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網

首頁 > 散文 > 正文

當年,我們的趕考

當年,我們的趕考

 

作者:盧月文

 

又到一年一度的高考時節。這期間,家長不寧,考生著急,就連社會各界也統統為高考讓路和盡可能地服務。武警站崗,交警管制,公安維持秩序,出租車司機免費接送考生,路過考場的車輛也自動禁笛。開考前一小時,各考場門前車水馬龍,人頭攢動。考前十幾分鐘,家長及閑雜人等自動離場,交警封路禁車,武警盤查證件,一切都在為學子們創造一個安靜的考試環境,這叫同樣是高考出來的我羨慕不已,也不得不嘆社會進步之大。

四十多年前我們參加高考,雖沒有古代學子們趕考的千里之程,但也有百多里之遙;沒有古人的風餐露宿,但也不像現在的孩子們高考時的特殊待遇;沒有發生可拍案的傳奇故事,只是現在想來,我們的趕考過程也很有意思。

當年高考的考場是設在距我的老家約180華里的縣城。到縣城有兩種途徑,一是乘坐長途汽車,單程 7毛錢,一是騎自行車。為保證按時參加考試,所以必須提前一天趕到縣城,找考場,尋住處。如果乘車,往返車票加上吃住的費用得幾塊錢,現在看來幾塊錢不值一提,但當時卻是一筆不小的數目。我們用一組數據來說明:到縣城乘車往返的路費是1.4元,乘車參考的話,需要在縣城住三天。住宿費即使是車馬店三天也需要3塊;三天共吃9頓飯,每頓省的吃也得吃兩個饅頭,每個饅頭是5分錢2兩糧票,三天需9毛錢,這樣三天下來共需5塊多,加上不可計花費,至少也得7到8塊錢。如自帶干糧騎自行車,則只住兩晚,第三天下午考試結束后即可返回,這樣就可節約4到5塊。       

當時的農業社,一個壯勞力勞動一天的工分為一個工,年底核算時,一個工分的紅利是5分到1毛錢。按1毛計算,這7塊錢得一個壯勞力頭頂烈日或身披嚴寒干70天。這指的還是正常年景,倘若遇天旱或雨落的災年,那么這7塊錢的收入需要更長的時間。

長期以來,我們的認知是,農村的落后、農民的貧困是本該如此,然而,當你梳理一下共和國的建設史便會發現,從建國開始到78年實行改革開放,共和國用了短短二十多年的時間,便由一個農業大國迅速進入工業文明,躋身于世界八大工業強國。這在包括歐美資本主義國家在內的世界各國的發展史上是個奇跡。但是,這工業體系建立的資本來源,則很少有人知道絕大部分是中國農民貢獻的。據中國人民大學的一位教授統計,截止改革開放的1978年,中國工業的固定資產總值是1200個億,這1200個億中,國家從農民身上提取的勞動剩余就多達900多個億,由此可見,中國農民為奠定共和國的經濟基礎是做出了巨大貢獻的。這才有了勞動一天僅僅只有甚至不到1毛錢的收入,以至于我們參加高考的幾塊錢食宿旅費不得不精打細算。

參加高考的同學中,家境好點的,亦或是家里重視的,家長一定會想方設法給帶足食宿路費,讓乘長途車參加考試。家庭困難的同學,只好自帶干糧,騎自行車趕考。

不要小看這180里,現在是柏油路,開車也就一腳油門幾十分鐘的事。當年是一條不寬的砂石公路,路面被車輛碾軋的凸凹不平,活像洗衣服的搓衣板,我們稱作搓板路。汽車行駛不僅一路顛簸,而且蕩起的砂石塵土一路尾隨著汽車,車過后,塵土依然飛揚幾百米不落。當年長途汽車的窗戶是推拉式的,密封不好,甚至破損不堪,到達目的地時滿身都是塵土。騎自行車則更是一步一顛,還要時不時的在汽車蕩起的塵土中穿行,到了縣城無一例外的灰頭土臉。

45年前的1978年7月初,即臨考的前一天,為了省錢,我們幾個發小及幾位同學相約,從老家騎自行車出發。

當時的所有行囊是,一個書包,裝的是數理化、語文課本、手抄本的政治復習資料、七八個月餅大小的玉米面烙餅和腌咸菜,再就是3塊錢3斤糧票。

早七點多,乘天氣還算涼爽我們出發了。

剛出發的時候,十幾個人一路說笑著,還時不時地或雙手脫開車把展示一下車技,或飆一會兒車,有時候還要猛追一會兒汽車。或許是年輕人心性,沒有要騎行180里的惆悵,也全然忘記了趕考的壓力,似乎只是一次“郊游”。但七月熱風似火燒,沒騎行幾十里,已是汗流浹背。漸漸地大家就像路旁毒日下曬蔫吧了的莊稼一樣,只剩下呼哧呼哧的喘息和自行車吱吱扭扭的摩擦聲。

