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殿堂的禮贊
——民族團結路上的赤子心聲
陳寶林
當紅山玉龍的龍吟穿越五千年時空,帶著古老文明的神秘與雄渾,在歷史的長河中悠悠回蕩;當蒙古包的炊煙與城市霓虹在新時代同頻共振,勾勒出傳統與現代交織的和諧畫卷,我——一個從科爾沁沙地走出的蒙古族之子,懷揣著向海濕地的云、通榆草原的風,帶著故鄉的深情與眷戀,站在了人民大會堂的漢白玉穹頂之下。
金色國徽投下的萬丈光芒,如同一束希望之光,映照著各族兒女笑顏綻放的民族團結之花。這花,開得絢爛而奪目,凝聚著各民族的心血與情誼;這光,也照亮了我從包拉溫都杏花枝下到醫學殿堂的漫漫征途。那一路,有汗水,有淚水,更有對知識的渴望和對家鄉的熱愛。
那是2018年秋天,改革開放的潮聲與汶川重生的跫音交響,奏響了時代的激昂樂章。國家民委組織的少數民族參觀團如彩虹般跨越山海,而我以全省民族團結進步模范個人、“吉林好人最美團結之星”的名義,踏上了這場跨越四省的朝圣之旅。從巴蜀大地到燕趙故都,從秦嶺余脈到京華煙云,十六天的行程是祖國山河的壯闊長卷。一路上,我看到了不同地域的自然風光和人文景觀,感受到了祖國的地大物博和豐富多彩。這也是民族團結的生動教材,每一處風景都見證著各民族的和諧共處與團結奮進。
然而當腳步踏入人民大會堂金色大廳的剎那,歷史的重量與時代的榮光瞬間凝固。五千年前紅山玉龍的回響,仿佛穿越時空,訴說著祖先的智慧與勇氣;六十年前民族共舞的余溫,還在空氣中彌漫,傳遞著團結的喜悅與溫暖;四十年改革開放的澎湃脈搏,在此刻交匯成震古爍今的和聲。站在黨和國家領導人汪洋、石泰峰、孫春蘭、巴特爾身邊,當快門定格下各族同胞與黨和國家領導人同框的永恒瞬間,我終于讀懂了“平等團結互助和諧”八個字的千鈞重量。
那是刻在骨血里的家國情懷。在這片廣袤的土地上,我們都是一家人,無論身處何方,無論是什么民族,我們都有著共同的家園——中國。這份家國情懷,是我們對祖國的深深熱愛,是我們為祖國繁榮富強而努力奮斗的動力源泉。它讓我們在面對困難時,能夠攜手共進,共同克服;它讓我們在追求夢想的道路上,能夠相互支持,彼此鼓勵。
那是融于時代的使命擔當。在新時代,我們肩負著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使命。民族團結是實現這一使命的重要基礎,只有各民族緊密團結在一起,我們才能匯聚起強大的力量,共同推動國家的發展和進步。我們每個人都應該以實際行動,為民族團結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讓民族團結之花在新時代綻放得更加絢爛。
那是億萬同胞心手相牽筑就的巍峨豐碑。在歷史的長河中,各民族相互依存、相互幫助,共同創造了燦爛的中華文化。從古老的絲綢之路到今天的“一帶一路”倡議,從抗擊自然災害到應對全球性挑戰,各民族始終心手相牽,不離不棄。這座巍峨豐碑,見證了我們的團結與奮斗,也激勵著我們不斷前行。
四十多年如一日的民族團結路,寫滿蒙古黃榆般的堅韌。從包拉溫都蒙古族鄉的文化站長到省屬高校校報編輯部主任,從萬畝天然山杏林的守望者到脫貧攻堅的講述者,從向海濕地生態文化的守護者到醫者仁心與民族大愛的澆灌者,我的足跡丈量著科爾沁大地的每一寸變遷。在這個過程中,我深刻體會到了民族團結的重要性,也更加堅定了為民族團結事業貢獻力量的決心。
當“吉林好人最美團結之星”的獎章與胸前的黨徽交相輝映,我終于明白:初心是讓古老長調與現代交響同頻共振的永恒旋律。古老的長調是我們民族文化的瑰寶,它承載著我們的歷史和記憶;現代交響則代表著時代的發展和進步。我們要讓古老的文化在現代社會中煥發出新的活力,讓各民族的文化相互交流、相互融合,共同構成中華民族豐富多彩的文化畫卷。
使命是讓民族團結之花在時代脈搏中永遠綻放的莊嚴承諾。我們要像愛護自己的眼睛一樣愛護民族團結,像珍視自己的生命一樣珍視民族團結。在日常生活中,我們要尊重各民族的風俗習慣和文化差異,積極促進各民族之間的交流與合作。我們要通過自己的行動,傳遞民族團結的正能量,讓更多的人了解和參與到民族團結事業中來。
八載春秋彈指過,人民殿堂夢猶新。再次撫觸那張珍貴的合影,科爾沁草原的薩日朗仍在盛開如火,向海濕地的丹頂鶴依然翱翔。而我這個農民的兒子,盡管現在已經退休了,但依然在宣傳家鄉的路上,依然在高校立德樹人的宣傳路上。這片土地教會我的第一課是:各族同胞的心,永遠要比腳下的大地更寬廣;團結奮進的路,永遠要比天邊的彩虹更綿長!
當紅山文化與燕趙風骨在血脈中激蕩,當民族團結的火種在青春校園點燃,我愿以杏林春暖之姿,續寫人民殿堂永恒的禮贊。讓五十六個民族的繁星匯聚成璀璨銀河,照亮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壯麗征程!在未來的日子里,我將繼續為民族團結事業貢獻自己的力量,用自己的行動詮釋民族團結的深刻內涵,讓民族團結之花在中華大地上永遠綻放!
作者簡介:陳寶林,蒙古族,1962年生人,吉林省白城醫學高等專科學校退休教師,喜歡新聞攝影和文學創作,40多年如一日,勤奮筆耕,在國家、省、市、縣報刊、電臺、電視臺發表各類稿件5000余篇。先后被吉林省計生委和省人事廳記三等功,被通榆縣委、縣政府記大功兩次。連續三年在“中華大地之光”全國征文比賽中榮獲第二、三等獎。被中國農民報協會授予全國優秀新聞文化工作者稱號。全國高校后勤系統信息宣傳先進個人、全省教育系統上報信息先進個人。被吉林省高校新聞工作者協會評為校報資深編輯,吉林省高校優秀新聞工作者。被吉林日報授予通聯工作突出貢獻人物、優秀通訊員,榮獲《吉林日報》終身榮譽獎。被白城市委宣傳部、市新聞工作者協會評為全市“十佳新聞工作者”。被省評為全省勞務經濟宣傳先進個人,被省委省政府評為全省民族團結進步模范個人。2018年被評為“吉林好人”“最美民族團結之星”,參加國慶觀禮,走進人民大會堂,受到黨國家領導人接見。
(注:本文已獲作者授權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