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元奔史論選006:堯舜禹的“禪讓”鬧劇
文/董元奔(江蘇?。?/p>
【按】董元奔自2012年以來在各大網站創作了大量史論,短到千字文,長到“萬言書”。《董元奔史論選》擇其中3000字以內短篇,依據作品內容的歷史時序編發。
我們都知道堯舜禹是以禪讓的方式傳承帝業的,而且禪讓是完全自愿的,而禹的兒子啟繼承了禹的帝位,從此世襲制取代了禪讓制。既然如此,那么就是說,自啟以后,中國歷史上就再沒有過帝位的禪讓制嘍?是的,是沒有過,不過,偶爾的“疑似禪讓”的現象倒是有過,比如漢末漢獻帝禪位于曹丕,三國時期曹煥禪位于司馬炎,南朝時期晉恭帝禪位于劉裕,宋順帝禪位于蕭道成,蕭方智禪位于陳霸先。當然,小時候我就知道,堯舜禹之間的禪位是自愿的,劉裕、蕭道成之輩的禪位是靠武力和權勢實現的,這后一種禪讓,它是以世襲為目的的,其實是世襲的變種。
那么,不論怎么說,啟是個大壞蛋了,是他壞了老規矩開了世襲制的頭,引起后來四千年中權貴對帝位的向往和已是皇帝的人對帝位永久在家族中遞傳的固執。真的是這樣嗎?我覺得,不僅不是啟首行世襲制,而且在啟之前的相當長的時代禪讓并沒有成為制而至多只是偶然現象。我們不妨來看看五帝的故事。
《史記·五帝本紀》:“軒轅之時,神農氏衰.諸侯相侵伐,暴虐百姓,而神農氏弗能征。于是,軒轅乃習用干戈,以征不享。諸侯咸來賓從。”軒轅在神農氏無力控制政局的時候崛起于政治舞臺,以武力降伏諸侯,又“與炎帝戰于阪泉之野”,三戰而征服炎帝,接著又“擒殺了蚩尤”,終于取代神農氏而被諸侯尊為天子,這就是黃帝,傳說中的五帝之第一帝。可見,黃帝的天下是靠長期的殘酷的戰爭取得的,是成者為王的歷史實踐,也許軒轅氏在初期甚至中期的戰爭中還是保衛神農氏的,后期戰爭則演化為自己稱帝的戰爭,《史記》說:“有土德之瑞,故號黃帝。”軒轅氏既然“有土德之瑞”,那么神農氏的“土德之瑞”就不足了。這與劉裕代晉有何不同?
黃帝死后,他的孫子昌意的兒子高陽即位,這就是帝顓頊,《史記》認為顓臾在位時,“北至于幽陵,南至于交阯,西至于流沙,東至于磻木。動靜之物,大小之神,日月所照,莫不砥屬。”可見,不僅統治區域已經相當于今天的大半個中國,而且實現了天下大治。
顓臾死后,他的兒子或孫子未能即位,即位的是黃帝長嫡子玄囂的孫子高辛,肥水不流外人田。這高辛就是帝嚳,五帝之第三帝。他應該是黃帝的曾孫?!妒酚洝氛f這帝嚳也是個好天子,“聰以知遠,明以察微”,“仁而威,惠而信,修身而天下服?!?/p>
接下來就是堯了。帝嚳死后,兒子摯即位,“摯不善,而弟放勛立,是為帝堯?!保ā妒酚洝の宓郾炯o》)堯是帝嚳的小一點的兒子,五帝之第四帝。堯在位期間,天下更加安定和睦了,這是我們每個人都知道的。
綜上所述,五帝中,前四帝產生于五代之中,完全是家天下,世襲制??梢酝茰y,這世襲制也不會是黃帝發明的,在他之前,世襲制一定已經存在了很長一個時期。
比較復雜也更有意思的是五帝中的最后一帝——舜。
堯在位期間,關于培養誰做帝位繼承人的爭論持續了很久?!妒酚洝の宓郾炯o》:“放齊曰:‘太子丹朱開明?!眻蛟O有太子,說明他的骨子中是存在世襲觀的,但他為什么后來又想搞禪讓了,難道真是因為太子“頑兇”?既然太子不可雕鑿但是仍有大臣在堯的面前為他美言,可見太子有自己的政治集團。
最終堯選中與自己毫無血緣關系的舜,但是,對舜考察了二十年之后,才讓他代行天子職權,這二十年堯的思想有沒有變化過?《史記》沒有交代。舜代行天子之職八年后,堯去世了,這八年堯都做了些什么?《史記》沒有交代。堯考察舜的二十年和后來這八年,丹朱做了些什么,《史記》沒有交代。但總之,堯去世前,舜只是攝政,不能看做是堯的禪位。
據《史記》記載,堯死了,又過了三年,舜把帝位讓給丹朱,自己躲到“南河之南”。這三年應該是舜作為真正天子的三年,但他為什么又把帝位讓給原太子丹朱呢?誰能告訴我這三年中發生了怎樣的故事?司馬遷不知道,也就沒有誰能知道了。但是,當時肯定是有故事的。是不是存在著丹朱和舜兩大集團的斗爭?是不是出現過一次“我花開后百花殺”的戰爭?丹朱從舜手中奪到了帝位卻坐不穩,諸侯不來朝拜而都去朝拜下野了的舜。最后舜以順天意為由回來登基。我從《史記》的只言片語中隱約看到了舜和丹朱兩個政治集團數十年的明爭暗斗。最終,舜勝利了,堯舜之間的“禪讓”經過堯的太子的短暫過渡得以實現??梢?五帝中,堯和舜之間只存在著一種“疑似”禪讓的現象。
接下來,再看舜與禹之間的禪讓。
《史記·夏本紀》:“禹之父曰鯀,鯀之父曰顓頊”。禹是黃帝的玄孫,是丹朱的族叔。可見,帝位轉到禹的手中是舜還政于堯的家族,還政于黃帝。我們完全可以認為,這是丹朱與舜兩大政治集團斗爭延續的結果。鯀早在堯在世的時候就因為“治水無狀”被代行天子權力的舜誅殺,從而使禹與舜之間結下仇恨??梢韵胂筮@兩大集團之間的斗爭何其慘烈﹑漫長和復雜。但是,不論這兩大集體是否存在,或他們的斗爭是否非常激烈,舜的經歷只是“禪讓”或“疑似禪讓”的個例,不能說已經成為了或形成過所謂“禪讓制”。
因此,所謂堯舜禹禪讓是虛假的。所謂禪讓,只不過是把王權用美麗的錦緞包裹起來的世襲。因此,禹的兒子啟并沒有因權力欲而發明什么世襲制,啟做天子是繼承自己的先人黃帝那基本上不間斷延續下來的帝位,是歷史自然而合理的延續,是世襲制基本穩定的結果。不過,啟即位后,國家的奴隸制體制更加完善,實現了華夏從啟的先輩五六代人百余年的“準奴隸制”統治狀態向奴隸制統治狀態的轉變。因此,縱觀中國五千年歷史,就是一部血腥的戰爭史,歸根結底又是一部爭奪帝位的戰爭史,這種爭奪是以帝位世襲制為原則的,是以家族對天下的統治“一世”“二世”“千萬世”為最終目的的。
(注:本文已獲作者授權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