途經一個個村莊,有三五個或十幾個認識的不認識的同樣騎自行車趕考的青年,慢慢匯集成幾公里長的約100多人的趕考大軍。頭頂的太陽灸烤著這支穿著破舊、行色相似的隊伍,在這漫長的“征途”上,形成了一道不算亮麗但絕對是引人注目的風景線。

天的風云沒變,但自行車的禍事卻不斷。一路上,不是這個的自行車鏈條斷裂就是那個的爆胎,每每此況,大家只好一塊推著到就近的村莊修補,嚴重影響了“行軍”速度。直到下午約一點多到達了離縣城約20多里的一個水渠旁,又累又餓又渴但卻勝利在望的我們,才癱坐在水渠上的幾顆小樹下稍事休息,開始“共進午餐”。

由于沒有遠行的經驗,所以既沒備水杯(其實也是沒有水杯可備,)也沒帶筷子。陸陸續續趕上來的考生,拍拍塵土依渠席地而坐。或許都是年輕人容易溝通的原因,也許是共同趕考的“相憐”,一路走來的百十來號人,自然就熟絡起來。大家各自拿出自己的干糧,互相謙讓著穿換著吃。除了幾個同學的是玉米面摻和了白面烙的餅顏色淺一點外,幾十人差不多都是清一色的金黃色。如果說有點區別的話,那就是圓錐形的窩頭和沾了點油烙成的玉米面餅。如果說還有不同的話,就是有幾個同學的窩頭或餅里摻和了點糖精,吃的時候稍稍順口而已。

午時三刻,氣溫達到了一天中之最。毒熱的太陽就連我們的唾液也蒸發干了,以致一口干糧吃進嘴里咀嚼半天就是咽不下去,沒辦法,只好用手捏幾條咸菜絲就著吃。干渴難耐,便扒拉開渠里水面上漂著的綠苔用手捧著喝。后來,每每看到電影《上甘嶺》里志愿軍戰士在坑道里吃干糧的情景時,喉嚨里總是感覺又干又澀。

就著渠水沒吃幾口干糧,不遠處的人群突然騷動起來,原本散落的人群幾分鐘就擠到了一起,原來,有三個考生或躺或爬,臉色煞白,滿頭大汗,其中一個嘔吐不止的是我的同學。這突如其來的變故叫大家不知所措。幸好一路上一個身體強壯的、我們稱作“大個兒”的小伙,一邊告訴我們這三個人是中暑了,一邊招呼幾個人把病人抬到樹蔭下,脫下襯衣在渠里蘸了水,分別把水擰到病人頭上后,飛快地跨上自行車向著縣城的方向急馳而去。這時候,不管認識不認識的,互相招呼著,有幾個脫下衣服為病人扇風,有幾個按照大個子的辦法,用衣服蘸了渠水擰到病人身上。大約半小時后,大個子一手托車把,一手緊握著藥盒飛馳而來,把自行車一甩,顧不得擦把汗,把藥分別灌進了病人嘴里。一個小時后,三個病人才漸見好轉。松了一口氣的我們,紛紛向大個子投去了感激贊許的目光。幾十年后,每每談及高考,當年百人騎行趕考、渠上穿換“進餐”、照顧中暑“同年”的情景歷歷在目,當年嘔吐的、后來成為國企高管的我的同學更是感慨不已。遺憾的是,我們至今不知道大個子的姓名,只是,時間過去幾十年了,然大個子的形象不曾模糊過,依然是那么高大!

有道是,人不遠行,不知世界之大。當進入縣城的那一刻,我才知道了原來還有比我們公社所在地的村莊還要大的地方。當時的縣城不像現在馬路寬闊,高樓大廈林立,那時樓房還很少,但一眼望不到邊的一排排整齊排列的四合院磚瓦房,自行車走上去居然沒有聲響的柏油路,那么多悠哉悠哉騎自行車的人們,飛馳的摩托車,穿梭不斷的各種汽車,十字路口變換的霓虹燈,這一切的一切,足以讓第一次從偏僻鄉村進城的我感到世界原來這么大。特別是二層樓的商店,比我見過的最大的建筑——我們公社氣勢宏偉的二百貨氣勢還要宏偉。我隱隱覺得,世界上可能還有比縣城還要大的城市,聽說過的北京,是否比比縣城還要大的城市還要大?沒有詩,但遠方卻就此植入了我的思想深處!

