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網

首頁 > 散文 > 正文

紙間烽火里的精神長明(系列創作)

 圖片1


紙間烽火里的精神長明

(系列創作)

 

題記:小學時,老師講高玉寶的故事,總讓我格外受鼓舞——他不認多少字,就用最質樸的圖畫代字:“鬼”畫鬼臉、“殺”畫刀按脖子、“哭”畫帶淚的臉、“半”畫半個窩頭、“夜”畫星星、“雞”畫家禽、“叫”畫張嘴模樣、“從”畫毛毛蟲、“心”畫心形、“眼”畫眼睛、“里”畫梨、“要”畫張嘴咬物(以“咬”代“要”)、“入”畫魚(鄉音近“魚”)、“黨”畫口鐘(以鐘聲“當當”代“黨”),這些簡單的符號里,藏著最動人的堅守。

1973年一個星期天,我和堂哥羅祖華、羅祖洪步行到都勻新華書店,把《高玉寶》捧回了家,這一藏就是五十多年。如今再翻這本書,封面塑封磨了毛邊,磚紅色底色浸成溫潤的土黃,燙金書名雖斑駁仍透著股勁兒;內頁紙邊卷成波浪,折痕如年輪,全是無數次捧讀留下的痕跡。

書中《鬼子兵來了》《孫家屯的遭遇》《兩副棺材》《過年》《我要讀書》《上工》《放豬》《學校門前的風波》《半夜雞叫》《長工們的團結》《大連一月》《在窯廠里》《上山東》共十三章,從硝煙彌漫的開篇到奔赴前程的終章,每一頁都藏著民族的筋骨。

2025年9月3日,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80周年。今天的幸福生活,是無數先烈用鮮血染就的。值此紀念之際,我寫下這組以《高玉寶》為引、融散文與詩歌于一體的作品,既是致敬高玉寶的不屈硬氣,也是承接歷史傳承的使命——以“讀《高玉寶》敬抗戰風骨”為魂,銘記過往苦難、珍惜當下榮光,讓不屈民族精神照亮我們報國前行的路!

 

讀《高玉寶》憶史弘魂(散文)

 

文/羅祖文

 

小學堂的粉筆灰還飄在記憶里,我總想起那時的場景:老師在黑板前講高玉寶的故事,寨老在曬谷場搖著蒲扇補細節,堂哥湊在我耳邊說“那人連字都認不全,卻畫出了整本書”。每一次聽,我都攥緊衣角——一個不認字的人能出書?這念頭像顆小石子,在我心里落了根,總盼著能親眼看看那本藏著“畫出來的字”的書。

1973年8月下旬,都勻的暑氣還粘在皮膚上。我攥著四毛二分錢,紙幣被手心的汗浸得發皺,緊緊跟在堂哥祖華、祖洪身后。帆布鞋踩過塵土飛揚的土路,每一步都朝著都勻城里的新華書店。我盯著前方隱約的街景,心里直打鼓:這錢是攢了半個月的零花錢,聽說好多人都在找《高玉寶》,要是去晚了賣光,真不知道要等多久才能再湊夠錢。

書店柜臺的玻璃蒙著層薄灰,唯獨那本磚紅色封面的《高玉寶》,像裹著層光。我踮著腳,手指隔著玻璃指向它:“同志,要那本《高玉寶》!”店員抽出書時,燙金的書名晃了我眼,指尖觸到紙頁的瞬間,我忽然頓住——這紙比課本厚實多了,摸起來糙糙的,像能接住人心里的話。我慌忙把錢遞過去,抱著書貼在胸口,腳步都輕快了:往后的煤油燈下,終于不用再聽零碎片段,能自己讀高玉寶的故事了。

翻開封底,“1972年4月貴州第一次印刷,定價0.42元”的字樣映入眼簾。我摸了摸定價,又捏了捏空了的衣兜,忍不住笑了——這錢花得值。往后的夜晚,煤油燈的光映著書頁,我翻得格外輕,生怕蹭壞紙邊。眼前的書是正式出版的版本,滿頁都是規整的鉛字,沒有半分手稿里“畫字”的痕跡,可看著看著,老師當年講的畫面就浮了上來:高玉寶當初寫這些時不認字,便畫“鬼”為齜牙咧嘴的模樣,畫“殺”是一把刀架在脖子上,連“黨”都畫成口鐘,靠鐘聲“當當”記發音。我掏出鉛筆在草稿紙上模仿,畫著畫著忽然停筆:現在讀的是現成的字,可這背后藏著多少個用畫代字的夜晚?高玉寶得有多倔,才把這事做成了?

