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鴛鴦柳(外一篇)
作者:陳寶林
在通榆縣十花道鄉曙光村的廣袤土地上,有一株生長超過幾百年的鴛鴦柳。它宛如一顆璀璨的明珠,鑲嵌在這片充滿希望與故事的大地上,不僅是大自然鬼斧神工的奇跡之作,更是忠貞愛情的不朽象征,承載著人們對美好愛情的向往與憧憬。
當你初次邂逅這株鴛鴦柳,定會被它那獨特的氣質所深深吸引。它那粗壯有力的樹干,猶如一位飽經滄桑卻依舊堅毅不屈的勇士,歷經數百年的風雨洗禮,依然穩穩地扎根于大地之中,仿佛在向世人展示著它頑強的生命力。樹皮上那一道道深淺不一的溝壑,如同歲月刻下的皺紋,記錄著它所經歷的每一場狂風暴雨、每一次嚴寒酷暑。而它的枝葉則輕盈飄逸,恰似一位在風中翩翩起舞的少女,嫩綠的葉片在陽光的照耀下閃爍著靈動的光芒,微風拂過,枝葉沙沙作響,仿佛在輕聲訴說著那些動人的愛情故事。
傳說,好百年前,在這片寧靜的村莊里,有一對戀人深深地相愛著。他們的愛情如同春天里綻放的花朵,嬌艷而芬芳,引得周圍的人們都為之羨慕不已。他們一起在田野間漫步,一起在夕陽下歡笑,一起憧憬著未來的美好生活。然而,他們的這份甜蜜愛情卻遭到了雷公和風婆的嫉妒。在一個烏云密布的夜晚,雷公和風婆聯手掀起了一場前所未有的風暴。狂風如同咆哮的野獸,怒吼著席卷而來,吹倒了路邊的樹木,掀翻了簡陋的房屋;暴雨傾盆而下,宛如天河決堤,天地間瞬間被一片水幕所籠罩;電閃雷鳴,一道道刺眼的閃電劃破黑暗的夜空,仿佛要將整個世界撕裂。
在這場恐怖的風暴面前,這對戀人緊緊相擁在一起,他們的眼神中透露出堅定與決絕,誓言無論遇到多大的困難,都要生死相依,永不分離。盡管他們拼盡全力地抵抗著自然的狂怒,但終究還是敵不過那強大的力量。一個戀人被迫倒下,另一個雖然還頑強地站立著,但他們的根卻緊緊地纏繞在一起,仿佛在用生命詮釋著愛情的堅貞與力量。
雷公和風婆見無法拆散這對戀人,無奈地退去了。而這株被劈成兩半卻又緊緊相連的柳樹,在歲月的長河中奇跡般地存活了下來,并且愈發茂盛。它的枝葉在風中輕輕搖曳,仿佛在向人們訴說著那段可歌可泣的愛情故事。從那以后,這株鴛鴦柳便成為了曙光村的守護神,守護著村里的每一個人,也守護著那份忠貞不渝的愛情。
隨著時間的推移,這株鴛鴦柳的故事越傳越遠,吸引了無數游客前來觀賞。他們或是手牽手的情侶,或是相濡以沫的夫妻,或是懷揣著對愛情美好向往的年輕人。他們來到這里,靜靜地站在鴛鴦柳下,感受著它所散發出來的神秘氣息,傾聽著它所訴說的愛情傳奇。對于情侶們來說,鴛鴦柳是他們愛情的見證者,他們在這里許下一生的承諾,希望自己的愛情也能像這株柳樹一樣,歷經風雨而永不褪色;對于夫妻們來說,鴛鴦柳是他們愛情的保鮮劑,他們在這里回憶著過去的點點滴滴,感受著歲月沉淀下來的深情;對于年輕人來說,鴛鴦柳是他們心中的愛情燈塔,指引著他們在愛情的道路上勇敢前行。
在曙光村,鴛鴦柳不僅僅是一處自然景觀,更是一段珍貴的歷史記憶。它見證了這個村莊的發展與變遷,見證了一代又一代村民的喜怒哀樂。在過去的歲月里,它陪伴著村民們度過了一個個艱難的時光。當遇到旱災時,村民們會來到鴛鴦柳下祈求雨水;當遭遇疾病時,他們會來到這里祈求健康。而鴛鴦柳仿佛也在默默地守護著村民們,用它那神奇的力量給人們帶來希望和勇氣。
