魂牽夢繞的故鄉——包拉溫都
作者:陳寶林
在歲月的長河中,故鄉的影子如同一顆璀璨的星辰,始終閃耀在我的記憶深處。我的故鄉包拉溫都,位于通榆縣西南邊陲,那是一片充滿生機與希望的土地,是我心中永遠的港灣。
包拉溫都的草原,是一幅無邊無際的綠色畫卷。站在草原上,極目遠眺,綠意盎然,仿佛整個世界都被這無盡的綠色所包圍。那柔軟的青草,像是大自然精心編織的地毯,鋪滿了大地的每一個角落。微風拂過,草浪翻滾,發出沙沙的響聲,如同一首動人的樂章。而在這片廣袤的草原上,牛羊成群,它們自由自在地奔跑、嬉戲,點綴在這綠色的海洋中,構成了一幅和諧而美麗的畫卷。每當清晨,陽光灑在草原上,金色的光芒與綠色的草地相互輝映,那景色美得令人窒息,仿佛置身于仙境之中。
文牛格尺河,是包拉溫都的母親河。它奔騰不息,滋養著這片土地和生活在這里的人們。河水清澈見底,魚兒在水中歡快地游動,水草在河底輕輕搖曳。河邊的蘆葦隨風搖擺,發出沙沙的聲響,像是在訴說著古老的故事。夏天,成群的鳥兒在河水里嬉戲,孩子們在河邊玩耍,歡聲笑語回蕩在河畔。冬天,河水結冰,人們三五成群著冰面,捕河魚。在冰面上盡情地收獲,享受著冬日的樂趣。文牛格尺河不僅是一條生命之河,更是一條充滿歡樂與希望的河流。
故鄉的生態美景令人陶醉。每年春季,萬鳥齊聚,它們從遙遠的南方飛來,在這里棲息、繁衍。天空中,鳥兒們自由翱翔,發出歡快的叫聲,仿佛在歌唱著大自然的美麗與神奇。它們的到來,為這片土地增添了一份靈動與生機。而故鄉的萬畝天然杏樹林,更是大自然賦予的瑰寶。每到春天,山杏花盛開,那潔白如雪的花朵,如同一片香雪海,彌漫著醉人的香氣。微風拂過,花瓣隨風飄落,如同一場浪漫的花雨。走進杏樹林,仿佛置身于一個夢幻的世界,那花香沁人心脾,讓人陶醉其中,久久不愿離去。
包拉溫都的人民,勤勞樸實善良,他們用自己的雙手在這片土地上辛勤耕耘,創造著美好的生活。這里有蒙漢少數民族父老鄉親,他們團結互助,共同守護著這片土地。他們熱情好客,每當有客人來訪,都會拿出最豐盛的食物,用最真摯的情誼來款待。他們用質樸的笑容和溫暖的話語,讓我感受到了家的溫暖。在與他們的相處中,我學會了堅韌與善良,學會了珍惜與感恩。他們是我心中最敬重的人,是我永遠的親人。
我曾經在故鄉工作,那是我人生中最難忘的一段時光。在那里,我成立了全省第一個少數民族文學社,創辦了散發泥土芳香的杏花小報。文學社的成立,為故鄉的文化事業注入了新的活力,吸引了許多人投身其中。他們用筆書寫著故鄉的故事,記錄著生活的點滴,傳承著民族文化。而杏花小報,則成為了故鄉的一張名片,它傳播著故鄉的風土人情,讓更多的人了解這片美麗的土地。我還組建了全省少數民族歌舞隊,足跡遍布全鄉和毗鄰內蒙古的村屯。我們用歌舞歌頌黨的民族政策,表達對黨和祖國母親的深深熱愛。每一場演出,都贏得了觀眾們的熱烈掌聲,也讓我感受到了民族團結的力量。我把青春和熱血獻給了家鄉,用實際行動為這片土地貢獻了自己的力量。
雖然離開家鄉已經30多年,但故鄉的一切始終讓我魂牽夢繞。那片廣袤的草原,那條奔騰的河流,那片潔白的杏樹林,還有那些勤勞樸實的父老鄉親,都深深地印在我的心中。故鄉的每一寸土地,都承載著我的回憶與情感。無論走到哪里,我的心始終牽掛著這片生我養我的土地。
故鄉,是我心靈的歸宿,是我永遠的眷戀。我愛這片土地,愛這里的山山水水,愛這里的父老鄉親。我衷心地祝愿我的家鄉越來越好,希望這片土地能夠更加繁榮昌盛,希望故鄉的人民能夠過上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無論歲月如何變遷,我對故鄉的熱愛永遠不會改變。故鄉,永遠是我心中最溫暖的港灣,是我永遠的家。
注:本文已獲作者授權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