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哨聲聲
作者:佘邦武
謹以此文紀念楊秀英女士,這位平凡而偉大的母親,紀念援朝老兵莊永福同志,紀念老山前線英雄莊和平同志。
今天是母親九十四歲那年的清明,也是母親一生最后一個清明。
清明時節雨紛紛,昨晚下了一整夜的綿綿細雨,早上好不容易露出放晴的跡象。
母親早早起床,梳洗一番,穿著整潔,吃畢早餐,我就攙扶著她老人家一起走了五六里山路,來到父親墳前。
四十年了,這是母親每年清明,風雨無阻,雷打不變,必做的一件事,來到父親墳前,祭拜我的父親和在七九年自衛反擊戰英勇犧牲的我的大哥。
我開始整修父親的墳墓,砍樹割草,壘砌墳堆;母親稍休憩一會兒,就開始在墓碑前擺放祭品,點燃香燭,燒些冥幣;我又極為小心謹慎地燃放一小掛鞭炮。
母親象一名士兵一樣在父親墳前滿懷深情恭恭敬敬地敬個軍禮:向援朝老兵莊永福同志敬禮!
同時用小霸王音箱播放《抗美援朝戰歌》:雄赳赳,氣昂昂,跨過鴨綠江……
母親用雙手夾著一片茶樹葉,開始跟著旋律吹奏。
母親吹著吹著,眼里裹著滾燙的淚水,隨著葉哨聲聲,思緒回到了,抗美援朝勝利后的第一個夏天,也就是和我的父親認識的那個夏天。
一位身著抗美援朝軍服,剛從抗美援朝前線回來,背部微駝的殘廢軍人,在村口掛滿紅桃的老桃樹下,用一片茶樹葉吹奏《抗美援朝戰歌》:雄赳赳,氣昂昂,跨過鴨綠江……旋律是那樣雄壯,是那樣有氣魄。
母親被雄壯的旋律深深吸引,開始跟著旋律吹奏起來。
兩人開始分工,一人唱,一人吹,竟配合的如此完美,如此和諧,如此天衣無縫。
后來,他們生下了三個女孩,三個男孩。其中,大男孩,一米八0的身高,魁梧帥氣,品學兼優,人見人愛,志向高遠。
……
母親從包裹里,拿出一套七九年自衛反擊戰軍服,輕輕地擺放在墓碑上,這是大兒子的遺物。
母親噙著眼淚端端正正地面對遺物敬個軍禮:向老山前線英雄莊和平同志敬禮!
又開始用小音箱播放對越自衛反擊戰戰歌《熱血頌》:當你離開生長的地方,夢中回望……
母親又用雙手夾著一片茶樹葉,開始跟著旋律吹奏,隨著葉哨聲聲,仿佛看見大兒子在老山前線,手端沖鋒槍奮勇沖向敵人。
不知什么時候,全家都到齊了,一家人不約而同舉著右手,噙著眼淚端端正正地面對父親墓碑﹑面對英雄遺物敬著軍禮,同時大聲歌唱《抗美援朝戰歌》和自衛反擊戰戰歌《熱血頌》。
歌聲響徹山谷,響徹云霄。
天空已經徹底放晴,一輪紅日憤薄而出,應該是一個艷陽天。
注:本文已獲作者授權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