翻到《半夜雞叫》那章,鉛字里周扒皮弓著腰學雞叫的模樣,竟和老師描述的一模一樣。我攥緊了拳,心里燒得慌:原來以前的長工這么苦,虧得高玉寶記著,哪怕當初只能靠畫,也要把這些苦日子留下來。我指尖劃過“我要讀書”的段落,忽然想起自己能坐在煤油燈下看書的日子——這都是高玉寶那輩人盼了一輩子的日子啊。

書翻了一遍又一遍,書脊慢慢磨軟,我才在扉頁上看見“高玉寶著《高玉寶》”。作者和書名竟一模一樣?我盯著那行字看了半晌,突然拍了下大腿:“這不就是自己寫自己嗎!”原來不是只有英雄的大事能成書,普通人的苦、普通人的倔,哪怕起初只能靠畫,也能變成正經的鉛字。這個念頭像火星子,一下點燃了我:說不定將來,我也能把自己的故事寫下來,哪怕字不多,也是自己的念想。

后來的幾十年里,我慢慢摸清了書里的分量:1951年高玉寶在行軍路上寫入黨申請,滿紙都是畫出來的渴望;北京軍博里存著的手稿,沒一個正經字,卻比任何鉛字都重。高玉寶從放豬娃變成作家,寫了四百萬字,講了五千場演講——我摩挲著泛黃的紙頁,指腹蹭過卷邊的頁角,心里嘆:這人是把“不服輸”刻進了骨頭里,沒學上就琢磨“畫字”,上了戰場還不忘寫故事,這份勁,我得記一輩子。這本書我一藏就是五十二年,紙頁上的每一道折痕,都是我跟著故事揪心、動容的痕跡。

2025年8月23日,氣溫21到29度,風里沒了盛夏的燥熱——今天是處暑。我一大早站在老家二樓的房頂上,初秋的涼風吹起我的衣襟,遠處的稻田泛著淺黃,像鋪了層碎金。望著熟悉的鄉野,我忽然想:秋天要來了,稻穗該沉甸甸的了,可這好日子,是多少人在烽火里拼出來的?目光往下落,正看見書桌靠窗的位置,那本《高玉寶》靜靜躺著,書脊的燙金字雖斑駁,卻還透著股勁。我想起不久后的9月3日——抗戰勝利80周年了,日子越來越好,可不能忘了當年是誰扛住了苦難。風好像懂我的心思,把“自己寫自己”的念頭又吹了回來,我快步走下樓梯,手不自覺摸向口袋里的手機:就今天,把這份與《高玉寶》的羈絆寫下來,先寫散文記過往,再寫詩頌風骨,能把心里的紀念說出來,就算圓了當年的盼頭。

八十年前的烽火早散了,土坯房變成了高樓,土路跑起了高鐵,連自家的老木房也改成了水泥磚房,裝了透亮的玻璃,掛著遮光的窩簾,房頂還辟出塊小天地,種著四季常青的花草,還有日常吃的蔬菜和調味的香料。我指尖在手機屏幕上懸了懸,又看向桌角那本《高玉寶》,心里忽然踏實了:有人說“小學水平”也好,笑“半瓶水晃蕩”也罷,高玉寶當初用畫寫字時,不也沒人信他能出書?這滿頁鉛字背后的抗爭,從來不是“啰哩啰嗦”的絮叨,是前人用“不服輸”換回來的安穩——連房頂種花草的日子,都是這份勁撐起來的。如今重讀這本書,才懂“讀《高玉寶》敬抗戰風骨”就是對時代最好的紀念。暑去秋來有收獲,我便循著這份精神,寫下這首詩:

 

讀《高玉寶》敬抗戰風骨(詩歌)

 

文/羅祖文

 

粉筆灰在陽光中輕揚

老師講起高玉寶的過往

我們仰著脖頸,聽得癡狂

那個不識多少字的兒郎

把鬼勾勒成齜牙模樣

殺字刻成刀架頸窩的兇相

黨似洪鐘,當當敲響執著的信仰

 

1973年的一天,緊攥四毛二

我和堂哥祖華、祖洪奔向都勻書店

《高玉寶》落于掌心之間

這一捧,就是五十二年

紙頁泛黃,藏著歲月的力量

 

山東黃縣的娃,八歲走進學堂

不到一月,求學路便匆忙收場

放豬娃的腳印,踏過泥濘山鄉

“我要讀書”,吶喊撞在門板上

聲浪蓋過校門前的喧嚷

睜眼瞎,摸爬滾打一路闖蕩

十七歲扛槍,奔赴戰場

軍郵袋壓在肩頭,沉甸甸的希望

趕路時逢人就把字來問

1951年,行軍途中思緒長

草根作筆,繪就故事的篇章

連入黨申請,也用心畫滿渴望

這一年,長篇小說在軍報連載亮相

寫書的、書里的,都叫高玉寶,聲名遠揚

 

不會寫字,就用想象搭建文字的房梁

畫周扒皮,畫長工的苦難滄桑

半夜雞叫,撕破黑夜的網

畫中的雞,撲騰著反抗的翅膀

星星在夜空,替黑夜守望

半個窩頭頂著半字的形狀

大嘴咧開,喊出抗爭的聲響

長工的拳頭,攥出破曉的星光

兩副棺材,壓不住骨氣的剛強

在窯廠的煙火中,信念茁壯成長

 

符號在紙頁,列成抗爭的行

眼淚是哭字的標點,滿含哀傷

毛毛蟲爬動,聚成“從”的力量

梨兒守著“里”字,思念故鄉

魚兒游動,擺成“入”字的方向

每一道劃痕,都在呼喊:別忘!

