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心中的民族英雄
作者:羅迦瑋(布依族)
不知從何時起,吃完晚飯后在家閑著無事,我喜歡看上了抗戰片。民族危亡時的同仇敵愾,時常震撼并感動了我。
或許是平時生活的平淡,需要一種激情的鼓舞。我的“追劇”不同于年輕人,早已過了卿卿我我、談情說愛的年歲。一種歲月的滄桑,讓我在歷史的過往中有了許多的感慨和共鳴。我會為英雄慷慨的大義而振奮,為百姓慘遭的蹂躪而揪心……唯有的解恨和痛快,就是機槍突突突地掃向了鬼子,粉碎了侵略者的野心和狂妄!
民族危亡之際,愛國不分老幼。小兵張嘎的故事,從初中時代開始就已經深入了我的骨髓。當年雖因物質條件匱乏而文娛生活范圍有限,但花上兩分錢,在街邊的書攤上就可入迷地看上圖文并茂的小畫書,已是一件神往的快事,既滿足了好奇心、長了知識,又得到了心靈的陶冶?!缎”鴱埜隆返墓适?,便是我從中得到的一大收獲,講述了河北省保定市張嘎子在老鐘叔、羅金保、錢隊長和奶奶的引導下,成為一名名副其實的八路軍戰士的人生經歷。以致后來看上了電視連續劇,都還會沉浸在其中,余興不了。想必是一種精神的“”魂”讓我入了迷。
這種精神的魂,就是民族的大義和大愛,融入了仁人志士的血脈,造就了一個又一個感天動地的英雄形象,成了我們心中敬仰的豐碑。雖然當時年少的我尚不知道英雄這兩個字的深刻含義,但對小兵張嘎的崇拜,已在心里烙下了終身難忘的印記,像他一樣的成長已成為心里默默的向往,伴我走過了青春的歲月。
直到大學畢業后走上了工作崗位,時代的進步和生活的體驗,讓我對歷史和往事有了更加深刻的認識。我們的民族飽經了磨難,民族的解放和今天的和平盛世來之不易。民族的復興還需要仁人志士的前仆后繼和全國人民的共同打拼。體現一個國家和民族精神的英雄人物還需要在時代的風雨中層出不窮,以先進的引領激發全民的浩然正氣和奮斗志向蔚然成風,讓我們的民族有了明天更加美好的希望和更加強盛的信心。這種精神的動力,就是我們不可或缺的精神鈣質,能讓我們的民族永遠屹立于世界的東方而笑傲天下的風云。
不忘革命的傳統,不忘歷史的滄桑。做一個有良知、懂得感恩的華夏子孫,“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理想和抱負,萬萬不能在物欲橫行的喧囂中悄無聲息地遺棄。家國的情懷,永遠是我們的立世之本,沒有國哪有家的警示,已是歷史給予我們的深刻告誡。
來源于生活的影視等文藝作品,應成為時代正能量的“鼓”與“呼”,讓人們能夠從中陶冶情操,明辨事非,振奮精神,修正人生努力的方向。在生活的現實中,人們都知道一句民間的諺語,叫做“禍從口出,病從嘴入”。我們需要的精神大餐,無疑是積極向上的正能量才會有益于我們的身心健康,提高我們的精神境界。我常感動于優秀的抗戰影視作品,連看幾遍都還會讓我為之振奮的《亮劍》,已是心中的至愛和浩氣的長存。
在抗擊入侵的殘酷戰場上,面對瘋狂而不可一世的日軍特工隊,李云龍一句“面對強大的對手明知不敵也要毅然亮劍。即使倒下也要成為一座山一道嶺。”的“亮劍精神”,在絕境中鼓起了戰友們超凡的勇氣和魄力,歷經慘烈的戰斗和流血犧牲,最終把惡魔全部殲滅。一系列英雄人物的塑造真實而感人,勇于亮劍、不怕犧牲的大無畏精神,來自于艱苦卓絕的戰爭環境,凝聚了軍心,團結了民眾,震撼了人心,氣吞了山河。讓我們在熱淚的揮灑中,看到了民族抗戰終將取得勝利的希望,看到了民族振興必將如愿的未來……
