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母的三件寶
文/楊豪豪
年的腳步越來越近,人們都在井然有序的掃灰、祭灶神、備年貨。我家也不例外早上和祖父母吃完飯,然后我全副武裝準備在家大掃除。
我和祖父母計劃從后面往前面打掃,大房后面就有祖母的兩件寶:一個是織布機另一個是棉紡車。這些老物件都是陪著祖母從那個艱難的歲月一起走過的。隨著時光飛逝,它們現已光榮退崗,上面也都落了厚厚的一層塵土,早已失去昔日的光輝。當我用抹布擦去上面的塵土,祖母她看了看、摸了摸,一絲絲的淚水在眼里打轉。祖母便給我講起這兩件寶的光輝歷史。在七八十年代的關中農村,幾乎家家都有織布機和棉紡車,勤勞、善良的婦人們起早貪黑的紡線、經線、織布,她們把織好的布做成顏色艷麗的單子來賣錢,補貼和維持家用。
因為我那時候還很小,祖父整年在外面干活,祖母便在家一邊照看我,一邊織布紡線。依稀記得,祖母她把我放在家的過道獨自玩耍,她便坐上織布機開始織布。織布機梭子聲和腳踏板聲相互配合著,發出“咵唧咵唧”的聲音。在我的記憶里,祖母無論干什么事情總是很麻利,用不了多久一匹布便就織好了。干起其他活也從來不拖泥帶水的,祖母也常常教導我干活要有眼色,要動腦筋找方法。
祖母把織好的布做成單子(床單),單子的花式、顏色、種類林林總總。至今,我的床上都鋪著當年織好的床單;還有我姑出嫁的時候,祖母弄了好多好多的新式被子、床單、枕巾等,姑的婆家人直夸祖母手巧,為女兒陪了這么好,這么多嫁的嫁妝。祖母把對兒女和孫輩的愛都織進床單里,做在棉被里,縫在衣服里。
祖母她在家里面總是有織不完的布匹,忙不完的家務,干不完的農活……祖母為了我們的這個家付出的太多太多。她一直都是任勞任怨、勤勤懇懇、和睦鄉鄰、溫良恭儉。現在祖母她也將近七旬,臉上的皺紋也增多,記性也大不如從前。但她總是說不放心我們,家里的大小事都要親力親為。今年我實習在外不能回家過年,便給家里打去電話,祖母說:“我和你爺老了,你在外面管好自己。”我聽祖母說“老了”這一詞,我淚水不由自主的滾落下來,嗓子沙啞說不出聲來……
第三件寶祖母一直把它放在房間里面,那便是縫紉機。祖母還給我講起了縫紉機的來歷:由于我家里面之前經濟困窘,非常拮據,祖母就用僅有的那點錢,讓祖父從大集上買回兩頭小豬仔,養成兩頭大肥豬,最后賣了些錢才買的縫紉機。祖母一生是個要強的女人,從不向生活的苦難低頭,家族一切瑣事和一些關系,祖母她都處理的妥妥貼貼。
祖母給我做衣服、褲子,縫補衣服都是用縫紉機。現在我看來,外面賣的好衣服、褲子、鞋子,都不如祖母給我做的好,它們的價格由幾十、幾百甚至幾千不等。但祖母對我的愛,她是無價的,也將是我一生的精神財富。
時光荏苒,歲月如梭,祖母把我從出了月的嬰兒,養育長大成人。我在一天天的成長,祖母在一天天的衰老。她的無私奉獻和耐心教誨,就像這陽光一樣灑在我的心田,激勵著我向前,也便成就了今天的我。這份無私的愛,我將永遠銘記在心中,讓這份人間大愛激勵著我,鞭策著我,陪伴著我。行筆至此,我衷心祝福祖父母他們身體健康,長命百歲!
作家簡介:楊豪豪、男、漢族,2003年11月生,陜西武功人。文學愛好者,書法愛好者。陜西省青年文學協會會員、楊凌示范區作家協會會員、武功縣作家協會會員。作品發表于《有邰文苑》《楊凌文苑》《延安職業技術學院》報《南禮士》等刊物。
注:本文已獲作者授權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