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神曲星火點燃東方長夜
——意大利音樂劇在華巡演
作者/池征遙
七百年前,佛羅倫薩的墨跡未干,但丁的筆尖已劃開地獄的帷幕。如今,這卷用拉丁語與佛羅倫薩方言寫就的史詩,化作意大利音樂劇的旋律,在華夏大地的劇院里轟鳴。北京的霓虹、重慶的霧靄、上海的江風,都成了《神曲》的注腳。當數字科技與古典文本相遇,地獄的火焰、煉獄的階梯、天堂的星河,在東西方藝術的碰撞中,迸發出跨越時空的哲思。
01、搖滾之火灼燒靈魂
當第一聲電吉他劃破劇場的寂靜,地獄之門轟然洞開,3D投影將但丁筆下的九層地獄化作流動的霓虹。第二圈暴風雨中,貪欲者的靈魂被狂風撕扯成碎片,歌者的聲線如刀鋒劃過鐵壁;第八圈的冰湖之上,欺詐者被倒懸于寒光之中,冰棱折射著罪惡的棱角。此時,意大利語如咒語般在穹頂炸響:“入此門者,當放棄一切希望”(“Abandon all hope, ye who enter here. ”)
舞臺上的舞者如幽靈般游蕩,機械裝置讓深淵旋轉升騰。200多套服飾在光影中蛻變,時而化作中世紀的鎖子甲,時而裂變為賽博朋克的霓虹皮衣。搖滾樂的節奏與但丁的懺悔錄共振,當意大利歌手用撕裂式高音嘶吼“拋棄一切希望吧”,中文合唱團的孩童卻以清亮的童聲回應“世界贈予我的,是黑暗中的微光。”東西方聲音的碰撞,恰似但丁與維吉爾的對話,一個來自地獄的深淵,一個指向人性的微芒。
02、流行之弦撥動懺悔的年輪
煉獄篇的旋律驟然如晨霧般溫柔,舞臺化作七層螺旋之山,舞者以現代舞演繹“驕、妒、怒、怠、貪、食、色”的懺悔。他們的肢體時而蜷縮如嬰孩,時而伸展如十字架,3D投影將山體剝落成透明的晶體,每一層都映照出人性的褶皺與褶皺下的光。
當意大利歌手唱起詠嘆調,管弦樂如清泉漫過焦土,洗去地獄的灰燼;而當流行樂的節奏涌起,悔悟的靈魂在電子音效中重生。此時,一句溫柔而熾烈的詩句從舞臺深處傳來:“我的意愿和欲望被愛轉變,是那種移動太陽和其他星球的愛。”(“My will and my desire were turned by love, the love that moves the sun and the other stars.”)中國童聲合唱團與意大利演員共同演繹《茉莉花》,天籟般的和聲中,但丁飲下忘川之水,觀眾席間有人悄然拭淚,煉獄不僅是靈魂的救贖,更是東西方對“愛”的共情。
03、數字之翼托起永恒的星光
天堂篇的舞臺化作九重星河,歌劇的高音如銀河傾瀉,200多套服飾化作光羽,舞者如天使懸浮于數字投影的星云之間。但丁在貝雅特麗切的引領下,穿越月輪的銀輝、水星的冷焰、金星的熾熱,直至上帝的光芒中。
此時,劇場陷入絕對的寂靜。突然,一句意大利語如鐘磬般響起,穿越七百年的時空:“是愛也,動太陽而移群星?!保ā癟he love that moves the sun and the other stars.”)數字投影將水晶天穹化作流動的星圖,觀眾仿佛置身宇宙的子宮,聽見但丁最后的嘆息——愛,是宇宙間最原始的語法,是讓地獄的烈焰與天堂的星光共生的密碼。
04、一場未竟的對話
謝幕時,掌聲如潮水漫過劇場的每一個角落。北京的夜風裹挾著槐花香,手機屏幕亮起;重慶的山城劇院、長沙的橘子洲頭、無錫的運河之畔,觀眾正分享著《神曲》的劇照——地獄的骷髏與霓虹、煉獄的階梯與童聲、天堂的星云與光羽。
制作人加布里埃爾·格拉維納曾說:“《神曲》是但丁的,也是全人類的?!边@場巡演,恰似一場以藝術為舟的遠征。意大利的搖滾與歌劇、中國的童聲與古典、數字投影的魔幻與但丁文字的永恒,共同編織成一張跨越時空的網。當最后一束燈光熄滅,有人輕聲念起《地獄篇》的箴言:“我們通過苦難,走向星辰?!倍?,《神曲》的火焰仍在燃燒,它照亮的不僅是地獄與天堂,更是人類對真理與美的永恒跋涉。
后記
走出劇場時,忽覺夜空中的星辰與舞臺上的投影重疊。但丁的詩句、搖滾的轟鳴、童聲的清澈,皆化作一縷光,刺破現實的迷霧?;蛟S,真正的藝術從未死去,它只是等待著被不同的語言、不同的時代、不同的靈魂重新點燃。
(注:本文已獲作者授權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