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城?同袍行:打濕在民間魅力的“長河”里
作者:劉萬慶
雖然提前與“長河文叢”主編馬啟代先生打了招呼,當我和《天津詩人》讀本總編羅廣才師弟于2025年5月11日正午,被迎進第五屆長河文學獎終評會后的午宴之門,還是生出“不速之客”的忐忑。聽完介紹在座的滿室星光,一位位常被作品和媒體喧囂的大名,便真人秀出了一張張笑臉。
我和廣才一遍遍接受敬酒,我也一層層增加對“長河文學獎”的了解和崇敬:把作者推向前臺;給文學以尊嚴;圖書出版事業(yè)第一、商業(yè)第二;出品質(zhì)圖書找長河……今年初啟動的第五屆獎項評審工作,是從近兩年由“長河文叢”編輯出版的數(shù)百種圖書中,歷經(jīng)初評、復評方才確定了66本進入了終評——與廣才弟以一己之力創(chuàng)辦16載的詩歌讀本《天津詩人》,一如高山流水互為知音!難怪每一屆的“長河文叢”頒獎會廣才多有出席。
因了這天恰逢母親節(jié),大家遂在康乃馨的芬芳里向“中詩在線”山東頻道副站長眉子、山東省女企業(yè)家商會副會長郝俊美兩位母親祝節(jié)日快樂。當然,我們作為天津客人,還被問及許多關于津門的輕松笑話或嚴肅話題。世人皆知“好客山東歡迎您”的禮儀隆重與講究,順時針下來,輪到坐在主客位的我提酒發(fā)言了,便主動向左首的啟代先生申請“致謝辭”——
第一句用了天津話,回答“天津人既有樂呵樂呵得了的處世情結(jié),為啥我倆電話、視頻能解決的問題非要面談方才放心”的疑問。我說,搞笑逗哏、知足常樂是天津民間的“生活態(tài)度”;而嚴絲合縫、不掉鏈子是天津民間的“工作態(tài)度”。
第二句用了山東話,介紹自己祖籍和出生均為山東寧津,此刻“老鄉(xiāng)見老鄉(xiāng)兩眼淚汪汪”的滿室鄉(xiāng)音,也委實濕潤了我的故土鄉(xiāng)愁。
第三句用了普通話,講了因為詩歌是民間保持最初文化記憶、最先成熟的文學語言藝術形式或曰“母親”,因而在廣義的“母親節(jié)”向即將到來的“端午詩人節(jié)”致敬,并預祝當日的第五屆長河文學獎頒獎典禮圓滿成功……
夜色漫過李清照閨前的漱玉泉時,《第五屆長河文學獎終評會在濟南舉行》的新聞通稿已然發(fā)在了微信朋友圈里。翌日我們回津后,消息面更是在作家、搜狐、頭條、大眾新聞等等主流網(wǎng)站推波助瀾,長河文學獎的民間特質(zhì)、民間魅力,也一次次地刷新我對“民間”的認知——是啊,民間才是永不干涸的趵突泉眼,涌動著至真至純的疼痛與摯愛,民間有著自己的喜歡與厭惡、推崇與拒絕的權(quán)衡標準,也有著真正的素不相識而又心心相印——啟代先生主持堅守的“長河文學獎”如是,廣才師弟主編堅持的《天津詩人》如是。而我發(fā)現(xiàn),年逾古稀的我并非接受官方指派、完成采寫且交“長河文叢”編輯出版的《師出滑門》亦如是。
最后,匆匆群發(fā)如上長帖,權(quán)作對啟代先生及北京長河作家俱樂部主任陳紅為老師盛情款待的謝意,也聊以晾曬我在“長河”的民間魅力里,那些被打濕的思緒。
2025.5.13.于沽北集賢
作者簡介:劉萬慶,1954年出生于山東省寧津縣。天津市北辰區(qū)作家協(xié)會原主席、滑富強文學現(xiàn)象研究會常務副會長。作品散見于《天津文學》《通俗小說報》《五臺山》等文學期刊及《光明日報》《天津日報》《河北日報》《澳門晚報》等報刊?!杜踅莾骸贰侗静荨愤B續(xù)兩屆獲得天津市“文化杯”中篇小說一等獎。著有60萬字文集《淚竹林》。
(注:本文已獲作者授權(quán)發(fā)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