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順口思痛
作者:謝志
旅順口,是中國百年屈辱的一道傷口,什么時候觸碰它,都會疼痛、滴血……
一
暮春晴日,海風輕拂,慶幸碰上一個登高遠望旅順口的好天氣。
上到不算太高的白玉山,俯瞰旅順口,但見綿延的青山,將港灣擁抱在懷里,碧藍的海水,波光粼粼,時而有嗚嗚的汽笛聲傳來,可見成群海鷗追逐著的輪船慢悠悠地駛過,象征和平的鴿子在天空中飛來飛去,景區(qū)游人如織,安寧祥和。然而,你可曾想到,有多少被強盜擊落的歷史碎片,至今還靜靜地沉睡在那冰冷的海底,時不時還泛起我們記憶的波瀾……
二
大連旅順位于遼東半島最南端,與山東半島隔海相望。這個瀕臨大海的半島,書寫了半部中國近代史,而旅順口就是這半部近代史開篇的地方。那浸泡在苦澀海水里的旅順口,就是航道不足百米的出海口,僅可通過一艘軍艦,兩邊的山,如雄獅上下兩腭緊扼險要,一夫當關(guān),萬夫莫開,故原名叫“獅子口”。公元1371年,明朝定遼都衛(wèi)指揮使馬云、葉旺率艦隊登陸,因旅途平順,逐將此地更名為旅順口。歷朝歷代,數(shù)不清的官兵、商賈、探險者在這里停留或路過,更有沙俄強盜與日本倭寇覬覦著它,無時無刻不為企圖獲得它而費盡心機,蠢蠢欲動。
旅順口的痛,或者要從鴉片戰(zhàn)爭開始閱讀,又或者要更早一點,從外國使臣來朝不肯給乾隆下跪說起,但真正讓中國威風掃地、顏面丟盡的卻是120多年以前的那場甲午戰(zhàn)爭。那時,慈禧大媽的一班謀士如李鴻章等,雖是昏庸之輩,但也不全是白吃干飯的,他們早有覺察,中日之間早晚會有一場廝殺,于是,耗銀子數(shù)千萬,歷時十余載,提前在旅順口大興土木,建造船塢、炮臺,購買軍艦、火炮和彈藥,駐守清軍15000余人,重金打造了一座北洋重鎮(zhèn),大有拒虎狼于國門之外的架勢。
三
1894甲午年冬,強盜真的來了,當初清廷遺老們算計過的那場戰(zhàn)爭終于不期而至。那天,凜冽的寒風掠過旅順口的海防炮臺和千年不凍的港口,日軍強盜從“獅子口”入來了,向旅順發(fā)起了進攻,如果說明朝時的倭寇,只是偷偷地竄入中國沿海干些偷雞摸狗的勾當,那么這回日本人就是打著“旭日旗”,明目張膽地侵略來了。
由于清政府的投降主義和指揮無能,加上諸軍聯(lián)絡(luò)不暢,將士缺乏固守信心,旅順立即陷入了孤立、絕望的境地。盡管清軍徐邦道、鄧世昌等愛國將領(lǐng)率軍奮力血戰(zhàn),終因寡不敵眾和缺乏彈藥而全軍殉國,諸多的陸上戰(zhàn)斗,清軍也是全敗,旅順口終被日軍占領(lǐng)。沒有誰會料到,表面銅墻鐵壁,號稱“遠東第一軍港”的旅順口,竟像紙糊的公仔,一捅即破。
接著,日本兵將這座美麗的北方城市變成了一個慘絕人寰的屠場,在人哭鬼叫的四天三夜里,有二萬多名無辜平民慘死在日寇的刀槍之下。據(jù)說大屠殺之后,僅剩埋尸的 36人幸存(也有記載說死剩幾百人)。日寇在南京的大屠殺和奸淫、放火、搶劫等血腥暴行無人不知,而在旅順的大屠殺卻鮮有人知,我也是到了旅順口,才知道日寇的祖先,早就在中國開始殺人如麻,罪惡累累了。
據(jù)幸存者回憶,日軍進入旅順后見人就殺,在家里住的人也都被殺,道路上都是死人,有的被砍掉腦袋,有的被割去雙耳,有的被挖去雙眼,小孩子被釘在墻上,婦女被奸污后割腹開膛,整個旅順陷入血泊之中,死尸堆積高達數(shù)尺。一位紐約記者目睹了日軍的屠殺,記錄到:“早上我在街上穿行,不論在哪看到的尸體都是被撕碎或被砍碎,就像野獸撕扯過的那樣,被殺死的人疊臥在路的中間,眼中流出的眼淚已經(jīng)結(jié)冰,凍僵的血塊掛在傷口上。”
四
甲午年那一戰(zhàn),清政府盡管賠光了國庫,天然良港旅順口仍然沒有離開過日、俄帝國虎視眈眈的視線,因為它實在是太美麗、太誘人、太具戰(zhàn)略意義了。沒幾年,北邊的沙俄首先等到了機會,原因是清政府引狼入室,讓他們的軍隊幫忙鎮(zhèn)壓義和團,誰知事情搞定后,沙俄卻賴著不走了,妄圖永遠霸占旅順口乃至整個東北。狗見骨頭,尚且吵吵鬧鬧,更何況東北是塊大大的肥肉?曾經(jīng)占領(lǐng)旅順,后來又迫于國際壓力而退出的日本軍國,發(fā)死誓要在沙俄的槍口下奪食,主戰(zhàn)場就在離旅順口不遠的東雞冠山,史稱“日俄戰(zhàn)爭”,日本人稱“日露戰(zhàn)爭”。
