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網

首頁 > 散文 > 正文

一方人文凈土,鄉村振興的希望田野

一方人文凈土,鄉村振興的希望田野

——信豐縣崇仙鄉

 

作者:林毓人

 

信豐縣崇仙鄉,宛如一顆璀璨的明珠鑲嵌在信豐縣西南端,距離縣城約62公里。它如同一個神秘的角落,毗鄰廣東和江西兩省的全南、龍南、南雄三縣,東鄰鐵石口鎮、小江鎮,南連全南縣龍下鄉,西毗全南縣社逕鄉,西北與廣東省南雄市新龍鄉馮屋村接壤,北接萬隆鄉。

關于崇仙之名的來歷,流傳著多種傳說。一種說法是明末清初,客家先民為避戰亂沿桃江而上,當抵達四周青山環抱的盆地時,見此地宛若人間仙境,便擇地定居,寓意崇尚仙人般自由自在的生活,故名崇仙。另一種傳說更為神秘,古代有一位仙人夜探凡間,欲在此建仙塔,卻因土地公公學雞叫誤以為天將亮而離去,后世遂稱此地為崇仙。無論何種說法,都彰顯出這片土地是一塊十足的風水寶地,一方山水人文勝境。

在歷史的長河中,崇仙鄉歷經變遷。民國時期設立為崇仙鄉。新中國成立初期,境域分屬崇仙、鄧崗、羅塘等鄉。1958年,由崇仙、鄧崗、羅塘三個鄉合并成立崇仙人民公社。1961年10月,崇仙人民公社又分設羅塘人民公社。1962年5月,原羅塘人民公社的逕頭、寨下、羅塘三個大隊并入崇仙人民公社。1984年6月,崇仙人民公社改為崇仙鄉,現總面積141平方公里,截至2020年6月,該鄉下轄著1個社區和14個行政村,即為崇仙社區、崇仙村、芫坑村、羅塘村、寨下村、山坑村、山壩村、西水村、逕頭村、東水村、老龍村、蔭橋村、橋頭村、鄧崗村、布社村。

這些村名背后蘊含著豐富的故事。芫坑村地處高山峻嶺之間,有小溪從坑頭流入桃江河;羅塘村相傳原有一姓邱的人挑東西游村,繩子斷處即安家;寨下村位于古寨下方;山坑村處于山坑內;山壩村境內有山壩小組;橋頭村因建村位于橋一頭;布社村境內有布溪、社溪兩條小溪流過,東南向北西傾斜而得名;老龍村因村后兩株高大古杉樹得名;東水村村內有河流在村東方向;西水村亦因此得名;蔭橋村村子周圍環境優美,符合古時“樹木茂盛,遮陰成橋”之意象。

崇仙鄉境內峰巒起伏,青山連綿,海拔多在三百到六百米之間,地勢西南高東北低,四周環山,中部盆地,沿桃江兩岸形成一片沖積平原。鄧崗村桐梓窩擁有豐富的高嶺土資源,據專家探明儲量約有三百五十萬噸之多。

交通與水流發達是其一大特色。贛粵高速公路、崇仙至小江公路穿境而過,貢水支流桃江自西南向東北穿境二十余千米,形成美麗悠長的崇仙灣,因此在信豐縣內外享有“山水崇仙”的美譽。

崇仙灣是一個自然開放性的景觀,以桃江河的大轉彎和豐富的自然景觀為特色。夕陽西下,晚霞映紅河流,呈現出“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的美妙景致。濕地灘涂湖泊坐落在東水村,春季水淺時灘涂裸露如銅鏡,水滿時碧波蕩漾,湖中的水杉蒼翠碧綠,與倒影相映成輝。此外,這里還是多種珍稀鳥類的棲息地,白鷺、白鶴、野鴨、水鳥等動物沿河樹林為其提供良好生活環境,白鷺在湖泊邊沿或覓食、或行走、或飛翔的畫面宛如一幅唯美的田園山水畫卷。

