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遠怒放的金達萊
作者:李新有
在東北的崇山峻嶺中,生長著一種低矮的小灌木,每當春天剛剛要回到東北時,它總是搶先在春寒料峭中吐露第一縷芬芳。這是朝鮮族人最愛的花朵,金達萊,報春花的意思。
2020年的春天,三月的一天,已是九旬高齡的王洪秀老人,他生活的北方小鎮綏陽,河岔里還散布著一塊塊浮冰,山的角落里堆積的雪剛要融化。當耄耋之年的他在一雙女兒的陪伴下,又一次遠離城市的郊外,穿過一片又一片森林,爬到山頂時,山頂上,坡坎上,懸崖上,目光所及之處,開遍了金達萊,一座山連著一座山,一個坡連著一個坡。此時,城里的人們還裹在風衣里,封閉了一冬的窗戶也剛剛被推開不久,而這里,春天已經提前來臨了。
老人認真地看著這些盛開的金達萊,像個可愛的小男孩兒。他來到一片盛開的花叢中,讓花香馨香暮年的心怡,開始打開塵封已久的記憶。
一、遲到了六十六年的“光榮之家”光榮牌
2019年八一前夕,一個晴朗的中午,東寧市三位退役軍人事務部的干部來到老人家,他們從一個綠色的包裹中,拿出了鮮紅的“光榮之家”光榮牌。
兩位干部麻利地為老人在門楣上釘上了這塊兒光榮牌,并向老人莊重地行了一個軍禮。老人目睹著這一切,也回敬一個軍禮。此時,老人再也忍不住激動的心情,像個受了委屈的孩子,嚎啕大哭。
因為,這不僅僅是對自己從軍經歷的認證,也是多年深埋在心底的一種情感宣泄,更是在暮年之際心靈深處的最好慰藉。
二、十五歲從軍抗美援朝的“地主娃”通訊兵
1950年10月,正是東北秋收的季節。一天早上,地處黑龍江邊境的綏陽鎮被一陣陣喇叭聲吵醒,縣武裝部來鎮里征兵了。
土生土長的綏陽人洪秀,才剛剛15歲。早年,爺爺從山東闖關東落腳在這里,靠著全家人的勤奮使家業逐步擴大,成了當地大戶。7歲那年,洪秀的爸爸因幫助中共地下黨私藏電臺被鄰居告發,寧死不招,被日本人活活打死。沒了父親,這個小家在那個大家庭里就沒了支柱,處處受欺負,家境自此破落。
越來越孤僻的少年洪秀,與馬為伴,十歲出頭就學會了騎馬。這年夏天,鎮上開始土改,家里的田被分了,還被定了個地主成分,從此,這個家就失去了往日的生機。分家后,守寡的母親帶著他們姐弟四人艱難度日,還背著地主的成分處處被人冷落刁難甚至打罵。
這天,洪秀正準備幫母親到地里收割莊稼,被這突如其來的鑼鼓聲吸引了過去。但征兵是有條件的,年齡要18歲,家中有兩個符合條件男孩的必須去一個。洪秀兄弟三人,大哥二哥都已娶妻生子。
15歲的洪秀卻是真心想去當兵,他想離開這個令他生厭的生活環境。晌午回到家,一大家人爭吵的很厲害,大哥二哥誰都不愿意去當兵。情急之下,大哥竟然抄起菜刀剁斷了自己的一個右手指。第二天,二哥無奈地去報了名,可就在當天晚上,二哥失蹤了。兩天后,新兵集合出發,征兵的人點名,點了幾遍二哥的名字也不見人影。洪秀直接跑了過去,學著大人的模樣大聲喊了聲“到!”。征兵人一看,怎么是個孩子。隊伍馬上就要出發了,反正人數夠了,征兵人一揮手:上車,出發。胸前沒有鮮花,也沒有親人送行,更沒來得及向母親告別,洪秀登上了悶罐火車。
三天三夜的行程,火車停在了遼寧海城的某兵營。發了服裝,進行了簡單的隊列練習,隨即被編進了39軍116師高炮團。剛組建的這個團,幾乎全是東北新兵。經過幾天的訓練,炮團隨大部隊向中朝邊境城市安東進發。到達安東,部隊連夜過江。
1950年10月22日。部隊過了江,繼續奔襲。也不知走了多久,來到一個山腳下,停了下來。清點人數的時候,連長看了看又瘦又小的洪秀,心生愛憐,摸了摸他的頭說:小鬼,你去團部當通訊員吧。就這樣,洪秀被安排到了348團當了通訊兵。
三、與敵巧妙周旋的馬步通訊兵
洪秀經歷的第一場戰斗是在云山,這是志愿軍在朝鮮戰場與美軍的首次交鋒。美軍先用炮火猛轟,接著用飛機投擲汽油彈,然后用坦克引導步兵往前沖。洪秀第一次經歷戰爭場面,嚇得頭都不敢抬。敵人的攻勢十分猛烈,陣地上的電話線被炸得一段一節,通訊聯絡基本失靈了。戰斗進行到第五天,團里的四個警衛員先后犧牲了。由于指揮所周圍地形復雜,與師部的電臺聯絡也中斷了,前沿陣地的戰況已經無法及時向師部匯報。
