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作泥土待來春
——五哥的故事
作者:樊麗春
五哥是在一個深秋時節走的,那是樹葉凋零,凄風苦雨的日子。他走得很安詳,徹底離開了那個讓他充滿絕望和遺憾的世界。秋風呼號,苦枝敗葉在空中旋轉、飛舞飄落下來,靜靜地回歸大地,被細碎的雨點打濕,裹入泥土,猶如五哥人生的寫照……
他是我的堂哥,族序排行老五,大家稱他五哥。五哥世代面朝黃土背朝天,經營著幾畝薄田,勉強度日。可他卻自幼對知識充滿了渴望,奈于父母囊中羞澀,勉強念到小學畢業便輟學回家務農。
在那個年代,命運似乎對他很吝嗇。家庭的貧困如同沉重的枷鎖,牢牢扼制了他對人生的選擇。
五哥喜歡讀書,沒錢買書便四處借書看。有小說、雜志、小人書……只要能借到手,便如饑似渴吸取書中的營養。除此之外,他對繪畫和書法更是情有獨鐘,常常能看到五哥在莊稼地里樹枝當畫筆,大地為宣紙,不斷修煉繪畫與書法的“童子功”。他畫山、畫水、畫人物、畫動物……為村里寫標語,逢時過節為左鄰右舍撰春聯,擬請帖……這種費力不賺錢的事,他卻樂此不疲,經常受到父親的埋怨。也有人說他是一個不務正業的“書呆子”,“呆子哥”的綽號也就不脛而走。
秋去冬來,歲月蹉跎,五哥長大了,雖然是衣衫破舊,不修邊幅,卻掩蓋不了長期受文化的熏陶那種文人氣質,舉止言談有了幾分儒雅。他還有意無意地用論語古訓提升自己的道德操守,用高雅藝術修正自己的言行,足見他內心對美好生活的熱愛與渴求。
五哥身體結實,相貌標志,既有文人的儒雅又有西北漢子的健碩。該到了談婚論嫁的年齡,家徒四壁窮得叮當響,會有哪個女孩子會嫁到這樣的人家來?
有一次我半開玩笑問他:“五哥,你想找一個什么樣的姑娘做媳婦?”五哥臉上泛起了紅暈,抬頭瞭望遠方若有所思地說:“性格上溫文爾雅,談吐得體、舉止大方,還得有文化。”我笑著說:“條件還蠻高嘛!”那晚五哥夢見自己成為了小說《人生》里的男主高加林,他與黃亞萍一起讀書、看報,一起寫作、繪畫,一起談論中外小說里的故事情節。他們盤坐在學校綠油油的草坪上,在談論《紅樓夢》中劉姥姥的人物塑造,正聊得熱火朝天時忽然聽見母親在呼喚自己,一蹬腿夢醒了,太陽照在破腚上了。
原來家里來了媒婆給他提親,父母對媒婆熱情有加,忙從罐底搲出一匙紅糖擱進碗里。媒婆說:“鄰村有一家姓劉的也是家境窘迫,應該說你們兩家‘門礑戶對’。這家有,三男一女四個孩子,女孩最小,叫小青,父母想用聘禮給哥哥們娶媳婦。”
第二天五哥跟著媒婆到了小青家中。五哥打量著眼前的這位姑娘,個頭不高,五官分布不是特別勻稱,眼睛、鼻子和嘴巴之間的比例略顯不協調。就這種不協調讓人看起來小青似乎是一個不好說話的女子,身體弱不禁風的樣子。顯然小青與五哥理想中的女子有天壤之別。五哥自始至終沒說一句話。臨走時媒婆把劉小青的父母拉到一邊聊了好一陣。
回來的路上五哥拉著個臉沉默不語,媒婆看出了他的心思,就問:“你覺得小青怎么樣?”五哥說:“長的丑還沒文化。我不同意。”媒婆絮絮叨叨說了好多:“你家里的情況你也知道,就你的現狀能討個媳婦就很不錯了,小青一家對你很滿意,只要你家能拿出來彩禮,人家就嫁過來,小青的三個哥哥還等著彩禮錢娶媳婦了……”
回家后五哥一句話也不說倒頭栽到被子里流眼淚。
媒婆則興高采烈地對五哥的父母說:“女方一家看對了咱們五子,只要能拿得出來彩禮,人家閨女就嫁過來。可是你家五子不同意。”五哥父親拿出一家之主的架勢來說:“自古道: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由不得他,當初他還不想到地里勞動,繼續念書,家里哪有錢供他念書?如今他的婚事我說了就算。”隨后兩位老人四處借錢為他籌辦婚事。五哥有一萬個不愿意,可是父命難違呀!
