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網

首頁 > 散文 > 正文

梅貽琦先生的大師風范

梅貽琦先生的大師風范

 

郭松

 

在中國現代教育史上,梅貽琦是一位不可或缺的重要人物。習近平總書記曾指出:“教師承擔著最莊嚴、最神圣的使命。梅貽琦先生說:‘所謂大學者,非謂有大樓之謂也,有大師之謂也。’這樣的大師,既是學問之師,又是品行之師。”

梅先生在《大學一解》中,把好的師生關系形容為“從游”,老師如大魚,學生如小魚,“大魚前導,小魚尾隨,是從游也,從游既久,其濡染觀摩之效,自不求而至,不為而成。”大師沒有好的學生,就像魚兒離了水。大師沒有水,將不再是大師。學生本來是小魚,有了大魚的指導,慢慢也會成長為大魚。

1889年12月29日,梅貽琦出生于天津一個沒落的士紳家庭,1904年,為南開中學第一期學生。1908年,入保定高等學堂。1909年6月,以全國第6名考取清華首屆庚款留美生,1910年,入美國伍斯特理工學院。1915年,學成歸國,到清華任教,被聘為物理學教師。梅貽琦給人的印象是“不愛說話”,他未婚妻韓詠華的同學跑去找韓:“告訴你,梅貽琦可是不愛說話的呀!”韓說:“豁出去了,他說多少算多少吧。”韓后來感嘆說:“就這樣,我和沉默寡言的梅貽琦共同生活了43年。”

1919年6月他倆結婚,梅貽琦在香爐營頭條租了一個小后院,他平時住在清華的單身宿舍,只有周末才回到香爐營家中,1922年秋,搬入清華教工宿舍南院居住。從1931年12月,42歲的梅先生,就任清華大學校長,1948年12月離開清華。他出任校長后,在家中對公事只字不提,他夫人對清華內情了解很少,有時從別的教授夫人處聽來只言片語。梅先生接任校長時,已是清華建校20年來的第11任校長,在他之前,每位校長平均任期不到兩年。

自梅先生履職后,中間經歷艱難萬分的抗戰,他有驚無險地率領清華師生,在時代風潮中乘風破浪。終身盡瘁清華的梅先生,被海內外校友一致譽為清華的“終身校長”。即便在1935年底清華學子吶喊“華北之大容不下一張書桌”的學潮澎湃,學生與校方矛盾激化時,學生也要聲明一句:“擁護梅校長”。梅先生任校長后穩定校局,成就清華的高光時刻,成為任期最長的校長。這與梅先生忠誠、公正、清廉、謙和的人格有關,用大師論、通才教育、自由學術、教授治校等理念施政。

對于清華大學,梅先生是盡心盡力的。他雖身為校長,但在會議上,他總是寡言,卻字字珠璣;每當討論之時,他總是愿意聽取別人的意見,“吾從眾”是他說得最多的一句話。陳寅恪曾感慨:“假使一個政府的法令,可以和梅先生說話那樣謹嚴,那樣少,這個政府是最理想的。”梅先生被師生稱為“寡言君子”,學生不禁為他做了一首打油詩:“大概或許也許是,不過我們不敢說,可是學校總認為,恐怕仿佛不見得。”梅先生的“從眾”是順應民心,不是沒有自己的想法。之前降為“主任訓練員”的體育教育家馬約翰被他給予其他系科老師同等的待遇。一來是尊師,二來是重教。1928年,他還是教務系教務長時就提出:“須知體育之目標,不單是造就幾個跑多快,跳多高,臂腿多粗的選手,不單是要若干銀盾、錦標,除此之外,也許可以說在此之上,還有發展全人格的一個目標。”他認為體育不僅能健全身心,還能促進團結。不久,清華就獲得“體育大校”的美譽。作為校長,梅先生禮遇教師,與教師共進退。華羅庚只有初中學歷,只做過小學教員,但梅先生錄取他進入清華任教,又將他從系資料員升為助教,還讓他修習大學課程,送他到英國劍橋大學深造,待他回國后,梅先生又提拔他為教授。