坐落在旅順市區(qū)東北面的東雞冠山,因山勢連綿起伏,形似雞冠而得名。寒冬剛剛退去,山上的植被還有點稀疏,我們沿著還算平緩的盤山公路漫步而上,可見道路兩邊鋪展著許多戰(zhàn)爭遺跡石碑,它告訴游人,這里是什么大炮的陣地,那里又是什么駐守高地等,最具陰郁戰(zhàn)爭記憶的,就是那座環(huán)山建造的北堡壘,龐大而厚重,蟒臥在山坳中,全身無處不彈孔,恍如爆米花般密密麻麻地布滿壘墻的外壁,這些深深淺淺的罪惡彈跡,記錄著日俄野狗般廝咬的慘烈,也成了侵略者蹂躪踐踏中華國土的罪證。
那座沒有一條鋼筋,由沙俄從國內(nèi)運來的“紅毛泥”(水泥)與鵝卵石混合打造的北堡壘,是沙俄在東雞冠山的防御主工事,其擋壁有兩個人高,厚度差不多1米,一般的炮彈對它只能留個小窟窿。我們從堡壘的大門進入,沿著陰暗的坑道往里面行走,可見軍官室、電話室、彈藥庫、電力網(wǎng)、護壘壕和上下兩層的兵舍等設(shè)施,一個洞連著一個洞,環(huán)環(huán)相通,猶如進入了地下迷宮,可以想象,這樣浩大的工程,需要多少勞工肩扛背馱才能完成?在粗糙壓抑的坑道里,至今還留有密密麻麻的指印,那是中國勞工鐫刻在東雞冠山上血淋淋的印記。當年工事完成后,為防止泄密,沙俄將1000多名勞工騙上軍艦,炸艦滅尸于旅順口外海。
沿著坑道行走,我們還看見一座長方型錐狀的青色花崗石碑,碑上雕刻著日文:露國少將康特拉琴柯戰(zhàn)死之所。這是日本人為戰(zhàn)死的沙俄將軍立的碑。碑文里的“露國”,是暗指沙俄。日本自稱是不落的太陽,太陽一出,露水就消失,“露國”自然就沒有了。日本人立的這塊碑,不是悼念,而是對沙俄的侮辱,由此可見日本人的狂妄和奸詐。
那場曠日持久的日俄火拼,最終,在日本天皇死命令要打贏的瘋狂叫囂中,日軍使用了包括毒氣在內(nèi)的各種駭人手段,以戰(zhàn)死8萬多人的沉重代價,將沙俄攆出了旅順。這時,美國人又充當“好人”來了,讓戰(zhàn)敗的沙俄將在旅順的所有好處,全部打包轉(zhuǎn)讓給了日本,而軟弱無能的清政府,窩囊到?jīng)]有一點脾氣,眼睜睜地看著大好山河任由強盜瓜分。此后的40余年,旅順成了日本的殖民地,直至二戰(zhàn)結(jié)束才收回。
為彰顯勝利,并為那些狂熱效忠天皇而陣亡的鬼子招魂,日本人不遠千里從東瀛運來堅硬的石料,在白玉山頂建起了一座塔,取名“表忠塔”,其造型,又尖又圓,就像一顆豎立著的巨型炮彈,其外表,是日本兵軍裝的土黃色,其丑態(tài),無疑是東瀛人在中國土地上超級露骨的武力彰顯。這座龐然怪物,里面曾裝著陣亡鬼子的骨灰,“文革”時,“紅衛(wèi)兵”算做了一件好事,給毀了。因為陰氣太重,從這里經(jīng)過的游客,都不愿停留,更沒有人在這里照相。
五
彈子揮間,歷史的車輪輾轉(zhuǎn)前行到了二戰(zhàn)末期,肯定是前世有仇,冤家又在同一個地方遇上了,只不過時序更替,物是人非,對打的雙方,已是他們的后一代或后幾代人了,然而,上回戰(zhàn)敗的俄國人,今次卻是贏家,他們以摧枯拉朽之勢全殲70萬日本關(guān)東軍,盡管天皇無奈宣布投降,但俄國人為一雪40年前的恥辱,并沒有收手的意思,還準備按照原來的作戰(zhàn)計劃打到東京去,大有將日本國從地球上抺去的架勢,后來美國人出面干預,蘇軍才在朝鮮“三八線”收住了進攻的步伐。
東北全境解放后,蘇聯(lián)人不堪面對那段被日本人打敗的歷史,要拆除白玉山頂?shù)摹氨碇宜保笠蚣夹g(shù)原因沒拆成,便鏟去了“表忠塔”三個字。據(jù)說,旅順人也曾經(jīng)要拆除此塔,周恩來說,那是歷史,塔才得以保留。后來旅順政府將其重新命名為“白玉山塔”,以警醒世人,勿忘國恥!
