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的記憶
作者:宏逸
“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俗。”在我的記憶長河中,故鄉正月初三的習俗如同一顆顆璀璨的明珠,閃耀著獨特的光芒,編織成一段段溫暖而美好的回憶。
小時候,正月初三的清晨總是被鞭炮聲從甜美的夢鄉中喚醒。那“噼里啪啦”的聲響,宛如一場激昂的交響樂,宣告著“送窮鬼”的儀式正式開始。鞭炮的火光在昏暗的天際閃爍,似是要把所有的晦氣都驅散。我揉著惺忪的睡眼,惺忪中帶著對新一天的期待,看見母親已經在廚房忙碌。灶臺上蒸騰的熱氣彌漫開來,模糊了母親的身影,卻讓廚房充滿了濃濃的煙火氣息。那熱氣中,仿佛藏著母親對我深深的愛與關懷。
“快起來,今天要去你干媽家。”母親的聲音里帶著笑意,在廚房中回蕩。我一聽,立刻清醒了,腦海中瞬間浮現出干媽精心準備的芝麻糖。那是一種用麥芽糖和芝麻做成的美味小吃,咬一口,甜香滿溢,甜滋滋的味道在舌尖蔓延,還粘得牙齒都要粘在一起,仿佛要把生活中的煩惱都粘走。
走在去干媽家的路上,陽光灑在身上,溫暖而愜意。父親開始給我講起了“老鼠娶親”的故事。他說,初三晚上要早早熄燈,好讓老鼠們熱熱鬧鬧地辦喜事。我仰著頭,眼睛里閃爍著好奇的光芒,問道:“老鼠真的會穿紅衣服嗎?”父親笑著摸摸我的頭,溫和地說:“當然會,它們還會抬花轎呢。”那一刻,我的腦海中仿佛浮現出一支神奇的老鼠迎親隊伍,它們身著華麗的紅衣,抬著精致的花轎,在夜空中吱吱喳喳地前行,喜慶的氛圍彌漫在空氣中。
終于到了干媽家,那里充滿了歡聲笑語。親戚們圍坐在堂屋里,大人們說著吉祥話,臉上洋溢著幸福的笑容;小伴們則忙著數壓歲錢,那疊紙幣在他們手中傳遞,傳遞著新年的祝福。我最喜歡看干媽剪紙,她那雙巧手仿佛被賦予了神奇的魔力。只見她拿起剪刀,在紅色的紙張間穿梭,幾下就能剪出一對栩栩如生的窗花。她仿佛能看透我的心,我說什么,她就能剪出什么。那精美的剪紙從她的手中呈出不窮,紅紙屑紛紛揚揚地飄落,如同紅色的蝴蝶在空中翩翩起舞,給節日增添了幾許喜慶的色彩。
傍晚時分,父親會帶我去河邊放生。我們小心翼翼地把從集市上買來的小烏龜放進清澈的河里。小烏龜歡快地游走,仿佛在向我們訴說著新生的喜悅。夕陽的余暉灑在河面上,波光粼粼,仿佛撒了一河的金子。父親微笑著說:“這是積德行善,能讓新的一年平安順遂。”那一刻,我仿佛明白了父親心中的期許,這份對生活的敬畏與關愛,深深地烙印在我的心中。
如今,那些初三的習俗或許在快節奏的生活中漸漸遠去,但它們卻如同一顆顆珍貴的種子,在我的記憶中生根發芽。每當想起,心中便涌起一股溫暖與感動。每一個習俗,都是長輩們用愛編織的祝福,它們串聯起我童年的記憶,成為我生命中最寶貴的財富。在歲月的流轉中,這些習俗或許會變,但那份深深的情感,那份對生活的熱愛與期待,一直流淌在我的心間,激勵著我前行。
注:本文已獲作者授權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