各地趕來的近萬名考生,叫縣城平添了熙攘。在確認考場的人群中,遇到了先到的同學。在同學引領下,我們一行幾十人租住了就近的幾間民房。十個人一個屋,房租是一晚3塊錢,這樣我們每人每晚出3毛錢。沒有被褥,沒有枕頭,也沒有開水。房東是五十多歲的老兩口,看上去很精明。當有同學提出被褥的要求時,老兩口一臉的不屑,一副愛住不住的樣子,告訴我們要被褥也可以,但必須是被褥枕頭有一件多加3毛錢,開水一壺再加2毛錢,否則“愛你”沒商量。為了省錢,我們只好裸睡,口渴了就嘴對著自來水籠頭吹。

好熱的夜,院內屋里被騰騰熱氣籠罩,我們只好坦胸露肚,頭枕著書包躺著。如果關門,那么無疑是在蒸籠里睡覺,如果不關門,則各種小咬悄沒蔫兒地沒準叮你身上什么地方,防不勝防,只好半掩著門。好在玉米面餅是個好東西,不僅抗餓,就上咸菜再用涼水送下,會很快產生沼氣,這沼氣在肚里擰來擰去,便從“后門”排出體外,還會發出各種此起彼伏的響聲,也許是這“沼氣”加汗臭的味道太濃烈,自然成了一種熏香,小咬也受不了,或許是大家太累了,在沒感覺如何熱和怎么咬的情況下便呼呼入睡了。

誰知中午考完試回到租住的院子里時,一進院,便被房東數落了個狗血噴頭。原來,半夜起夜的伙伴,就站在半掩的門里把尿撒在了門口。房東指著門口一大灘尿漬氣憤地指責我們究竟是農村人,不講究,沒規矩,成不了氣候。氣到極處,不堪的語言也冒出來,最后責令我們清理干凈,否則滾蛋。初出茅廬的這群小后生,還真的沒見過世面,自覺理虧,只好洗耳聽之任之清理之拉倒。殊不知,就是這群不講究,沒規矩,成不了氣候的農村小后生,一個月后,將有不少人“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特別是經過十幾年的努力打拼,這群人里,有很多人成為了科學家、工程師、國企高管、全國知名院校領導,行政級別上,上有廳級干部,中有主政一方的“封疆大吏”,下有挑大梁的科處級官員。古人的話沒錯,“白衣出公卿,”“莫欺少年貧!”

考試的最后一天中午,因為就剩下下午考政治了,所以,身心相對來說放松了。受一個伙伴蠱惑,我們一起來到了一個專營面食的小飯館。看價格,一碗素面是8分錢,肉面是1毛2分錢,這是我有生以來第一次下館子。一方面是父母勞作的艱難,一方面是擋不住的誘惑,權衡再三,在盤點了身上的資金后,狠了狠心,點了一碗素面,一碗肉面。吃了兩天咸菜玉米面餅之后的面條,這在我們只有在過年過節和生病時才能吃上的的美味,太香了,以致連頭都顧不得抬,眨眼的功夫就碗底朝天了。有伙伴似有不足,向老板要了一碗面湯,然后倒上醬油,拿出剩下的玉米面餅,一口餅一口湯,吃喝的也還津津。有他打樣,我們如法炮制,面湯加醬油,味道相當不錯到好極了。

人一生有很多難忘的第一次,這第一次下館子,那素面、那肉面的香甜,那面湯兌醬油的好喝,叫我幾十年了依然記憶猶新,而且至今對醬油仍然是情有獨鐘,以致現在燴菜、炒米飯或熬蛋湯,都少不了醬油!

