攝影:袁應輝
劍江為墨,茶山作箋,一群以文字為舟的行路人,在都勻的煙火與詩意里,打撈時光的饋贈。他們的笑容里藏著對文學的赤誠,身影間躍動著青春的脈搏,將熱愛寫進每一縷風、每一片葉,讓墨香漫過歲月,在黔南大地上生長出不息的力量。——題記
貴州都勻作協:墨香中躍動的青春力量
作者:羅祖文(貴州)
都勻市作家協會自創辦伊始,便始終堅守“以文會友,傳承文化,立足都勻,放眼世界”的理念,一路走來,恰似一顆璀璨星辰,于文學的浩瀚蒼穹中散發著獨特光芒。
都勻作協的集體照,仿若一幅鮮活的春日寫意畫卷,不經意間悄然映入人們的眼簾。那一張張洋溢著活力的笑臉,猶如春日初綻的茶芽,滿溢蓬勃靈動的生機,仿佛能聽見生命拔節生長的聲響。他們身后,劍江河如靈動的絲帶,波光瀲滟,閃爍著歲月的光輝;螺螄殼茶山云霧繚繞,如夢似幻,宛如人間仙境,為這片土地增添了幾分神秘與詩意。這群以筆為劍的文學志士,縱橫于文學的廣袤天地,以細膩筆觸為家鄉勾勒出一幅幅動人畫卷,共同構筑起一座讓文學夢想肆意翱翔的熱血殿堂。
誠如郭沫若所言:“胸藏萬匯憑吞吐,筆有千鈞任歙張。”回溯 2025 年,都勻作協的活動猶如一場場盛大的文學盛宴,精彩紛呈,好戲連臺,令人目不暇接,沉醉其中。
4 月 19 日,都勻作協攜手文峰詩社,踏入西部螺螄殼景區,走進全國聞名的文明村——貴州省都勻市毛尖鎮坪陽村。彼時,茶山翠綠欲滴,茶香四溢撲鼻,一場“春滿茶山、毛尖飄香”茶山采風暨景湖茶園詩歌朗誦會在此盛大啟幕。活動現場,裊裊茶香沁人心脾,仿佛將作家們引入一個充滿詩意與禪意的世界。他們沉浸在這茶香與詩意交融的氛圍中,用心去感受每一絲氣息,體悟每一縷情感。活動結束后,靈感如泉涌般噴發,一篇篇佳作如雨后春筍般破土而出,帶著茶山獨有的清新與芬芳。4 月 28 日,作家網與“岳楊書院”公眾號同步刊發羅祖文的《都勻螺螄殼上的茶味》,恰似在文學的長河中投入一顆石子,激起層層漣漪。同日,“看見貴州”公眾號順勢推出“春滿茶山 文采飛揚”專輯一“格律詩詞”,9 位作者的精彩作品如璀璨星辰,閃耀著古典文學的迷人魅力。4 月 29 日,“看見貴州”公眾號乘勝追擊,接連推出“春滿茶山 文采飛揚”系列專輯二“現代詩歌”12 篇、系列專輯三 4 篇,以多元的文學體裁,從不同維度全面呈現茶山采風的豐碩創作成果,展現出文學的多元性與包容性。
6 月 30 日上午,在青云湖國家森林公園內靜謐而溫馨的頤養天年華庭公寓,都勻作協聯合黔南師院離退休黨總支、都勻文峰誦讀詩社以及都勻頤養天年華庭公寓,共同舉辦了一場意義非凡的“慶祝建黨 104 周年主題黨日活動暨慰問老人聯歡會”。活動在溫馨歡樂的氛圍中圓滿落下帷幕,緊接著,“都勻市作家協會 2025 年工作推進會暨會員作品首發交流會”無縫銜接,再次奏響文學交流的動人旋律。在這一系列活動中,文學與人文關懷緊密相連,水乳交融。會員們的作品緊扣主題,以細膩入微的文字,深情抒發對黨和生活的熱愛之情,讓人們深切感受到文學絕非僅僅是文字的堆砌,更是情感與思想的寄托。正如郭沫若所說:“文學是社會現象經過創造過程的反映;反過來,社會要受到文學的創造性的影響被塑造。”
7 月 13 日至 8 月 1 日,都勻作協精心組織了《釣之樂》《力量》《大暑》《軍魂》4 次(期)同題創作活動,這恰似一場場激烈且充滿激情的文學接力賽。活動期間,會員們熱情高漲,踴躍參與。老會員們如領航的燈塔,以身作則,憑借豐富的經驗和深厚的文學底蘊,引領新會員在文學的浩瀚海洋中探索前行。大家在文字的天地里相互切磋、共同進步,思想的火花不斷碰撞。會員們提交的作品不僅在作協群里引發熱烈討論,如同在平靜湖面投入巨石,激起千層巨浪,還陸續在各大網站和報刊發表,如作家網、詩藝國際、黃果樹文學、黔南日報等,使得都勻作協的聲名如春風般,吹遍大江南北,遠揚四方。據不完全統計,劉書晃、高小平各有 6 篇作品發表;王有龍、王堯雪、陸華碧各發表 5 篇;李遂生、鄭華、萬兆軍、李曉妮、戎增軍、羅祖文各發表 4 篇;黎耀文、劍平、陶維勤各發表 3 篇;段懷柱、王有輝、唐杰、胡全文、羅遠道、韓躍進各發表 2 篇;宋才玉、孫明慧、黃曉曼、張鈞瑞、王家新、王克楠、趙榮莊、陳凱、袁鳳梨、楊昌虎、陸文舒、王興剛、柳樹晃、蔡回望、李雪、韋開榮各發表 1 篇。這些作品如點點繁星,照亮了都勻作協的文學天空。
郭沫若說:“創作總根于愛。”都勻作協這股如熊熊烈火般高漲的創作熱情,離不開鄧雪靈主席的悉心引導。她常言“重要的事說三遍”,意在強調好作品如同精美的藝術品,既需創作者們反復打磨,精雕細琢,如賈島般“兩句三年得,一吟雙淚流”般執著,也離不開大家彼此間的鼓勵與支持。在作協的交流群里,摒棄論資排輩的等級觀念,唯有對作品發自內心的真誠贊美以及相互學習、共同進步的熱忱。當有會員靈感枯竭,陷入創作困境時,群里成員總會及時伸出援手,給予鼓勵與建議,宛如冬日暖陽,溫暖人心;當有會員發表佳作時,大家亦會紛紛送上真摯祝賀,營造出積極向上、團結友愛的良好氛圍。
