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元奔史論選002
——“槃瓠”與“盤古”考辨
文/董元奔(江蘇?。?/p>
【按】《董元奔史論選》按照歷史時序,編選1000-3000字篇幅的短篇史論。
盤古開天地,是中國古代第一個神話故事,也是數千年來中國人人盡知的神話故事,盤古因此也就成為中國古代最初的大神。但是,如同古代的每一個神話,盤古開天地的故事比較簡略,而中國的神仙信仰大都帶有世俗性,于是,后人就常常費盡心力去考證盤古的故事,比如:盤古是男的還是女的,盤古是哪個地方的人,盤古最后的結局到底怎樣,等等,當然,所有的考證都是沒有結果的。近代著名學者夏曾佑也努力考證過盤古,他在其著作《古代史》中認為盤古就是槃瓠。把槃瓠的故事附會到盤古身上,盤古的故事足以寫一部小說了,盤古的形象確實鮮明豐滿多了。但是這兩個傳說中的人物除了名字的讀音相似和均死于南方之外,他們的故事實在沒有什么有價值的相通之處。
根據《后漢書》記載,槃瓠是五帝之一帝嚳時期的一條狗(姑且算是神狗)。帝嚳對河套中部的犬戎(其實那時候犬戎還沒有這個名稱)用兵,受到頑強抵抗,于是,帝嚳懸賞求取犬戎軍事強人吳將軍的人頭,誰如果能夠把吳將軍首級獻來,帝嚳將把小女嫁給他。許多武士自告奮勇潛入犬戎境內,結果都命喪他鄉。不料,帝嚳所豢養的一條名叫槃瓠的狗卻到犬戎境內咬死了吳將軍,銜著吳將軍的頭回到帝嚳身邊。----我不知道這條狗跟“犬戎”這個少數民族名稱中的“犬”是否有牽扯,估計該有的?;氐綐勷墓适?,天子無戲言,固然不樂意,帝嚳還是把小女兒嫁給了這條狗,并把江水(即今長江)之南的大片山澤賜給他們。槃瓠馱著愛妻進入自己的封地,在南山上過著隱居的生活。妻子為槃瓠生了六男六女,槃瓠死前,命令這六男六女結為六對夫妻,在封地上繁衍后代。
槃瓠的傳說不僅很有趣,而且還有著多方面的認識意義。
帝嚳養狗,說明那時候狗與人類的關系已經難解難分,這揭示了第一次社會大分工早已完成。就是說,隨著原始社會生產力的發展,畜牧業從農業中分離出來了。這是新石器末期的一件大事,是父系社會取代母系社會的標志,預示著奴隸制即將登上歷史舞臺。這與帝嚳所處的時代是基本相符的。
槃瓠與帝嚳小女所生的孩子是六男六女,而不是五男七女或者八男四女等,等額的男女說明原始群婚制已經基本結束,一夫一妻制開始誕生,這也是父系社會的典型特征,雖然群婚制作為死而不僵的陋習直到民國時期都有遺存。
六男六女是族內婚配,而且這六男六女是人與獸的孩子,顯示了古代北方華夏人對落后的南方人的蔑視,顯示了北方文明早于南方文明并引領南方文明的歷史事實。同時,這也說明帝嚳時代的黃河流域可能已經開始實行奴隸制了,堯舜禹之間的禪讓制并不能成為否認奴隸制存在的依據,因為,奴隸制是總體意義上的社會形態,禪讓制或者世襲制只是這種社會形態的組織方式而已。當然,北方對南方的蔑視直到兩宋之際都還存在。
槃瓠夫婦作為帝嚳的女兒和女婿,本來都是北方人,但是他們隱居于南方。雖然他們的后代被稱為蠻夷,但是這仍然揭示了楚及吳越一代先民都是華夏族的分支這一歷史事實,這為后來大禹劃分華夏九州奠定了組織基礎。
槃瓠的故事是大約四千五百年前華夏民族即將進入奴隸制文明時代的寫照,當然槃瓠的故事很不靠譜,因為早在六千年甚至一萬年前,所謂“蠻夷”地區的長江流域和長江以南地區就已經有了星星點點的文明,比如長江中游的彭頭山文化、城背溪文化、屈家嶺文化,下游更著名的馬家濱文化、良渚文化等。這些文化比起帝嚳的時代早了千余年甚至數千年,跟槃瓠的傳說難以相融,即便如此,槃瓠的傳說還是難以跟二百萬年前甚至更久遠的所謂混沌時代合并成一個傳說的。
(注:本文已獲作者授權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