位于橋頭村有一處隱匿于綠水青山間的生態明珠——縣林木良種場。每當暮秋時節來臨,這里的銀杏景觀便如同被施了魔法般絢爛奪目。那成片栽植的銀杏古樹,歷經歲月沉淀,此刻正披滿一身璀璨的金甲,每一片扇形葉片都像是被陽光親吻過的琥珀,在澄澈的碧空下流轉著鎏金般的光澤。晨曦初露時,薄霧尚未散盡,金色的光柱穿透葉隙,將斑駁陸離的光影投射在水泥公路上;待到正午時分,整座庭院仿佛沉浸在流動的黃金海洋中,微風掠過,萬千金箔簌簌飄落,在空中劃出優雅的弧線,最終輕柔地覆在游人的肩頭。這般盛景引得攝影愛好者架起三腳架,用鏡頭捕捉時光凝固的瞬間,孩童們追逐著紛揚的落葉嬉笑奔跑,銀發老者則靜立樹下,任思緒隨著飄零的黃葉追溯往昔。

沿著蜿蜒的鄉道前行至山壩漁村洞背龍組,一株傲然矗立的羅漢松赫然映入眼簾。這株擁有五百余年滄桑歷史的古木,恰似一位閱盡人間煙火的智慧長者,虬勁的枝干向四方舒展,撐起一把蒼翠欲滴的巨大華蓋。其粗糲的樹皮鐫刻著深淺不一的縱向溝壑,宛若凝固的時光年輪,見證著村落代代相傳的故事。每逢春末夏初,墨綠色的針葉叢中綴滿紫黑色的圓潤漿果,遠遠望去猶如繁星點點,暗香浮動間常有鳥雀穿梭其間。村民們視其為鎮守家園的神靈,每逢節慶必系上殷紅綢帶,孩童啟蒙、新人完婚亦會繞樹祈福。古樹周遭鋪就的鵝卵石小徑,已被世代踩踏得溫潤光滑,斑駁的墻面爬滿凌霄花,與古樹相映成趣,構成一幅渾然天成的田園畫卷。當夕陽西斜,余暉透過層層疊疊的枝葉,在地面織就變幻莫測的光斑,此時若能靜坐樹下,聽蟲鳴啁啾,觀云卷云舒,便可深切體會古人"樹影婆娑話桑麻"的閑適意境。

老龍村的老龍寨鐘氏宗祠是一座有著三百多年歷史的古祠堂,是崇仙鄉唯一單一姓氏的古村落。鐘氏宗祠原名穎川堂,又名培德堂,始建于明末清初,呈坐東朝西磚木結構,總占地面積約四百多平方米。其建造工藝精致考究,雕梁畫棟風格獨特,古色古香。墻頭、屋檐和木制品上的人物、花卉圖案精美絕倫,栩栩如生。宗祠正大門前保存有二十多塊功名石碑,刻字清晰可見,記載著順治、雍正、乾隆、咸豐等年代科舉考入奉部、布政司等朝廷官員的名字,其中“咸豐元年大學士鐘信桂”“乾隆某年大學士鐘鴻舉”等碑文字跡足以見證這里是一方文武兼備、人才輩出的地方,也展現出鐘氏族人崇文重教的優良傳統。2010年9月,該宗祠被列入信豐縣第二批文物保護單位。

崇仙鄉擁有豐富的紅色資源。據歷史記載,毛澤東主席曾兩次帶領紅軍轉戰于崇仙,擁有農民運動及土地革命史、烈士陵園等紅色資源,是典型的紅色故土。老龍村更是浸染革命先烈鮮血的紅色土地。

土地革命時期,1929年1月26日,毛澤東、朱德等老一輩革命家率領紅四軍來到崇仙,在老龍村召開軍隊點驗整編大會,建立了崇仙紅色革命根據地。村里鐘佐財、鐘厚琨組織發動群眾在古宗祠里組建農民赤衛隊,準備舉行農民暴動。在觀音塘保衛戰、細布崗保衛戰等戰役中,農民赤衛隊員浴血奮戰,視死如歸,涌現出一百四十多位革命烈士,他們用生命詮釋了英勇無畏、視死如歸的革命精神。