如今,隨著時代的發展,曙光村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村里修建了寬敞的馬路,蓋起了漂亮的樓房,村民們的生活越來越好。但無論時代如何變遷,鴛鴦柳始終是村民們心中的精神寄托。每年的特定日子里,村里都會舉行盛大的祭祀活動,人們會帶著鮮花和祭品來到鴛鴦柳下,感謝它的守護和庇佑。孩子們會圍繞著鴛鴦柳嬉戲玩耍,聽老人們講述著那古老而又動人的愛情故事,在他們幼小的心靈里種下了愛情的種子。
站在鴛鴦柳下,撫摸著它那粗糙的樹干,仿佛能感受到它所經歷的那些歲月的滄桑。每一片葉子都像是一個小小的故事書,記錄著那段傳奇的愛情;每一縷風都像是一首悠揚的情歌,傳唱著那段感人的佳話。它讓我們看到了愛情的偉大與堅韌,也讓我們明白了生命的力量與希望。無論遇到多大的困難和挫折,只要心中有愛,就一定能夠戰勝一切。
鴛鴦柳,你是大自然賜予我們的寶貴財富,是忠貞愛情的永恒象征。愿你的故事永遠流傳下去,激勵著一代又一代的人去追求美好的愛情,去珍惜身邊的每一個人。在未來的歲月里,希望你能繼續守護著這片土地,守護著這里的人們,見證著更多美好的愛情故事在這片土地上上演。讓我們帶著對你的敬畏和感激之情,在生活的道路上勇敢前行,用心去感受愛情的美好,用愛去溫暖這個世界。
難忘的杏花之約
在歲月的長河中,總有一些事情像璀璨的星辰,照亮了我們的記憶。它們或喜或悲,或令人振奮,或讓人懊悔,但無一例外,都在我們的生命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記。而那年4月下旬,我踏上的那段前往家鄉包拉溫都的旅程,就如同夜空中最閃亮的那顆星,至今仍清晰地浮現在我的腦海中。
我的家鄉包拉溫都,那萬畝山杏林聞名遐邇。每年春季,漫山遍野的杏花如云似霞,美不勝收。杏花盛開的時節,整個山杏林就像是被大自然用最細膩的筆觸描繪而成的畫卷,粉色的花瓣在微風中輕輕搖曳,仿佛是無數靈動的精靈在翩翩起舞。那濃郁的花香,更是彌漫在空氣中,讓人陶醉其中。我懷著滿心的期待,如同奔赴一場神圣的約會,驅車前往那片我魂牽夢繞的山杏林。
然而,當我滿懷憧憬地站在山杏林前,眼前的景象卻讓我有些失落。當時,杏花并未如我所愿地綻放,只是含苞待放,嬌羞地隱藏在枝頭。那些小小的花苞,像是被一層薄紗籠罩著,欲語還休。我心中滿是失望,但還是不死心地詢問了當地的老鄉。老鄉們熱情地告訴我,不出兩三天,杏花便會盛開。聽到這個消息,我心中暗自盤算,這短暫的等待不算什么,于是匆匆返回。
回到單位后,我依然心心念念著那片山杏林。那含苞待放的杏花,仿佛有一種無形的魔力,吸引著我。我決定將這次的經歷寫成新聞稿,寄給吉林日報社編務中心主任李文彪。我從以前拍攝的杏花照片中精心挑選了一張,照片里的杏花盛開得極為燦爛,粉色的花海在陽光的照耀下閃耀著迷人的光彩。我配上詳細的說明,滿懷期待地寄了出去。我心想,三四天后杏花就會盛開,而我的照片最快也要兩三天才能寄到報社,再加上編輯出版的時間,應該剛好能趕上杏花盛開的盛景。
然而,事情的發展卻出乎我的意料。五天后,吉林日報在一版顯著位置刊發了我的照片。當我看到報紙上那鮮艷的杏花照片時,興奮不已,滿心以為自己為家鄉的山杏林做了一次成功的宣傳。可就在我沉浸在喜悅中時,一個電話打破了這份寧靜。電話那頭是李文彪主任,他的語氣中帶著明顯的憤怒:“你這杏花到底開沒開?現在有人打電話來投訴,說杏花根本沒有開,你這是造假新聞!吉林日報要封殺你,我們還要把你的事情反映給你的領導!”我一時語塞,只能結結巴巴地說:“應該開了呀……”李主任的聲音更加嚴厲:“什么叫應該!現在我問你,到底開沒開?”