梅先生主政清華和西南聯大時,大師云集,英才輩出,涌現出李政道、楊振寧等諾貝爾獎得主,以及數學大師陳省身、林家翹和邏輯學大師王浩等;在1955年至1980年,中國科學院三次選出的473位院士(學部委員)中,有194名清華或西南聯大師生入選,占41%;23名“兩彈一星”功勛科學家中,有錢學森、鄧稼先、錢三強、王淦昌、周光召等14名清華或西南聯大師生。有人曾問梅先生:“怎么你做了這么些年?”他笑著說:“大家倒這個,倒那個,就沒有人愿意倒梅(霉)。”

抗戰之前的清華,因有庚款基金支持,在大學中算是富有的。一般教授的薪水大概在400到600塊大洋,就當時的購買力而言算高薪。歷史學家何兆武曾回憶,他的姐姐那時在北大上學,一個月伙食費5塊錢就夠了,一學期的學費也僅10塊錢。梅先生每月校長薪水600塊,加上200元校長津貼,月入800大洋,北京當時一座普通四合院也就一兩千大洋。然而美好生活毀于一場戰爭,長達數年的慘烈抗戰,使百姓和社會消耗大量人力、物力、財力,戰時百業凋敝、經濟蕭條,物價暴漲。與戰前相比,1942年昆明物價漲156倍,到1943年,漲404倍,教職員工薪水僅漲10多倍。

物價初漲時,教授們的薪水尚可支應,后期每月薪資僅能支應三周生活,最苦的日子月薪僅夠一周的開支。無錢買肉,教務長潘光旦一家捕鼠當肉吃;入不敷出,聞一多教授治學之外不得已治印賺外快;許多師生在校外兼職以紓時困;教授夫人已不能像戰前那樣安心做太太,相夫教子,不得不放下身段,使出渾身解數,各顯神通,能織補的織補,能烹飪的烹飪。陳寅恪教授有詩云:“淮南米價驚心問,中統錢鈔入手空。念昔傷時無可說,剩將詩句記飄蓬。”朱自清教授在感嘆“米鹽價逐春潮漲”的同時,“剩看稚子色寒饑”。中文系副教授蕭滌非的境況更老火:“妻行骨立欲如柴,索命癡兒逐逐來。卻笑蒙莊方外客,也緣升斗要人哀。”

梅先生有時拿包衣物到典當行去當錢應急,他夫人韓詠華和教務長潘光旦教授的夫人學做南方米糕,取名定勝糕。為顧全校長聲譽,韓詠華只得隱姓埋名,穿上傭人服飾,提籃上街售賣,以貼補家用。他兒子為躲避日機轟炸,跑警報時跑丟了眼鏡,居然無錢再配。晚年的韓詠華聊起在昆明時的困難:“經常吃的是白飯拌辣椒,沒有青菜,有時能夠吃上一碗菠菜豆腐湯,就是改善伙食了。”每次西南聯大師生申請到政府救濟補助,梅先生總是先讓師生領取,不準在校的兩個女兒和兒子領取。

西南聯大建校初期,梅先生與蔣夢麟和張伯苓一同主持校務,三人難免有分歧,好在梅先生獨挑重任,八年間獨自執掌主要校務。他不忘初衷,凡事講究一個“理”字,盡管他權勢越來越大,但換來的是他更多的付出。梅先生和家人只是住在區區一個小巷里,他不僅不愿多收國家一份福利,而且還想盡辦法替國家省錢。1941年,梅先生在成都出差,沒想到西南聯大一個電話打亂了他的行程安排。本來他已經訂了機票回來,但他得知可以乘郵政車,為國家省下好幾百塊錢,立馬退了機票。他沒料到郵政車在半路出了故障,只好連夜轉車,趕上西南聯大的會議。有一次他已經和學生約好上課時間,可臨近上課他才跑進教室,連忙解釋道:“我剛才在街上給我內人的糕點攤守攤,她去進貨了,可她辦事不利,我告訴她八點我有課,她七點半還沒回來,我只好丟下攤,跑來了,不過,今天點心賣得特好,有錢掙啊!”