在命運的安排下五哥與小青結合了。結婚那天小青母親叮囑五哥說:“我家小青從小身子骨弱,地里的重活她干不了。今后你多擔待著。”五哥沒說什么,內心五味雜陳。
婚后由于兩個人的文化程度、興趣愛好相差甚遠。再加上生活的艱難,他們經常吵鬧!
盡管生活艱辛,生活還得繼續。五哥有愛學習的天性,在那個知識匱乏的年代他想通過自己努力來改變貧窮的現狀。他自學放映技術,為鄉親們放電影,贏得了鄉親們的尊敬與喜愛。功夫不負有心人。后來公社成立了文化站,他成為了公社文化站的一員,除了地里的收入還有國家發的固定工資,雖然工資很少,可五哥看到了生活的希望。
再后來四個孩子相繼出生了,一家六口人依靠他微薄的工資和地里的收入維持著,妻子體弱多病,只能勉強分擔一少部分家務活。為了四個孩子五哥咬牙堅持著。生活雖然舉步維艱,但有兒女繞膝也感溫馨。
五哥對于書法和繪畫的熱情沒有因為生活的艱難而有半點冷卻,從工資中擠出零錢買些紙墨筆硯在家里寫字、畫畫。過年時全村的春聯都由他來寫。誰家搬新房他還選一副自己的得意作品送去作賀禮。他還用泥捏造各類人物,有《水滸》里的一百零八將;有《西游記》里的唐僧、孫悟空、豬八戒、妖怪等等,捏什么像什么,栩栩如生、活靈活現。泥人捏好之后再涂各種彩顏,塑造的人物惟妙惟肖,像給人物賦予了生命,送給村里的孩子們喜歡的不得了。五哥有文化,有藝術天賦,無償為村民們服務,所以在村里甚至周圍十里八鄉都威望很高。雖然生活貧困,但他的精神世界很富足。
五哥的理想是開自己的工作室,為自己辦畫展。可是生活總是事與愿違。
那年臘月的一天,五哥用平時省下來的錢買了紅紙準備為村民們寫春聯,做中午飯的五嫂家中已無飽腹之米,一氣之下將五哥寫好的春聯撕碎扔了出去,憤怒的五嫂如“河東獅吼”地發出通牒:“我再不想看到你這些不掙錢還倒貼錢的東西!”連同捏好的各種泥人打得粉碎。五哥看到自己的心愛之作被毀壞后又氣憤又心疼,出手打了五嫂,五嫂不甘示弱,兩人廝打起來。大鬧過后五哥知道今后不能再花錢買這些紙墨筆硯了。嚴峻的生活把他的理想擊得粉碎,家中已到無米之炊了,還談什么理想?