我如墜冰窟,心中滿是懊悔和驚慌。我怎么也沒想到,原本美好的期待會變成這樣一場鬧劇。我趕緊給我的老師張樹森打電話,詢問杏花為何沒有如期綻放。張老師告訴我,我們離開后,天氣突變,出現了倒春寒,杏花沒能如期開放。我這才恍然大悟,原來是我太冒失了,沒有考慮到天氣的變化。我懷著忐忑不安的心情,將事情的經過原原本本地匯報給宣傳部我的領導。幸運的是,領導看到我的誠懇態度,原諒了我,并親自給李文彪主任打電話致歉。
這件事本以為就此過去,然而,時隔不久,白城市舉辦了一次全市通訊員培訓班,邀請李文彪主任來講課。那時,我已經離開通榆宣傳部,調到白城市人社局工作,但我也參加了這次培訓班。李主任講課的那天,當著200多名培訓班人員的面,他突然讓我站起來,讓大家認識一下造假新聞的陳寶林。他把我的杏花新聞圖片造假當成了反面教材,告誡所有通訊員,新聞是新近發生的事情,絕對不能造假。那一刻,我感到無比尷尬,臉漲得通紅,恨不得找個地縫鉆進去。現場的氣氛變得十分尷尬,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我身上,我能感覺到他們的眼神中既有驚訝,也有一絲鄙夷。我低著頭,不敢看周圍人的眼睛,心中充滿了羞愧。
然而,當培訓班結束后,我鼓起勇氣來到賓館看望李主任時,他卻十分親切地接待了我。他沒有絲毫的責怪之意,反而勉勵我吸取經驗教訓,繼續努力。他嘴上說要封殺我,但實際上從未那樣做,我的稿件依然源源不斷地發表在吉林日報上。他語重心長地對我說:“小陳啊,新聞工作者的責任就是傳播真實的信息,這是我們的底線。這次的事情雖然是個意外,但你也要從中吸取教訓,以后做事一定要更加嚴謹。”我認真地點點頭,心中對李主任充滿了感激。
這件事已經過去快20年了,李文彪主任也已經退休。但每當我回想起這段經歷,心中依然充滿了感慨。李主任雖然在培訓班上嚴厲地批評了我,但他并沒有真的封殺我,反而給予了我更多的機會和鼓勵。他讓我明白,新聞工作者肩負著傳播真實信息的責任,任何虛假的行為都是不可取的。同時,他也讓我感受到了一位資深媒體人的寬容與大度。
在40多年的新聞宣傳工作中,能遇到像李文彪這樣的老師,是我一生的幸運。他不僅教會了我如何做新聞,更教會了我如何做人。這段與杏花有關的經歷,將永遠銘記在我的心中,成為我終生難忘的一件事情,時刻提醒著我要堅守真實與誠信的原則。每當看到杏花,我都會想起那段難忘的經歷,想起李主任那嚴厲又充滿關愛的話語。而那片曾經讓我又愛又恨的山杏林,也在我的記憶中變得愈發珍貴。
如今,我也常將這段故事講給年輕的新聞人聽,希望他們能從我的經歷中汲取教訓,始終秉持真實誠信,在新聞道路上穩健前行。
(注:本文已獲作者授權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