在旅順口靜謐的港灣旁,同樣矗立著一座蘇聯(lián)紅軍撤離時興建的勝利紀念塔,與遠處的“白玉山塔”遙遙相對,好像隔著蒼桑歲月,昔日的宿敵還在注視著對方,最讓日本人鬧心的北方四島,至今仍被俄羅斯“代管”著,歸期渺渺……
當年的蘇聯(lián),實話實說是幫了中國許多忙,最大的功勞是幫助趕走了日本人,如果蘇聯(lián)不出兵東北,中國的抗戰(zhàn)不知還要抗到猴年馬月,但客觀的回看歷史,蘇聯(lián)人也確實不是省油的燈,日本人留在東北的煉鋼、采煤、發(fā)電等大量工業(yè)裝備以及其他物資,幾乎被蘇聯(lián)人拆卸運走席卷一空。面對老大哥的作派,當時毛澤東特派主持東北工作的劉亞樓也無可奈何,毛澤東聽到匯報后說,人家?guī)土四愕拿Γo點小恩小惠吧。可見,當時毛澤東對中蘇關(guān)系的寬容和大度。東北全境解放10年后,蘇軍才依依不舍地離開,任人宰割傷痕累累的旅順口,在60年后終于回到了祖國的懷抱。
六
百年以來,中國積貧積弱的日子,隨著改革開放一去不復返了,但國人始終沒有忘記那段任由列強蹂躪、殖民、屠殺的屈辱歷史,痛有多深,恨就有多深。據(jù)導游說,旅順不待見日本人,他們?nèi)刖陈庙槪瑫粚彶榈锰貏e嚴。在旅順,你幾乎見不到日本人,如果旅行社和導游私自接待日本人,會被吊銷執(zhí)照;在一些被承包了的景點,還寫著“拒絕不承認侵華歷史的日本人入內(nèi)”的牌匾,明確不歡迎日本人。
飽受戰(zhàn)爭傷痛的云南騰沖,同樣不待見日本人。2024年11月8日,騰沖鑫際洲溫泉酒店拒絕日本游客入住,搞到女導游與酒店工作人員發(fā)生爭吵,酒店工作人員也因此拉響了警報,讓女導游帶著日本游客“滾”。酒店訂房詳情頁面,早就印著“本店無法接日籍游客入住”的字樣,并不是臨時起意拒客,而是早就有這規(guī)矩。抗戰(zhàn)時期,9000多名遠征軍陣亡在云南騰沖。酒店回應稱:政府沒有規(guī)定不接待日本人,但是騰沖上到80歲的老人、下到8歲的小孩,他們骨子里都有愛國情懷,所以民間不接待日本人。
雖然這些都是民間行為,但由此也可以看得出,這些飽受傷痛的城市,對日本人的厭惡程度有多深。當然,在民族復興的進程中,我們不會將同樣的痛苦帶給別人,也不會將自己的發(fā)展建立在犧牲別人利益的基礎(chǔ)上,我們只是知恥進取,奮發(fā)圖強,不想讓歷史的悲劇重演。
七
凝望旅順口,就像在閱讀那半部中國近代史,每一頁,都有痛、有恨、有屈辱,每一章,歷史都在詔示我們,在世界的舞臺上,永遠是弱肉強食,弱國沒有話語權(quán),窮國就會挨打,只有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世界才會用正眼看我們!
(注:本文已獲作者授權(quán)發(fā)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