團長當時急紅了眼,牽著自己的戰馬問道:誰還會騎馬?洪秀毫不猶疑地應到:我會。
看看瘦小的洪秀,團長遲疑了一下,迅速拿來地圖,向洪秀作了部署,命令他以最快的速度把前沿戰況送到師部。洪秀騎上戰馬,向師部方向急速奔去。
剛一上路,就遇上敵機轟炸,洪秀只好躲進山坡隱蔽。就這樣走走停停,人未歇馬未停,奔襲一天一夜。第二天上午,就要到達師部的時候又遇上了敵機轟炸,洪秀還沒來得急躲避,一塊彈片橫穿戰馬的腹部,戰馬倒下了,洪秀也被甩出十幾米,腿部、頭部都受了傷。洪秀咬著牙,繼續向師部方向奔去。戰報終于送到了師部,首長望著勇敢機智的洪秀,又驚又喜,拿出了美國罐頭慰勞他,并把他送到戰地醫院治療休養。
四、有個女孩兒名叫燕莉
戰地醫院里,受傷戰友的傷勢都重于他,但卻沒有一個害怕的,喊叫的,就連那些女醫生女護士面對滿身是血的傷員也不害怕。有一個叫燕子的小護士,剛入伍的新兵,性格活潑開朗,有時間就給傷員們唱歌講故事。洪秀傷勢較輕,恢復得也快,就經常幫助小燕子打下手。一來二去兩個人就成了好朋友。小燕子叫王燕莉,遼寧人,爸媽都是老師,她喜歡唱歌跳舞,還特別喜歡花,她說每年春天來的時候,爸爸媽媽都要帶著她到山嶺上去看達達香 (朝鮮語叫金達萊)。她還要采回來放在瓶子里,能開好長時間呢。
親歷了數次戰爭的殘酷洗禮的洪秀,也第一次憧憬著未來的美好和幸福。那是金達萊的馨香,芬芳了兩顆年輕的心。
五、浴血在戰火中淬煉的警衛員
云山一戰我軍大捷,重創 “王牌軍”的美騎一師,洪秀還榮立了三等功。當他戴上紅花和獎章的時候,他感到了無比自豪和光榮。也因這一次的出色表現被留在了師部,成為了首長的警衛員。當時的洪秀長得瘦小,便擔任了內衛,負責首長的起居生活。
洪秀從小就勤快利索,每天都把首長的起居室整理得干干凈凈,有條不紊。首長從前線回來,洪秀就幫著拿大衣、倒熱水,睡覺前早早地備好洗腳水,把火炕燒得熱熱乎乎。朝鮮戰場條件艱苦,指揮所經常換來換去,多數設在陰冷潮濕的山洞里,而且空間狹小,有時候還要跟傷員甚至犧牲的戰友同處一室。洪秀盡其所能地把后勤保障好,使首長能夠得到好的休息。
有時連續幾天不休息,洪秀就跟著首長連軸轉。入朝初期,我軍沒有制空權,白天作戰傷亡很大,就在夜間偷襲,這樣一來,首長們休息的時間就更少了。然而當前線每次傳來勝利的捷報、首長露出笑容的時候,洪秀發自內心地高興和敬佩。夜間偷襲屢屢成功打亂了敵人的戰略部署,為我軍的局部勝利乃至全局勝利創造了條件。
可笑的是,有一次,美軍竟然派來談判代表,譴責我軍的夜襲行為,理由是:晚上是用來休息的,打仗應該在白天。由于大多數指戰員都是第一次來朝作戰,地形不熟,語言不通,加之美軍又收買了大量朝鮮人充當特務,給警衛工作帶來了很多困難和危險,戰友李保全就是因為在指揮部外倒了一盆水而被特務發現,引來敵機狂轟濫炸。那一次的大意,首長雖然脫離了險境,可李保全和另外一個外勤警衛卻犧牲了。
洪秀雖然不在前沿戰場,但他身處指揮中心,116師的每一場戰斗都讓他刻骨銘心。指揮員的果斷,戰士們的英勇,收復平壤、突破三八線、占領漢城,一個個震撼人心的場景讓洪秀永遠難忘。
一次,他與首長來到剛剛收復的陣地,看到被敵軍汽油彈燒焦的扭曲的戰士尸體,師長當眾流下了眼淚。指戰員們不怕犧牲的精神無時無刻都在打動著洪秀,士兵們為了一場戰役的勝利,有時一天要奔襲上百里路,經常斷糧、斷水,甚至沒有棉衣、棉鞋,也沒有軍餉。然而,就是靠著無畏犧牲的精神一次又一次地擊退了敵人的進攻。
回到師部,他堅決要求上前線,并鄭重地向組織遞交了入黨申請書。可萬萬沒有想到的是,因為他的家庭成分是地主,是剝削階級,組織沒有批準。洪秀受到了沉重打擊,他想不明白,他們家怎么成了剝削階級?解放前家里雇的長工吃住比他還要好,還給他們發工錢,自己的二哥娶的還是長工的女兒,自己的父親還是幫共產黨藏電臺死的......