更值得稱贊的是,都勻作協成員們的文字從未有過絲毫“躺平”之意。詩夢文學網、岳楊書院等平臺,成為都勻作協作品展示的廣闊舞臺,如閃耀的聚光燈,照亮每一篇佳作。無論是蘊含劍江河水靈動韻味的詩歌,其靈動文字仿佛帶著河水的潺潺流淌之音,還是充滿都勻人間煙火氣息的游記,讓讀者仿若能感受都勻街頭巷尾的熱鬧與溫暖,都能在此找到與之共鳴的知音。哪怕是剛加入作協的新人,也能憑借自身才華在此嶄露頭角,收獲認可與鼓勵,如破土而出的新芽,在這片文學沃土上茁壯成長。
都勻作協的成員們早已將創作融入生活的每一處細微。采風中的所見所聞,生活里的點滴感悟,皆在他們筆下幻化成一篇篇動人篇章。他們并非高高在上、不食人間煙火的專業作家,而是生活的忠實記錄者,以文字如相機般定格都勻的每一個美好瞬間,讓這些瞬間成為永恒,成為文學寶庫中熠熠生輝的珍寶。
如今,都勻作協依舊在文學的道路上昂首闊步,穩健前行。不斷有新的投稿如源源不斷的溪流匯聚而來,新的專輯也如璀璨星辰相繼推出。他們懷揣著對文學的熾熱熱愛,猶如懷揣著一團永不熄滅的火焰,把都勻的一切,都寫成一首永遠寫不完的壯麗長詩。郭沫若曾講:“人是活的,書是死的。活人讀死書,可以把書讀活。死書讀活人,可以把人讀死。”都勻作協正以他們的熱情與才華,期待著文學道路上更多的奇跡,用他們的筆,書寫著都勻的傳奇,續寫著文學的輝煌,始終堅守創辦之初的理念,一步一個腳印,邁向更加燦爛的未來。
2025 年 8 月 8 日,我特意選擇在這一天發布此文,恰逢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建州紀念日。都勻作協的筆墨,始終與黔南的山水同呼吸、與這片土地的文脈共脈動。愿這些流淌在字里行間的熱愛與赤誠,化作一份特別的獻禮,致敬黔南的過往與今朝,也期許在這片充滿生機的土地上,文學之花永不凋零,綻放出更為絢麗的光彩。
2025年8月8日上午于貴州都勻
賞析點評:
這篇文章寫得很生動,把都勻作協的事兒說得明明白白。開頭用照片和風景做引子,讓人一下子就感受到作協的活力。中間講了作協一年里的活動,像茶山采風、建黨主題活動、同題創作,還有大家發表的作品,看得出來大家熱情高、成果多。文字里滿是對文學的喜歡和對家鄉的感情,比喻用得也挺形象,讀著不費勁還挺有味道。最后結合黔南建州日獻禮,更是錦上添花,確實是篇介紹地方作協的最佳短文。
作者(左)近日與文友高杜(右)于青云湖國家森林公園同框留影。(攝影:袁應輝)
作者簡介:羅祖文,又名彭應文、彭萬文,布依族,60后中共黨員,貴州都勻人,大學專科學歷。其職業生涯足跡遍布教育、行政與文化宣傳領域,曾先后任職于墨陽完小、墨沖區教育辦(后為墨沖鎮教育輔導站)、都勻三小、都勻市創建辦(現都勻市精神文明建設中心),擔任過墨沖區教育辦語數體教研員、墨沖鎮教育工會主席、都勻市創建辦信息科科長;同時兼任政協都勻市第七屆委員會委員、都勻市教育工會宣傳委員、都勻市教師閱讀寫作協會副秘書長、都勻晚報通訊員、貴州省中等師范函授學校墨沖區中函班主任、貴州都勻陸軍預備役步兵師工兵營營部書記。2000、2004、2008、2014年,先后借調至墨沖鎮人民政府“學教”辦(編輯鎮情、民歌薈萃)、中共都勻市委宣傳部(編輯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工作手冊、“文明在行動?滿意在都勻”應知應會手冊、創建文明城市紀實、精彩都勻)、都勻市教育局(編輯教育通訊、教育報和勻城燭光、教育擷翠)、中共黔南州委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領導小組辦公室(編輯簡報、動態報道,信息采用通報)。工作期間,他被國家體育總局與教育部聯合授予推行《國家體育鍛煉標準施行辦法》先進工作者,獲評中國教育學會優秀農村中學語文教育工作者;文學創作成果豐碩,在《中國民族教育》等紙媒及網絡平臺發表作品2000余篇。2021年退休。榮獲都勻市作家協會“2020—2023年年度優秀會員”(唯一獲獎者)、“2024—2025年年度優秀會員”。現為貴州省散文學會、都勻市作家協會會員,現居都勻金麒麟財富華庭。
(注:本文已獲作者授權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