考試結束了,帶的干糧吃完了,館子也下了,心理壓力解除了,我們一身輕松打道回府。

盛夏的天黑的晚,這180里的歸程不在話下,我們十幾個人重新上演了來時說笑、打鬧、飆車的一幕。然而天的風云不測了,我們剛踏上返程時還是晴空萬里,誰知騎行了近百里時,老天從西北天際發射了濃濃的黑云,這黑云遮蔽了太陽,天一下子就暗下來了,而且這云噴發的很快,一會兒就穿過了我們的頭頂向遠方蔓延,緊接著,一道閃電過后,嘎啦啦一聲炸雷,震落了一天瓢潑大雨。僅僅幾分鐘后,路面的積水越積越多,松軟的砂石粘的自行車無法轉動,我們只好抗著自行車前行。或許也是“因果報應”吧,人騎車很輕松,但車“騎”人卻是太不爽了。

閃電越來越頻,雷聲越來越響,雨越來雨大,路越來越滑,好不容易挪到路旁一顆樹下,我們攢到一起,一邊避雨一邊稍作休息。正當我們一籌莫展的時候,一輛拉著半車青草的馬車一路顛跑過來。車把式“吁”的一聲停下車,急切地對我們喊到“不要在樹下避雨,小心雷電”。待問清楚我們的情況后,告訴我們,前面不遠處就是他們村,讓我們跟他走。喜出望外的我們,抗著自行車,一步一滑艱難地跟進。終于挨到村里后,車把式把我們領到了生產隊的飼養院,顧不得卸車,開了鎖讓我們進去,然后抱來一捆干柴立刻升火。告訴我們先烤干衣服,并讓我們等他。大約一小時后,雨停了,車把式擔來一擔水桶,原來是一桶粥和一桶窩頭。后面跟著的他兒子抗著幾床被子,手里提的一包碗筷。望著這金黃的小米粥和同樣金黃的窩頭,不爭氣的肚子“有失體統”地“咕咕”個不停,但一壺開水尚且2毛錢,這粥,這窩頭?我們下意識地摸了摸裝錢的口袋,眼睛滴溜溜盯著兩只水桶,干咽了口唾沫。車把式老叔似乎看出了我們的心思,笑了笑說:“孩子們,你們快吃,東西雖然不好,但是老叔的心意,不要錢,你們盡管吃。”一臉的厚道,叫我們不再有顧慮,但當我們端著熱騰騰的粥碗的時候,大家好像忘記了吃飯,眼睛不由自主地投向了爺倆身上,說不清楚是什么感受。

那一夜,我們的體內沒有產生沼氣,睡得很香。

第二天一早,吃完了爺倆送來的稀粥玉米面烙餅告辭時,我們集資了5塊錢作為酬謝,但車把式老叔堅決地說,人一生誰都保不齊遇到難處,粗茶淡飯,不值幾個錢,你們是秀才,能考出去也是咱們這一帶鄉鄰的榮耀。

時至今日,這個中等身材,穿著一件發黑的粗布白襯衫,臉色微黑的車把式老叔的形象依舊那么清晰。以致后來我有了一點能力時,來找我辦事的人,只要是家鄉口音,我從來都不敢有絲毫怠慢,因為我記著車把式老叔。

幾十年了,假節日探親,每每走在這條熟悉的路上,趕考過程中的往事便歷歷在目,這往事,這條路,叫我始終清楚我是從哪里來的!

古人說“事非經過不知難,”現在說當年趕考的事看似苦,但我們當年沒覺得苦,現在也不是要博得人們的同情,只是想記錄當年那段真實的歷史,僅此而已!

 

2023.7.14日凌晨

 

(注:本文已獲作者授權發布)

 


主站蜘蛛池模板: 成人毛片一区二区| 国产极品白嫩精品| 熟妇人妻videos| se94se欧美综合色| 动漫毛片在线观看| 巨大欧美黑人xxxxbbbb| 美女扒开尿口给男人桶爽视频| 久久久精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精品欧美一区二区在线看| 拍拍拍无挡视频免费观看1000| 亲胸揉胸膜下刺激网站| 妺妺窝人体色WWW聚色窝仙踪 | 成人综合视频网| 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播放| 久99频这里只精品23热视频| 四虎在线永久视频观看| 成人免费v片在线观看| 精品国产A∨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xxxx69中国| 亚洲欧美乱综合图片区小说区| 国产精品爽爽影院在线| 樱桃视频高清免费观看在线播放| 欧美77777| 久9热免费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午夜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视频| 少妇粉嫩小泬喷水视频| 波多野结衣丝袜诱惑| 色综合久久天天影视网| 中文字幕成人精品久久不卡| 免费a级毛片18以上观看精品| 国产精品女人呻吟在线观看| 日韩精品电影一区亚洲| 精品久久久久久无码中文字幕漫画 | 亚洲色无码国产精品网站可下载| 国产裸体歌舞一区二区| 日本最刺激夫妇交换影片| 精品一久久香蕉国产线看观看下| 131的美女午夜爱爱爽爽视频| 久久精品国内一区二区三区| 厨房切底征服岳| 国产精品成人四虎免费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