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人與員工
文/張健
“咱們工人有力量,嘿!咱們工人有力量!
每天每日工作忙,嘿!每天每日工作忙!
蓋成了高樓大廈,修起了鐵路煤礦,
改造得世界變呀么變了樣!嘿!
發動了機器轟隆隆地響,舉起了鐵錘響叮當,
造成了犁鋤好生產,造成了槍炮送前方,
哎嘿哎嘿,嘿呀!咱們的臉上發紅光,咱們的汗水往下淌。
為什么?為了求解放!為什么?為了求解放!哎嘿哎嘿!為了全中國徹底解放!”
每次聽到這首老歌,心中總會有一股浩然之氣在激蕩。
曾經,在不少工廠的宣傳標語與理念中,工人被賦予了“企業主人”這一崇高稱謂。這一稱呼滿載著理想主義的光芒,好似每一位踏入工廠的工人,都掌控著企業航船的方向,肩負著引領其乘風破浪的使命。在那些激情澎湃的話語里,工人為企業的發展毫無保留地奉獻,揮灑下的每一滴汗水,都潤澤著企業成長的希望之苗。
清晨,每個工人,懷揣著對未來的憧憬,哼著輕快的歌走進車間,機器的轟鳴聲在他們耳中猶如激昂奮進的戰歌。他們全神貫注地對待每一個零件、每一道工序,滿心想著自己是在為企業添磚加瓦,是在為理想奮力拼搏,為了確保國家重點任務,唱著革命人永遠是年輕,一干就是一宿。
后來,時光如梭,工人改叫員工了。此詞一變,現實卻就同一出荒誕不經的鬧劇,將“主人”的美好幻想擊得粉碎。隨著時間的悄然流逝,人們逐漸發現,所謂的“主人”身份,更像是一場華麗空洞的修辭。加班成了常態,卻沒有任何額外的報酬,還被美其名曰“為了企業發展,大家齊心協力”。為趕一批訂單,有人連續在車間奮戰48小時,走出車間時,雙腿發軟,眼前的世界都在搖晃。可當提出適當補貼或調休時,得到的回應卻是領導的一句:“企業發展好了,大家都有好處,這點苦都吃不了,還怎么做個合格的員工?你要知道,今天工作不努力,明天努力找工作?”那一刻,委屈如洶涌的潮水,幾乎要將人淹沒。不禁讓人自問,這哪像主人經營自己的事業,分明是被無情驅使的苦力。
再瞧瞧當下流行的“打工人”一詞,其中的自嘲與無奈盡顯,卻又無比貼切,看看996、007、7117一系列關于工作機制的新詞吧,曾經的“主人”,如今搖身一變,成了過著“牛馬”般生活的人。每天打卡上班,就像被上了發條的機器,重復著單調乏味的工作。工資微薄,卻要承受生活的重重壓力,先別奢望還房貸,車貸,就是房租、水電、孩子學費,補課費等日常開銷,每一項都像沉重的枷鎖。
在這種“牛馬”般的生活里,職場規則也變得荒誕離譜。老板高高在上,制定出各種奇葩規定。上班時間不許聊天,哪怕是工作間隙的短暫交流,也會被嚴厲斥責;上廁所時間被嚴格限制,仿佛員工不是有血有肉的人,而是不知疲倦的機器人。有人因肚子突然不舒服,在廁所多待了幾分鐘,回來就被主管劈頭蓋臉一頓臭罵,還扣了當天的績效。那一刻,尊嚴被狠狠踐踏在腳下,所謂的“打工人”,不過是在老板眼中可以隨意拿捏的螻蟻。
曾經作為“主人”的自豪感早已蕩然無存,只剩下對生活的無奈與疲憊。每次看到工資條上那微薄的數字,再想想自己付出的艱辛勞動,心中便滿是苦澀。員工們像牛馬一樣埋頭苦干,卻只能換來勉強維持生計的報酬,而企業的管理者們,卻在舒適的辦公室里享受著員工的勞動成果。
從“企業主人”到“打工人”“牛馬”,這不僅僅是稱呼的改變,更是對社會現實的辛辣諷刺。員工們在這巨大的職場機器中,被無情碾壓,失去了曾經的夢想與尊嚴。但即便如此,他們依然在掙扎、在沉默中期盼,期待著有朝一日,職場能回歸公平與人性,讓每一個勞動者都能得到應有的尊重和待遇,不再是被隨意驅使的“牛馬”,而是真正意義上的職場主人。
作者簡介:張健,安徽合肥人。民建會員,安徽省作家協會會員,中國散文學會會員,中國小說學會會員,安徽省散文家協會會員,安徽省散文隨筆學會會員,炎黃文化促進會會員。
注:本文已獲作者授權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