 

北京軍博里的手稿

不是寫成,而是用心血繪成的畫稿

帶著硝煙的味道,汗漬的印烙

1958年9月,北京第一版書閃耀

從放豬娃到人民作家,人生綻放光芒

四百萬字,續寫傳奇的詩行

五千場演講,點亮百萬少年的夢想

毛主席稱贊,這是全軍的榮光

 

抗戰勝利八十載的時光

風里滿是新故事在生長

土坯房變身高樓,挺立四方

土路之上,高鐵飛馳奏響樂章

衛星環繞地球,探索遠方

窮山溝裝滿歡聲笑語的海洋

那些畫出來的苦難,化作前行的力量

正長出千萬個“強”字,鐫刻希望

 

2025年9月3日的風,溫柔又激昂

裹著八十年的光輝,灑在大地上

紙頁的褶皺里,藏著全軍的驕傲榮光

更在青年的心頭,點燃擔當的火光

用才智編織互聯網的網

把事業扛在肩頭,步履鏗鏘

銘記曾經的黑暗,才知此刻的明亮

把力量,種進這片土地的心房,萬世流芳

 

2025年8月23日于貴州都勻邦水栗木寨

 

賞析點評:

在抗日戰爭勝利80年之際,本次系列創作以“紙間烽火里的精神長明”為總領,是一組以《高玉寶》為引、融散文與詩歌于一體的紀念佳作:散文《讀〈高玉寶〉憶史弘魂》以第一人稱串聯“盼書—購書—品書—藏書”的“憶史”脈絡,讓高玉寶事跡與時代記憶落地;詩歌《讀〈高玉寶〉敬抗戰風骨》緊扣散文細節并以意象升華,側重“弘魂”以實現民族精神共鳴,二者通過散文結尾過渡與詩歌場景呼應形成“敘—頌”閉環。全文僅在詩歌后保留“2025年8月23日于貴州都勻邦水栗木寨”落款以避冗余,從題記點題到文、詩分層表達,結構嚴謹、情感連貫,既存生活質感,又凸顯“銘記歷史、傳承精神”的核心主旨。 

打鐵先得本身硬,弘揚人民抗戰精神,當今勞動不能少。圖中是作者羅祖文在故鄉老家——貴州都勻綠茵糊街道邦水栗木寨創辦的“邦水栗木寨羅氏產業基地”干活時的留影:勞作間隙稍歇,手捧水杯暫解疲憊,身后是鄉土間的產業光景,身前是對“以勞動承風骨、以實干傳精神”的踐行,讓抗戰精神里的“不服輸”,在當下的田間地頭、產業實踐中落地生根。

圖片2

作者介紹:羅祖文,又名彭應文、彭萬文,貴州都勻綠茵湖邦水村(栗木寨)布依族,60后中共黨員,大學專科學歷。系貴州省散文學會、都勻市作家協會會員。曾任職于墨陽完小、墨沖區教育辦、都勻三小、都勻市創建辦(后為市精神文明建設中心),擔任區(鎮)語數體教研員、鎮教育工會主席、市創建辦信息科科長。兼任都勻市政協七屆委員、市教育工會宣傳委員、市教師閱讀寫作協會副秘書長、都勻晚報通訊員、貴州省中等師范函授學校墨沖區中函班主任、陸軍預備役營部書記。2000、2004、2008、2014年先后借調至墨沖鎮政府、都勻市委宣傳部、市教育局、黔南州委組織部。獲國家體育總局與教育部聯合表彰、中國教育學會“優秀農村中學語文教育工作者”及黔南州“宣傳思想工作先進工作者”等稱號。2021年退休。在國家、省、州、市級媒體發表作品2000余篇,兩度獲評都勻市作協“優秀會員”(2020—2023年度為唯一獲得者)。

 

(注:本文已獲作者授權發布)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亚洲综合激情九月婷婷| chinese麻豆自制国产| 午夜dj在线观看神马电影中文| 成人777777| 欧美视频自拍偷拍| 日本激情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久久久久97| 人人爽人人澡人人高潮| 国产日韩在线视频| 成人h在线播放| 欧美乱人伦视频| 精品香蕉一区二区三区| 51影院成人影院| 久久99精品久久久久久| 亚洲第一页在线播放| 国产午夜无码精品免费看动漫| 女人让男生桶的视频免费| 桃子视频在线观看高清免费视频| 老司机午夜免费视频| 99re6这里有精品热视频在线| 久久综合国产乱子伦精品免费| 出包王女第四季op| 国产特级毛片aaaaaaa高清 | 日本高清色www网站色| 三级视频在线播放线观看|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欧美| 免费A级毛片无码免费视频| 国产在线一区二区| 国产精品无码无在线观看| 成人伊人青草久久综合网破解版| 欧美任你躁免费精品一区| 用我的手指搅乱我吧第五集| 被三个男人绑着躁我好爽视频| 2019av在线视频| av无码a在线观看| 丁香六月婷婷综合激情动漫| 久热免费在线视频| 亚洲人成在线播放网站| 伊人任线任你躁| 免费黄色小视频网站| 另类国产ts人妖系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