贈人玫瑰手留香
——寫在第62個學雷鋒紀念日之際
作者:常耀宗
某種意義上,“贈人玫瑰,手有余香”是人的一種本性,是愛心的一種升華,是助人為樂奉獻社會的雷鋒精神的一種鮮活體現。現實生活中,這樣的例子比比皆是。
2023年2月的一天中午1時許,當吳某開車路過察右前旗烏拉哈鄉連針坡村前方時,遠遠看見有頭牛癱在那里,四蹄亂蹬就是起不來。憑借多年的駐村工作經驗,他斷定:這頭牛不是病了就是陷入了困境。想罷,他立即趕去。事情正如他所料,那頭黑白花牛被困在一處凹地,側臥在那里無法起來,如不及時扶起,當牛體力不支時生命堪憂。當即,他試著扶了扶牛,結果徒勞無功。時間就是生命。情急中,吳某連忙開車進村找人,并率先拉了二人去救急。就這樣,在他們的合力之下,牛得救了。后來,有的村民聽說此事趕了過來,其中有位老大爺還走到吳某跟前對他說:“你為我們村做了件好事,不是我的牛我也要感謝你!”吳某稱,聽了那位老人的話他真有種說不出來的感動。顯然,吳某所做之事就是贈人玫瑰手有余香。給予,使他心靈豐滿而充實。
去年8月的一日上午9時30分許,在察右前旗去往集寧區的公交車上,發生了令人感動的一幕:一位十六七歲的女孩拉著手環突然倒在車上休克了,眾乘客見狀,有的上前攙扶、有的掐人中。此時,公交車司機停下車也惶惶問道:”需要什么藥,咱們車上有。”慢慢地,女孩蘇醒后說:“我低血糖,早上沒吃早點。”聽罷,婦女們紛紛剝糖塊、拿水果給女孩吃。緩和一陣,女孩漸漸她恢復了正常。隨后,有人囑咐女孩:“以后出門帶塊糖,別忘了吃早點!”女孩一一致謝,隨后她出神地望著車窗外。我想,她是被無盡的玫瑰香氣陶醉了。
其實,雷鋒精神處處都有。再如,當自然災害等危及國家利益和人民生命財產的事件突然降臨時,一個個平民楷模、一群群人民子弟兵總會迎難而上,展現擔當作為……
好人越多,其結果就是你好我好大家好,形勢一片大好。所以,我們要從自我做起,做個好人,集大家之力溫暖這個世界。
那么,如何讓雷鋒精神活起來?如何讓社會上發生更多的“贈人玫瑰,手有余香”現象呢?在我看來,首先要挖掘不同領域內不同類型的學雷鋒典型,通過組織選舉、媒體宣傳、社會推薦等形式,推出學雷鋒典型。通過典型引導,促進雷鋒精神人格化、具體化、生活化,把雷鋒精神傳播到千家萬戶、滲透到工作生活中,在全社會樹立起鮮明正確的價值導向。這個導向就是要讓大家知道友好的善待他人是一種幸福的舉動,會讓我們內心充滿更多的自豪和喜悅之情。其次,要建立行之有效的規范制度和工作機制,進一步完善弘揚雷鋒精神的激勵政策及相關制度建設,形成整體合力,強強推進,從而營造出弘揚雷鋒精神、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良好社會氛圍。總之,我希望更多的人能在贈人玫瑰手有余香中實現自我價值和人生意義。
習近平總書記說:“雷鋒精神,人人可學;奉獻愛心,處處可為。積小善為大善,善莫大焉。”當有人需要幫助時,大家搭把手、出份力,社會將變得更加美好。誠如所言,生活中,我們都應該向雷鋒學習,將道德這朵最美麗的花贈予他人,留香給自己。
吳某挽救牛、大伙兒幫女孩、危難時刻眾人顯身手,當下各地蓬勃開展的志愿服務活動,這些都是奉獻、友愛精神的延續。詩人但丁說過,愛是美德的種子。是的,心中有愛才會伸出援手,才會造就美德。那么,就讓我們在贈人玫瑰手有余香中感受雷鋒的精神,做一個有道德的人吧!
備注:本文3月3日在《烏蘭察布日報》發表。
注:本文已獲作者授權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