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時光褶皺里遇見天地斑斕
——張掖七彩丹霞游記
作者:池征遙
從蘭州出發時,車窗上還凝著黃河水汽的微涼,一路向西疾馳,植被漸稀,風里的沙礫味越來越重。距丹霞地質公園還有20公里時,遠處地平線突然拱起一片奇異的色塊——不是常見的土黃或赭紅,而是像被陽光揉碎的彩虹,硬生生嵌進戈壁的蒼茫里。同行的老趙突然猛踩剎車,舉著相機沖下車:“這才是開胃菜,里頭的景色能讓數碼哭出來!”
1.
景區北門的游客中心剛開閘,我們就隨著人流擠上觀光車。車在蜿蜒的山道上盤旋,兩側的山巖像被巨斧劈開的巖層,裸露出深淺不一的紋路。講解員說,這些巖層形成于一億三千萬年前的白堊紀,每一道色彩都是時光沉淀的密碼——紅色是氧化鐵的熱情,黃色藏著氫氧化鐵的溫婉,而那些斑駁的灰綠,則是遠古湖床里藻類留下的印記。
第一站停在七彩仙緣臺。木棧道順著山勢起伏,剛踏上臺階,眼前的景象就讓人聲鼎沸突然靜默了幾秒。晨光斜斜地打在山坡上,把層疊的巖脊染成金紅相間的波浪,低處的凹陷處還積著昨夜的陰影,透著幽藍的冷調。我想起出發前讀到的詩句:“誰持彩練當空舞,大漠層山七色鮮”,此刻才懂這“練”字的妙處——那些巖層的褶皺真像被風吹動的絲綢,紅得熾烈,黃得明媚,紫得沉靜,在陽光下泛著綢緞般的光澤。
棧道旁有位寫生的老人,他筆下的顏料似乎總也調不出眼前的色澤?!靶』镒幽憧?,”他指著一塊巖面,“這紅里有橙,橙里帶粉,相機拍不出來,畫筆也追不上?!蔽疑焓钟|摸巖壁,觸感粗糙如砂紙,指尖卻能感受到一種奇異的溫熱,仿佛地底深處的巖漿還在緩慢流動。
2.
從仙緣臺到七彩云海臺要乘十分鐘觀光車。這段路的山形愈發奇特,有的像被啃過的面包,有的像堆疊的書本,最絕的是一處山坳,巖層的走向如同波浪翻涌,導游說這叫“單斜山”,是地殼運動把水平巖層硬生生掰出了三十度的傾角。
爬云海臺的棧道時,陽光已變得熾烈。石階兩旁的駱駝刺開著細碎的黃花,與遠處的斑斕山景形成奇妙的對照。越往上走,視野越開闊,當終于站上觀景臺最高處,整個人都被鋪天蓋地的色彩包裹了。極目望去,連綿的山巒像被打翻的調色盤,赤紅、明黃、褐紫、灰綠順著山勢流淌,又在某個轉折處突然斷層,露出底下更古老的青灰色巖層。
“七彩丹霞映藍天,峻嶺奇峰展畫箋”,這句詩突然跳進腦海。風從耳邊呼嘯而過,帶著沙礫的質感,遠處的觀光車變成了移動的小黑點,襯得這片山景愈發壯闊。老趙舉著相機連拍不止,他的鏡頭里,一朵白云正巧飄過山巔,云影落在巖面上,像給七彩綢緞罩上了一層薄紗,光影流轉間,那些色彩竟像活了過來,在巖層上緩緩移動。
3.?
午后的陽光把影子拉得很長,我們在七彩錦繡臺遇見了一群地質系的學生。他們蹲在巖坡上,用小錘敲下碎屑裝進標本袋。“老師說這里的巖層是天然的地質年表,”一個扎馬尾的姑娘指著巖層剖面,“你看這層磚紅色,形成于干旱期;上面的灰綠色呢,是后來湖水上漲留下的?!?/p>
錦繡臺的山形更顯精致,像被巧手繡過的錦緞。有一處山壁,橫向的色帶細如發絲,紅與黃交替出現,竟有了漸變的效果?!吧接械は及詺庠?,地藏奇彩貫長虹”,此刻的山沒有了云海臺的雄渾,卻多了幾分靈秀。棧道旁的指示牌說,這里的巖層中含有石膏晶體,在陽光下會閃著細碎的光,我俯身細看,果然在巖縫里找到幾粒像碎鉆的結晶。
下山時路過麻子面館,土黃色的土墻爬滿了牽?;?。這是《三槍拍案驚奇》的取景地,門口掛著“營業中”的木牌,里頭飄出牛肉面的香氣。老板娘說,每年秋天,張藝謀團隊的人還會寄來明信片。我坐在面館門口的條凳上,望著遠處的七彩山,忽然覺得這片土地很奇妙——既藏著億萬年的地質密碼,又容得下人間煙火的溫熱。
4.
觀光車把我們送到七彩虹霞臺時,天邊已泛起橘紅。這里的觀景臺建在懸崖邊,憑欄遠眺,整片山谷像被點燃的火焰,又像鋪開的巨幅織錦。夕陽的金輝斜射下來,給每一道巖層鑲上了亮邊,原本沉靜的紫色變得透亮,灰綠的色塊里竟透出了藍調。
“赤焰層巒疊彩綢,天工潑墨染金秋”,這詩句根本不用記,眼前的景象就是最好的注解。人群里不時響起驚嘆,有人舉著手機直播,有人對著山景許愿。我看到一對白發老人相互攙扶著,老先生給老伴整理被風吹亂的圍巾,他們的影子投在巖壁上,與七彩山景融成了一幅畫。
太陽一點點沉入地平線,山景的色彩也隨之變幻。當最后一縷陽光掠過山巔,那些熾烈的紅漸漸褪成溫柔的赭石色,明黃變成了暖橙,唯有西邊的天際還燃著一片火燒云,與山景的余暉交相輝映。老趙放下相機,突然說:“現在才懂什么叫‘天工擘畫千重色,詩筆難摹一寸顏’,拍了一天,不如把這景色刻在腦子里。”
返程的觀光車上,窗外的山影漸漸模糊。我想起那些巖層里的時光密碼——一億三千萬年的沉淀,才釀出這抹天地間的斑斕?;蛟S我們終其一生,都只是這片土地的匆匆過客,但只要見過這陽光下的七彩丹霞,就會明白:有些美,真的值得時光等億萬年,也值得我們翻山越嶺去遇見。
(注:本文已獲作者授權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