1953年的春天。山間叢林披上了五顏六色的彩妝,一眼望去,美國飛機轟炸留下的彈坑旁邊一團團、一簇簇粉紅色的金達萊又頑強地盛開了。洪秀像往年一樣,用炮彈殼裝滿水,把采來的金達萊插到里面,擺在首長的火炕邊。首長喜歡金達萊,洪秀也喜歡,他還知道小燕子也喜歡金達萊。
5月中旬的一天,部隊接到命令,開始進行攀爬訓練,保證每個人都能準確快速地從鐵路路基下面的陡坡上爬到離地面一米多高的火車廂。大約一周后,洪秀所在部隊開始撤離朝鮮。沒有鮮花、沒有人送行,當火車駛過鴨綠江大橋的時候,也沒有歡迎的人群,可戰士們一踏上祖國的土地,都流下了眼淚......
六、難以證明從軍經歷的半個世紀
回國后,116師安扎在遼寧海城。洪秀被送到文化補習班學習半年,又被選送到軍校學習兩年。畢業了,多數同學提職回到部隊,洪秀因為家庭成分是地主,只能轉業回地方。洪秀的情緒低落到了極點,他又想起了小燕子。按照先前留下的地址,洪秀找到了小燕子的家,可家人早已搬走了。洪秀又來到了小燕子的部隊,部隊的人告訴他,小燕子在一次敵機轟炸中犧牲了。
失魂落魄的洪秀回到了原籍,在市里的一家機電公司作了一名普通職員。他把老母親從鎮上接到了城里,娶妻生子過上了比較安穩的日子。然而平靜的日子沒過幾年,文革開始了。地主的成分再次讓洪秀備受折磨,他被定為壞分子,下放、勞改、批斗,經歷過槍林彈雨的洪秀并沒有被壓垮,為了養活一家老小,他一次次逃離困境。冬天去林場抬木頭,夏天到煤窯挖煤,硬是把苦日子挺了過來。
文革結束,洪秀到當地武裝部要求落實軍人政策,武裝部的人說,文革期間武裝部著了一把大火,把存檔資料都燒了,無法核實他的真實身份。而在文革期間洪秀經常受批斗,多次搬家,還曾被盜,就剩下一個模糊不清的軍校畢業證書,軍人身份一直得不到承認。
而同鄉的戰友大都犧牲了,軍校的戰友在文革期間都失去了聯系,找不到證人,洪秀的希望徹底落空了。洪秀變得更加沉默寡言,心里一直憋著一股氣,他找的不僅僅是軍齡,而是他的榮譽,他的驕傲。
尾聲、光榮牌下聯翩浮想
2019年,國家退役軍人服務中心成立。洪秀的軍人身份終于得到確認,相關政策和待遇被落實。退休前所在的單位領導得知廠里還有一位抗美援朝老兵,十分感慨,單獨獎勵了洪秀。
當洪秀接過退役軍人服務中心送來的“光榮之家”光榮牌時,這位年逾九旬,從未掉過眼淚的老人竟放聲痛哭......
過去只字不提抗美援朝的洪秀也就是從那天開始,慢慢打開了記憶的閘門。
而今,所有粉色的花枝在冷冷的春風中都認真地開放著,安靜地開放著,或者說是在堅強地開放著,花朵映紅了整座整座的山。于是,后來,才知道了老人家為什么每年春天都要到山嶺上去看金達萊,老人的大女兒為什么取名叫燕,二女兒為什么叫莉,以及那些不為人知、驚心動魄、感人至深的故事。
后來,我時常想起金達萊這種花。它們在最不被人注目的角落里,固守著那塊貧瘠的山崖,無論環境多么惡劣,經遇多少風寒,總是在它們最應該開放的時候,毫不遲疑地吐出自己的美麗。
而耄耋之年的洪秀老人,心中永遠盛開著金達萊。
2021年4月,又到了金達菜盛開的季節。年近九旬、身體康健的王洪秀老人在一個春風和煦的下午,用家人無法接受的方式自己結束了自己的生命。家人愕然。
王洪秀
作者簡介:李新有,男,退休前供職于中國建設銀行牡丹江分行,曾在《人民日報》《經濟日報》《金融時報》等國家級報刊雜志發表新聞、散文、小說、詩歌、報告文學三百余篇。撰寫的《情緣長安街》被收錄于光明日報出版社出版的《最美長安街》散文集出版發行,并獲三等獎。
(注:本文已獲作者授權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