黃柏山座落在崇仙東南十公里,它宛如一顆璀璨的明珠,靜靜地鑲嵌在崇仙鄉的東南方向,距離鄉政府所在地約十公里之遙。當晨曦初照,或是夕陽西下時,這座山峰便以其雄偉的姿態映入眼簾,仿佛訴說著千年的故事。其主峰海拔高達755.2米,傲然挺立,成為崇仙鄉境內當之無愧的最高峰,俯瞰著腳下這片充滿生機的土地。

步入黃柏山,仿佛踏入了一個綠色的童話世界。茂密的森林如同大自然精心編織的翠綠錦緞,層層疊疊,將整個山脈裝點得郁郁蔥蔥。陽光透過樹葉的縫隙灑下斑駁陸離的光影,伴隨著鳥兒清脆悅耳的歌聲,讓人不禁沉醉在這原始而純凈的自然之中。這里的自然景觀更是奇特多樣,怪石嶙峋,形態各異,有的似猛獸蹲伏,有的如巨龍盤旋,每一處都充滿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溪流潺潺,清澈見底,沿著山谷蜿蜒而下,為這靜謐的山林增添了幾分靈動與活力。

然而,黃柏山不僅僅是一座風景秀麗的山峰,它還承載著厚重的革命歷史記憶。在那段波瀾壯闊的革命歲月里,郭一清同志作為信豐縣工農運動和學生運動的先驅者與領導者,以堅定的信念和無畏的勇氣,在這里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面對敵人的圍追堵截,他帶領隊伍深入黃柏山腹地,開展了艱苦卓絕的游擊斗爭。在那艱難困苦的日子里,他們憑借著頑強的意志和對革命事業的無限忠誠,與敵人展開了殊死搏斗,用鮮血和生命捍衛了信仰的尊嚴。

而在崇仙黃柏山庵這一方小小的天地間,卻孕育出了震撼人心的力量。郭一清同志在此揮毫潑墨,題下了一首氣勢磅礴的詩篇:“拔山蓋世眼重瞳,垓下悲歌末路窮。成敗歸天誰肯信,烏江自刎也英雄。”這首詩不僅表達了他對革命先烈們英勇事跡的深切緬懷,更展現了一種超越生死、永不言敗的英雄氣概。每一個字都凝聚著他對理想的執著追求,每一句都激蕩著后人的心靈,激勵著一代又一代的人為了理想和信念不懈奮斗。

如今,當我們再次踏上這片紅色的土地,站在黃柏山之巔,望著遠方連綿起伏的山巒,心中涌動的是無盡的感慨。那些曾經在這里浴血奮戰的英雄們雖然已經遠去,但他們的精神卻如同這山上的長青松柏,永遠屹立不倒。他們的事跡將被銘記,他們的精神將代代相傳,激勵著我們在新的時代征程上繼續前行。

山壩村作為鄉村振興示范點之一,有著獨特的優勢和潛力。首先,山壩村擁有豐富的自然資源。其地形地貌多樣,既有山地又有河谷平原,這為發展特色農業提供了良好的基礎。例如,可以因地制宜發展茶葉種植、水果種植等產業。同時,山壩村還可以利用其生態環境優勢,發展鄉村旅游。打造以生態觀光、休閑度假為主題的鄉村旅游產品,吸引周邊城市居民前來游玩。在基礎設施建設方面,要加大對交通、水電等基礎設施的投入,改善農村生產生活條件。加強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村莊整體形象。通過發展特色產業和鄉村旅游,增加村民收入,促進鄉村經濟發展。

