個老人夜里睡后,朦朧中有個留有長須的中年男子向他告別,說在你這個地方寄居了81年,你多次到我家門口去過也沒打擾到我的清修,特來向你告別,我明天午時過后要離開這里,走后沒有什么禮物贈送給你,我知道你這輩子喜愛養殖巖蜜蜂,我走后把我住的房屋留給你養巖蜜蜂,希望你明天中午時候到我家去看看我,但是不要久留。隨后這個長須中年男子告別而去。
當老人第二天清晨醒來,望窗外天氣晴朗,慢慢回想昨晚長須中年男子向他告別原來是一夢。感到昨晚的夢絕非偶然,夢中所見長須中年男子形態非常清晰,所說全都記得。老人回想長須中年男子說走后把房屋留給他養殖蜜蜂,自己以前所養的蜜蜂都是在山巖中養殖,難道夢里所見之人所說他的房屋,就是張家山下面山巖中多次看到有動物出沒而自己不敢進去看的巖洞?老人感到此夢非常奇怪。
等到這天中午時分,老人大著膽子走到那個巖洞的左邊。沒有看到巖洞中有動物出沒,只發現巖洞的右面林中有只大青猴。老人心想昨晚夢見的難道是這只大青猴嗎?想到昨晚的夢沒有惡意,就大著膽子往巖洞走去,看到這個巖洞非常寬大,能擺放得下好幾張桌子,巖洞內有動物居住過的痕跡,沒有動物在巖洞中,老人覺得此事真是迷惑不解,心想確定昨晚夢見的定是那林中的大青猴,口中喃喃自語地說每次來都有好多動物,今天怎么就只有一只大青猴在樹林里呢?準備大聲向那只大青猴吼叫。
忽然聽到洞壁有沙沙的聲音,急忙向洞里望去,看到洞壁處有個雞蛋大小的洞孔,從里面慢慢爬出一條有“鋤頭把”這么長的一條淡紅色的蛇,頭上長有紅冠,老人看到這條蛇就心中發毛,感到膽顫心驚,想到前輩人講有些龍的頭上會長紅冠,一下驚呼,脫口而出,難道要出龍了!
“要出龍了!要出龍了!……”老人三聲驚呼過后,拔腿就往回跑。
此時天色突變,狂風大作,老人使勁往對面山上跑去,跑到對面山上找了一棵大樹躲避在樹下。
這時天上下著了傾盆大雨,雷雨交加,滿山云霧迷蒙。聽到山中有許多動物瘋狂的嚎叫。老人在驚恐迷蒙中往巖洞對面看去隱隱約約看到了洞中的那條長有紅冠的蛇從巖洞中往老巖溝外面游去,身影越來越大,最后比水桶還粗,約有二三十米那么長,在老人眼中模模糊糊地遠去。
當老人已經看不到那長龍的身影后,回頭看到對面那只大青猴的身影也是越來越大,大青猴在身影逐漸變大的過程中,斷斷續續產生了三次斯心列肺的嚎叫,最后毅立在山間變成了一只巨大石猴。
從那時過后,人們才發現老巖溝外面多了三個大潭。后來老人被家人在大樹林中找到,還在恐懼中軟癱在地無法行走。家人把老人接回家中休養了半年左右才恢復健康。老人再到出龍洞去觀看,再沒有看到有認何動物出沒了。就在出龍洞中養了十余年的巖蜂蜜,老人因年歲也高因病而離開人世。老人給后人留下了古老的養巖蜂的技術和古老的“出龍洞”傳說。也給后人留下了“龍潭瀑”的三個“龍潭”的來歷之迷。
也許是那只大青猴沒得到老人的“口封”未得道成仙而變成了巨大石猴。在變成巨大石猴的過程中三次傷心的嚎叫驚動了龍哥的三次回頭,龍哥與猴哥在多年共同苦修歷程中產生了深厚的弟兄情懷,龍哥在離別的時候深情回顧的三次回頭短暫停留而造就了現今的“三潭三瀑”。那只巨大石猴因年代久遠風吹日曬而變得面孔模糊,但現今的人們在世代相傳的稱呼中習慣地還是叫著“猴子巖”,龍哥也不知去了何方?只留下了長流不息的“龍潭瀑”!
馬鹿三溝六壩處處景,我特別鐘情于老巖溝的龍潭瀑。
攝影:何春聯 陳輝光
(本文作者系中共赤水市兩河口鎮馬鹿村支部書記)
注:本文已獲作者授權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