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里歸途煙火暖
作者:李冠毫
當一年的尾聲在寒風中奏響,回家的念頭便如潮水般在我心底翻涌。我,一個漂泊在異鄉的游子,毅然踏上了長達一千三百多公里的歸鄉之路,滿心期許著與河南老家的親人團聚。
車子緩緩駛離大連,沿著渤海灣沿線的城市向著家的方向啟程。車窗外風景如幻燈片不斷更迭,可我的思緒早已飄向魂牽夢縈的家鄉。京哈高速如游子的臍帶蜿蜒,緊緊連接著家鄉與我。
歸途中,服務區成了溫暖的驛站。雖彼此陌生,但一個眼神、一抹微笑,以及充電樁旁天南地北的家鄉話此起彼伏,都傳遞著同一種心情——回家過年。
隨著夜色漸深,導航提示進入河南界,高速路上的人流漸漸稀少,我的家鄉也越來越近了。
凌晨時分,我終于抵達老家。門口的燈光下,映入眼簾的是那熟悉的身影——是父母和弟弟。他們一直在默默等候,旅途的疲憊在這一刻煙消云散。父親在一旁抽著煙,那雙常年握鋤的手無意識地搓動,頭上的銀絲在燈光下若隱若現,眼里盛滿欲言又止的關切;弟弟一邊興奮地向我揮手,一邊搶在父親身前,拎起我的行李。母親眼睛微微泛紅,眼角的皺紋在光影中愈發深邃,卻笑著問:“累不累?”我深知母親的作息習慣,平日里她總是九點休息。此刻為了等我而熬夜,這份深沉的牽掛,讓我眼眶發熱。
走進家門那一刻,熟悉的氣息讓我感受到家的獨特溫暖。廚房里飄來陣陣香氣,一碗熱氣騰騰的飯菜擺在桌上,那是家獨有的味道,是家人用默默地牽掛與無盡地關愛熬煮而成的。簡單的問候過,爸媽安心地回房休息,而我,也鉆進帶有太陽味道的被窩里沉沉入睡。
次日清晨,灶房的炊煙似輕柔的紗巾,伴著雪花在屋檐下繚繞。母親早已在院子里忙碌,身旁放著兩只飼養了一年多的公雞,這兩只可是雞群里最大、最活躍的。我知道這是特意等我回家準備的,平日里他們連一只都舍不得吃。她手持工具,動作溫柔且嫻熟,我與弟弟蹲在一旁幫忙,母親不時提醒我們別弄臟衣服,父親默默燒水準備熬制雞湯。
在忙碌與歡笑中,雞湯的香氣彌漫小院。一家人圍坐在餐桌前,喝著熱氣騰騰的雞湯。母親笑著問:“俺燉哩雞湯中不中?”邊說邊往我碗里夾了個大雞腿,接著又念叨:“可勁吃,瞅瞅你這半年擱外頭,瘦哩跟啥樣兒,叫人心里不得勁。”我們都豎起大拇指,紛紛笑著回應:“中!”歡聲笑語回蕩在屋內,這頓飯,吃的不只是美味,更是親情。雖無豪華餐桌、精致擺盤,但每一口卻都滿是父母的愛。
隨著新年的鐘聲敲響,家中熱鬧升級。走親訪友,村里的長輩們依舊關切地詢問我的近況。和兒時伙伴相聚,一切都是那么的熟悉而親切,嬉笑喧鬧間仿佛又回到了無憂無慮的童年。
除夕夜,一家人圍坐在電視機前看春晚,嗑著瓜子,分享著生活中的點滴趣事,時不時和弟弟嬉鬧一番。窗外煙花絢爛,家中洋溢的溫馨與歡樂更讓我感到幸福。這一刻,我明白,家是我生命中最珍貴的禮物。
夜深人靜時,我躺在床上回想著這幾天的經歷。想起歸途上遇到的那些陌生人、服務區里的溫馨片段、家人守候的身影、母親熬制的雞湯,這些畫面在腦海中交織成一幅溫暖的畫卷。原來,在這個世界上最動人的風景,不是沿途的山川河流,而是那盞永遠為你亮著的守望燈火。
這場跨越千里的歸途讓我深刻體會到,無論走得多么遙遠,家永遠是我心中最溫暖的依靠。因為我知道,在這個世界的某個角落,永遠有一盞燈為我而亮、永遠有一碗熱湯在等待、永遠有一個聲音在默默守護著我成長的方向。
家,不僅是地理意義上的歸宿,更是你我心靈的棲息地。
注:本文已獲作者授權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