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游上海城隍廟
——一場鎏金溢彩的千年夢境
陳寶林

當暮色徹底漫過上海的天際線,我們旅行團的腳步踏著晚風,終于抵達了心心念念的城隍廟。還未走近,便先被那片穿透夜色的璀璨光芒所吸引——遠遠望去,城隍廟仿佛被一層流動的金箔所包裹,飛檐翹角在燈光的勾勒下愈發靈動,連空氣中都似漂浮著細碎的光點,讓人未入其境,先醉其景。


穿過熙熙攘攘的入口,才算真正踏入了這片鎏金世界。腳下的青石板路被燈光映得泛著溫潤的光澤,兩側的古老建筑更是被裝點得極盡輝煌:朱紅的梁柱上纏繞著金色的燈串,層層疊疊的斗拱間懸掛著傳統的宮燈,暖黃的光芒從雕花窗欞中透出,將“城隍廟”三個鎏金大字映照得愈發莊重醒目。抬頭望去,那座標志性的牌坊在燈光的渲染下如同鍍了層真金,飛檐上的瑞獸雕刻栩栩如生,仿佛下一秒便要踏著光影騰空而起。這一刻,古老建筑與現代燈光完美交融,既保留了江南園林的雅致,又多了幾分不夜城的熱鬧,讓人恍惚間像是穿越進了一幅活色生香的《清明上河圖》。



沿著街巷緩緩前行,才發現這里的熱鬧遠超想象。人群摩肩接踵,卻絲毫不顯雜亂——有提著燈籠的孩童在家長身邊蹦蹦跳跳,清脆的笑聲混著街邊小販的吆喝聲;有三五成群的年輕人舉著手機拍照,鏡頭里定格著飛檐、燈籠與滿街的璀璨;還有手挽著手的老人,一邊慢慢走著,一邊回憶著年輕時逛城隍廟的情景。最讓人印象深刻的,是隨處可見的外國友人:藍眼睛、黃頭發的游客們舉著地圖,好奇地打量著街邊的傳統商鋪,有的駐足在糖畫攤前,看著師傅用融化的糖液畫出栩栩如生的龍與鳳;有的圍在剪紙藝人身邊,對著剪出的花鳥圖案連連驚嘆,不時用生硬的中文說著“好看”“太棒了”。不同膚色、不同語言的人們在此刻因這片金碧輝煌而相聚,彼此的笑容在燈光下格外真摯,讓城隍廟的熱鬧更添了幾分國際范兒。
街邊的商鋪更是將“金碧輝煌”的氛圍拉滿:老字號的點心鋪里,剛出爐的蟹殼黃冒著熱氣,櫥窗里的八寶飯裹著晶瑩的糖霜,在燈光下泛著誘人的光澤;傳統的首飾店里,銀飾與玉器在射燈下閃著細膩的光,老師傅正拿著放大鏡,耐心地給外國游客講解玉雕的工藝;還有售賣燈籠、折扇的小店,各色燈籠掛滿了天花板,紅色的、金色的、繡著花紋的,點亮時如同一片流動的星河。我們一行人忍不住停下腳步,買上一盒南翔小籠包,皮薄餡足的包子咬開時湯汁四溢,溫熱的香氣混著滿街的煙火氣,讓人瞬間讀懂了城隍廟的魅力——它的輝煌不僅在建筑與燈光,更在這份藏在舌尖、融在煙火里的生活氣息。

走到湖心亭附近時,夜色已深,城隍廟的燈光卻愈發璀璨。湖水倒映著岸邊的建筑與燈籠,波光粼粼間,滿湖的“金色”隨波蕩漾,偶爾有晚風拂過,湖面泛起漣漪,光影也跟著晃動,宛如一場流動的鎏金夢境。同行的伙伴們紛紛停下腳步,靜靜地望著這幅美景,連快門聲都不自覺地放輕,生怕驚擾了這份寧靜與輝煌。

離開時,回頭再望那片被燈光包裹的城隍廟,心中滿是不舍。這里的輝煌,不是冰冷的奢華,而是帶著溫度的熱鬧——是古老建筑在燈光下的重生,是市井煙火里的生機,是不同文化在此交融的包容。若你想遇見上海最具煙火氣的夜晚,一定要來夜游城隍廟:在這里,每一盞燈都藏著故事,每一處建筑都寫滿歷史,每一次相遇都充滿驚喜,而那份獨屬于城隍廟的鎏金璀璨,定會成為你記憶中最耀眼的篇章。
(注:本文已獲作者授權發布)
純貴坊酒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