西水村和橋頭村也是鄉村振興的重要力量。西水村可以借助其靠近桃江的優勢,發展水上旅游項目。在保護生態環境的前提下,開發水上游樂設施,打造水上娛樂中心。同時,西水村還可以利用其豐富的水資源,發展水產養殖業。橋頭村則可以利用其銀杏景觀和羅漢松資源,發展特色林業經濟。加強對銀杏林的保護和培育,打造銀杏觀賞基地。同時,對羅漢松進行科學管理,提高其經濟價值。在產業發展的基礎上,兩個村莊都要注重文化建設。挖掘當地的民俗文化、歷史文化等資源,舉辦文化活動,豐富村民的精神生活。加強鄉村治理,建立健全村民自治機制,營造和諧穩定的社會環境。

崇仙鄉就像一幅徐徐展開的畫卷,展現著無限的生機與希望。冬天已經來臨,但春天的腳步不會遙遠。這片土地承載著厚重的歷史文化底蘊,也孕育著鄉村振興的偉大夢想。在未來的發展道路上,崇仙鄉將以更加堅定的步伐前行。一方面,繼續深入挖掘和傳承歷史文化資源,讓古老的傳說和建筑煥發新的活力,成為推動旅游發展的強大動力。另一方面,緊緊抓住鄉村振興的戰略機遇期,以山壩村、西水村、橋頭村等為示范點,全面推動產業振興、人才振興、文化振興、生態振興和組織振興。

產業振興是關鍵。要立足本地資源稟賦,發展特色農業、鄉村旅游等產業。特色農業方面,可以打造綠色有機農產品品牌,提高農產品附加值;鄉村旅游方面,要豐富旅游產品體系,提升旅游服務質量。人才振興是支撐。要吸引和培養各類人才返鄉創業就業,特別是年輕的創業者和技術人才,為鄉村振興注入新鮮血液。文化振興是靈魂。要深入挖掘本土文化內涵,弘揚優秀傳統文化,增強村民的文化自信和歸屬感。生態振興是根基。要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加強生態環境保護和修復,讓崇仙的山水更加秀美。組織振興是保障。要加強基層黨組織建設,發揮黨員先鋒模范作用,帶領村民共同參與鄉村振興事業。

隨著鄉村振興戰略的深入推進,相信崇仙鄉的明天一定會更加輝煌騰達、燦爛美麗。它將成為一個集歷史文化傳承、生態旅游、現代農業于一體的魅力鄉鎮,成為人們向往的田園詩畫般的美好家園。

 

作者簡介:林毓人,江西信豐人,江西省詩詞學會會員,江西省楹聯學會會員,南昌市詩詞學會會員,贛南詩詞楹聯學會會員,吉安(廬陵)詩詞學會會員,信豐縣作協會員,信豐縣詩詞學會會員,曾經在網絡、微刊等刊物發表過多部作品。

 

(注:本文已獲作者授權發布)

 


主站蜘蛛池模板: 999福利视频| 久久精品国产欧美日韩| 偷窥欧美wc经典tv| 日本边添边摸边做边爱喷水| 国产freexxxx性播放| www.av在线| 欧美性猛交xxxx乱大交蜜桃| 国产女人aaa级久久久级| 中文字字幕在线| 永久免费视频网站在线观看| 国产日韩av在线播放| 中文字幕中文字幕在线| 波多野结衣潜入搜查官|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无码av| 久久国产免费观看精品| 秋霞日韩久久理论电影| 国产精品无码专区av在线播放| 久久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肥胖| 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亚洲桃色| 国产超级乱淫视频播放| 久久精品免费观看国产|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av天堂| 国产精品成人无码久久久| 久久久久久久99精品国产片| 男人边吃奶边激烈摸下面的视频| 国产精品三级在线观看| 中文字幕丰满伦子无码| 欧美日韩中文在线视频| 国产一区二区精品在线观看| 99久久无码一区人妻| 日韩一本二本三本的区别青| 免费吃奶摸下激烈视频| 亚洲欧美日韩精品久久奇米色影视| 我要看三级全黄| 亚洲国产精品成人久久久| 老师你下面好湿好深视频| 国产美女一级毛片| 中文字幕亚洲精品| 欧美乱子伦videos| 免费观看呢日本天堂视频| 激情三级hd中文字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