梅先生家里貧寒眾人皆知,有一次朋友到家中做客,夫人韓詠華都拿不出錢招待客人,她只好上街擺地攤,變賣孩子穿不下的衣服,賣得10元錢用以待客。梅先生省的每一分錢都投入學校建設中,他深知自己作為校長的責任,在常委會上建議:一定要保證全校師生不斷糧,按月每戶需有一石六斗米的食物,租車派人到鄰近各縣購運。1946年,梅先生回到北京,繼續擔任清華大學校長。1948年,緊張的局勢使許多知識分子作出決定,留下還是離開。雖然許多人都希望梅先生能留下,可他說:“我一定走,我的走是為了保護清華的基金。假使我不走,這個基金就沒有辦法保護起來。”有另一派人想要拉攏他,但他還是堅持自己的立場,他的離開是為了清華。

1955年,梅先生用清華基金會利息籌辦“清華原子科學研究所”,也就是后來臺灣新竹清華大學的前身。到了臺灣,他奠定了清華的校格,被譽為“兩岸清華校長”。1962年,為清華躬耕一生的梅校長在臺大醫院病逝,終年73歲,被葬于新竹清華大學,取名為“梅園”。為了紀念他,校友集資在梅園栽種花草樹木,種下一個“梅林”。在梅先生去世后,人們驚訝地發現他的遺物里竟是一筆筆清華基金的賬目,如此品格實在讓人佩服。他對清華的愛,可以說至死不渝。梅先生為清華耕耘一生,獲一世清白名譽,眾人贊譽他為“永遠的清華校長”,他當之無愧。“生斯長斯,吾愛吾廬”,梅先生用這八個字概括他與清華的不解之緣。

 

作者簡介:郭松,四川古藺人,川大本科生,貴大研究生,從軍23年,從檢16年,《散文選刊》簽約作家,在《散文選刊》《散文百家》《邊疆文學》《檢察日報》《云南日報》《春城晚報》等發文120余篇,獲中國散文年會“十佳散文獎”,4篇散文被選為初高中語文試題。

 

(注:本文已獲作者授權發布)

 


主站蜘蛛池模板: 免费看污视频的网站| 亚洲成a人片在线观看中文| 青青青手机视频在线观看| 在线精品一区二区三区电影| 久久国产精品免费专区| 毛片在线播放a| 午夜看黄网站免费| 97国产在线播放| 在线观看国产小视频| 久久99精品久久久久婷婷| 欧美一卡2卡3卡4卡5卡视频免费| 免费观看日本污污ww网站一区| 黄色成年人网站| 国产网红在线观看| 三上悠亚亚洲一区高清| 日韩精品无码免费专区午夜不卡 | 亚洲欧美日韩精品久久奇米色影视 | 一级毛片a女人刺激视频免费| 最近免费中文字幕mv在线电影| 免费大片av手机看片| 调教奴性同桌h| 国产真实伦在线观看| 999影院成人在线影院| 很黄很污的视频网站| 久久高清一区二区三区| 欧美日韩无线码在线观看| 免费鲁丝片一级在线观看| 芭蕉私人影院在线观看| 国产第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99re在线这里只有精品| 成人亚洲国产精品久久| 久久久久亚洲精品中文字幕| 欧洲mv日韩mv国产| 亚洲日本va午夜中文字幕一区| 男人使劲躁爽女人动态图| 国产中文字幕免费| 鸣人向纲手开炮| 国产精品v欧美精品v日韩精品| a级毛片免费观看视频| 性欧美激情videos| 久久中文字幕一区二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