接下來的十幾年里五哥跌跌撞撞維持著這個家,四個孩子長大了,都各自成了家,他終于可以喘口氣了。
可生活的磨難并未對他憐憫。
小兒子叫二平,在縣里磚瓦廠做苦力,工資不高,也能維持一家三口的小日子,孩子兩歲那年,二平患上了精神疾病,精神時好時壞,后來病情日漸加重,經過治療不見好轉,不能繼續勞作。五哥將一家三口接回村,二平每天精神恍惚,魔魔怔怔,四處瘋跑,酗酒成癮,酒后還對家人大打出手。媳婦無法忍受,留下孩子離家出走。
次年春天,五嫂在一次夜間如廁時不慎摔倒,昏迷不醒,緊急送往縣醫院后診斷為腦出血,病情危急,隨即轉至市中心醫院搶救。經過一個多月的治療,雖然保住了性命,卻留下了半身不遂的后遺癥。五哥獨自面對這一切,既要照顧半身不遂的愛人,又要安撫精神有問題的兒子,還要撫養年幼的孫子。
生活的重擔壓在他一個人的身上。六十多歲的五哥用他佝僂的身軀、羸弱的肩膀支撐著這個支離破碎的家。
那些天五哥吃飯后感覺上腹部疼痛、憋脹,就像有一塊石頭堵在胸口,后來到縣醫院做了胃鏡,醫生建議到北京腫瘤醫院進一步診治。
兩個閨女陪五哥去北京腫瘤醫院,經過一系列的檢查,一個令人心碎的消息傳來:五哥患上了胃癌,已是晚期。面對這突如其來的噩耗,父女三人陷入了深深的絕望之中。五哥卻故作堅強,安慰女兒們說:“我這不是好好的嗎?”他深知家里的經濟狀況,不愿讓女兒們為他傾家蕩產。最終,父女三人決定將希望寄托在中醫中藥上。
五哥從北京看病回家的第二天,早上起來為一家老小做好早飯,不見小兒子二平,安頓好老伴后領著孫子出去四處尋找,在村里的一個牛棚里找到了二平,他手里拿著一個酒瓶,滿身酒氣,身體癱軟地靠著墻似睡非睡。五哥沒有生氣,他想在生命的最后一段時間里用溫暖、用愛照顧好家里人。他蹲下來老淚縱橫地撫摸著小兒子的頭自言自語到:“老爹也伺候不了你幾天了,我走后你可怎辦呀?”隨后擦了眼淚一邊扶小兒子起來一邊說:“大清早的又喝酒?回家吃點飯。”二平醉意朦朧,躺在牛糞上堅決不起來,五哥再次拽他,二平不耐煩地照著五哥就是一拳,五哥頓時感覺疼痛無比。他忍著疼痛走到村衛生室,醫生檢查后說:“怕是鎖骨骨折,到縣醫院做CT看看。”村里人將五哥抬到縣醫院,做了CT,診斷就是鎖骨骨折。醫生給予做了外固定,肩上跨了繃帶,建議回家休養。
回家后的五哥忍著痛繼續往日的生活:伺候著老伴,承受著小兒子的精神折磨,撫養著幼小的孫子。
那天早晨起來,他內心非常煩悶, 又重新拿起擱置了多年的筆,畫了一副題名為《秋葉》的字畫。在旁邊的留白處寫了一首打油詩:
秋葉紛飛落滿徑,
落天紅霞映日明。
卻見蝶影風中舞,
化作泥土待來春。
然后找人裝裱起來,掛在家中的顯眼處。這一次老伴沒有阻攔他。
五哥在家里尋思良久,找到村長說:“我這把身體也恐去日無多。想在村里成立一個書法、繪畫培訓班,咱們村里想學書法與繪畫的娃娃們,都來學習,我免費給他們教授。”村長高興得合不攏嘴說:“你的書法、繪畫及陶泥手藝在十里八鄉也是首屈一指的,你若能把這門手藝傳下來,那是咱們村乃至咱們公社的一樁功德無量的大好事,咱們可以把陶泥藝術發揚光大,還可以申請非物質文化遺產哩!”老村長越說越興致越高,突然他停了下來說:“你的身體能支撐得了嗎?”五哥說:“我覺得還可以!”
不久,在村長主導下,在村委會的大院里,招收了許多書法、繪畫及陶泥的愛好者,有本村的,有外村的,年齡大小不等。五哥每天領著孫子上、下午到村委會為愛好者們上課,此時他雖然報著病體,依然精神抖擻,忘記了年齡,忘記了病痛,不遺余力地為孩子們傾其所有教授所學,他像一支燃燒的蠟燭用生命照亮他人。
五哥的病情一天天在惡化,身體日漸消瘦,巨大的精神支助支持著他的事業,也維持著這個家。
然而,五哥的生命終究走到了盡頭。當我回去參加葬禮時,看到那幅《秋葉》字畫,畫中每一片樹葉都仿佛在訴說著五哥的故事。它們在空中盤旋、飄落,最終化作泥土的養分,等待來年,春風再起時,綠意盎然,是它們生命的延續。似乎這里蘊含著很多五哥的故事。
作者簡介:樊麗春 內蒙古包頭人,土默特右旗醫院醫生,土默特右旗作家協會副秘書長。鐘愛文學,曾在地方雜志及網絡上發表散文數篇。 2024年自費出版散文集《醫者琴心》
(注:本文已獲作者授權發布)
純貴坊酒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