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贊之交,網絡時代交往的新方式
作者:郭松
進入網絡時代,人們的交往方式出現了一些新變化,不再像過去那樣喜歡湊在一起聊天,而是相隔一段距離或保持一定距離,在微信上聊聊就行了。
?點贊之交是在微信朋友圈中只互相點個贊而沒有什么實際交流,在對方發的文字、照片、日志、動態等下面點個贊,而平時并沒有多少私信聯系。?
點贊這個詞是2012年出現的,使點贊成為常態是微信朋友圈的上線,特別是贊的功能一經推出,就以簡便、快捷的操作,成為受歡迎的表達方式,隨著點贊的出現,就有了點贊之交。
點贊之交這種新交往方式的出現,與微信的即時性、社交性分不開。傳統的交往方式主要是接觸的交往或者電話、書信等的交往。隨著科技的進步、網絡的介入,將現實生活中的部分交往移到了網絡平臺,改變了傳統交往通過語言和文字傳遞的方式。
在微信朋友圈中,當語言和文字濃縮成一個符號并對其賦予某種意義時,一種更為簡便、快捷的交往方式就產生了。點贊本身只是一個動作,當這個動作被賦予認可、喜歡、贊同、支持等意義時,就會在點贊和受贊之間建立一種交往關系。
在微信朋友圈中,多數人傾向于使用點贊這種含義較為寬泛的方式交往,可以避免因評論不當而陷入矛盾或是非的尷尬境地。微信的出現使遠距離實時性交往成為可能,微信的使用能夠看到自己朋友圈的動態,而點贊之交能夠避免交往中的一些尷尬。
微信的出現使交往拓展變得容易,然而現實生活中主要的交往還是在線下;朋友圈能夠將不同的交往圈整合到一起,然而由于其間接性和碎片化,交往大多是形式而不是內容,大多是為維護彼此的面子而交往。在微信朋友圈中,發的東西大多是生活、休閑、娛樂的,點贊之交也大多是建立在輕松愉快之上的。
點贊,這一簡單的動作,蘊含著一定的情感。在朋友圈能為你點贊的人,往往與你相互熟知,或是相互往來。這種點贊,如同溫暖的陽光,照進心房,給人溫暖。點贊是一種無聲的告白,傳遞著欣賞、尊重與敬佩。在朋友圈中,每個點贊都如泛起的漣漪,激起心中的波瀾。那些點贊的人,無論是出于真心還是應付,都值得感謝。
當為朋友點上一贊時,不僅是在表達肯定和贊許,更是在傳遞一份情誼。這份情誼如同綻放的玫瑰,散發著迷人的芬芳,讓彼此的關系更加密切,讓彼此的感情更加深厚。這樣的點贊,是一件美好的事情。
然而我發覺,有些文章剛一發,就有人迅速點贊。一次偶然的相遇中,有位朋友告訴我,我的文章他都點了贊,當我問他閱讀了哪篇、印象深的是哪篇時,他卻支支吾吾答不上來。其實,有的點贊者并未真正閱讀文章,有的甚至只是看到我的名字就點贊了事。
我也是普通人,也喜歡贊美之詞。點贊,如同鮮花一般,會讓人心生歡喜。迅速的閱讀,迅速的點贊,至少傳遞兩個信號:一是你記得我,二是你關注我,還可能意味著,你期待我更多的文章。然而,我更加期待的是,在閱讀品味我的文章后,能在評論中談一些看法,做一些交流。
閱讀與點贊,是生活中微妙的情感紐帶,是人生中的溫暖陪伴。雖然看似簡單,但并非每個人都能做到。如果能附上幾句評語,那就更加難能可貴了,我也更加欣慰了。當然,沒閱讀不點贊并非冷漠無情,點不點贊都是朋友圈的常態。但無論如何,能夠不厭其煩地閱讀別人的文章,并真心誠意地為別人點贊,這樣的支持也值得我點贊。
網上曾流傳這樣一句話:“以前的社交,對喜歡的人的表達是秒回、置頂、星標;而現在是點贊?!憋@然,點贊已成為交往的一種新方式。但我們也必須承認,網絡上的交流互動,并不代表現實生活中的真實情感。不排除有些人點贊只是一種習慣,可能只是敷衍了事。
我觀察了點贊的現象,發現點贊與否,確實不同,每種點贊之間也有差異。真心點贊,是那種在認真研讀后,內心深處產生的強烈共鳴,心靈受到深深觸動,從而發自肺腑地感動與稱贊。這種點贊往往伴隨著點評,真摯地表達感受。贊美點贊,是對美好事物由衷贊嘆;當被文章或照片打動時,這種點贊就由然而生,是祝福和贊許的真誠表達。應景點贊,是一種隨大流;在這種點贊中,缺乏真實的感受和深入的思考。不點劃過,也是朋友圈中的常態,由于信息量大且雜,別個只能挑選感興趣的瀏覽;對不感興趣或未產生共鳴的,劃過也是一種理性的選擇。
現在大家都在發或看朋友圈,然而,發的人往往并無過多想法,而看的人則根據情況決定是否點贊。有些人眼睛比較尖,見到領導發朋友圈就點贊,這無疑讓點贊變成一種功利行為。在點贊時,需要真誠也需要理性,避免讓點贊偏離原本的意義。
作者簡介:郭松,四川古藺人,川大本科生,貴大研究生,從軍23年,從檢16年,在《散文選刊》《散文百家》《邊疆文學》《檢察日報》《云南日報》《春城晚報》等發文120余篇,獲中國散文年會“十佳散文獎”,4篇散文被選為初高中語文試題。
注:本文已獲作者授權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