歷史已經證明,我們飽經磨難的中華民族,從革命走向勝利,需要中國共產黨的英明領導,需要無數英雄人物的精神感召。這已經是不可動搖的根本和必須堅守的民族之魂。
我沒想到自己閑暇時看上的抗戰電視劇,竟會讓自己在無意中獲得了力量的振奮,找到了自己的精神食糧,沒有把閑暇的光陰虛度在你輸我贏的麻將桌上,已是一種自我的“清高”和欣慰了??梢恍啊崩兹恕钡碾娨暽駝?,也會讓我難以舒展自己的心懷。是否篡改了歷史的真實暫且不說,什么手撕鬼子的超乎尋常,已把英雄人物虛化成了武功蓋世的“超人”。甚至還讓靚女穿著超短裙在戰場上沖鋒陷陣、抹上了發膠經歷了生死拼殺的俊男依然絲發未亂,種種不接地氣的編造和裝扮,反而抹殺了英雄人物的光輝形象,傷害了同仇敵愾的天下民眾,愚弄了我們的后代,誤導了我們的后人。
我們崇拜英雄,不等于神化英雄。我們美化英雄,不等于粉飾英雄。英雄都是有血有肉有骨的平凡人,其不平凡之處,在于默默的無私奉獻和關鍵時刻的挺身而出。在于為了革命和事業的成功不惜拋頭顱灑熱血。沒有苦的煎熬、血的洗禮,哪有英雄不同凡響的先進事跡?!想一想解放戰爭中手舉炸藥包炸掉敵人橋上碉堡的董存瑞,抗美援朝戰場上用血肉之軀堵住敵人瘋狂槍口的黃繼光,還有和平時期一輩子做好事卻不留名的雷鋒,他們的英雄壯舉和先進事跡可歌可泣,已深深地根植在人民的心中而永垂不朽!
平凡的人生最真實,真實的事跡最感人。英雄事跡的可學可做,英雄精神的可追可及,充分說明了平凡中的偉大在于英雄的崇高,偉大中的平凡仍不失英雄的本色。值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之際,受到表彰的29名“七一勛章”榮獲者,從百歲老人的意志彌堅到正值芳華的年輕有為,從硝煙彌漫的戰爭到邊關的戍守,從三尺的講臺到科學的高峰,從農村到城市,從工人到農民,都是以不忘初心的傳承和弘揚,讓自己平凡的人生有了不平凡的意義,成為人們仰望的英雄輝映日月,必將引領時代的潮流奮勇向前!
我從小就仰慕民族的英雄,即便自己成不了英雄,也應該保持做人應有的初心和良知,在平凡的生活和工作中盡心盡力。“英雄不問出處,富貴當思原由”。我心中的英雄和身邊的先進,都是我學習的榜樣。我飲水思源的感恩,在于盡好自己的職責和義務,不得有愧于自己的工作和生活,不得有愧于時代的召喚和引領。
愿我八小時以外的追劇,能緊緊地跟上時代的潮流,不忘歷史的教誨,把偉大的愛國主義精神和民族的英雄鈣質自覺地深入心中,鑄成我靈魂的自信和驕傲!
【作者簡介】羅迦瑋,男,布依族,1964年12月生,貴州安龍縣人,畢業于貴州師范大學物理系,系中國電力作家協會會員、貴州省作家協會會員、黔西南州作協常務理事。有作品入選中國作協主編的《新時期中國少數民族文學作品集·布依族卷》,作品散見于《民族文學》《十月》《人民網》《中國民族報》《星星》《貴州作家》《貴州日報》《廣西日報》《脊梁》《詩選刊》《天津詩人》等報刊網站,著有詩集《歌聲漂泊》、文學作品集《心路歷程》、散文集《人生點滴》,分別獲貴州省第七屆、九屆、十一屆“新長征”職工文藝創作詩歌、散文類二、三、一等獎。
(注:本文已獲作者授權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