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物質精神同步
羅里寧
物質和精神,在社會發展進程中,有相輔相成的時候,也有相互矛盾的時候,譬如一個時期狠抓經濟建設,把物質當作第一要務來抓,對讀書就產生一點消極的影響,有人受到的影響,還比較深,認為讀不讀書不重要,有錢才是硬道理。讀書重不重要,是個很讓人揪心的問題,從眼前利益看,讀書不能給人帶來立竿見影的效果,不能馬上解決就業問題、收入問題以及婚姻等方面的問題,讀書也不是為了專門解決這些問題,盡管讀書對于解決這些問題最終可能會有所幫助,但讀書要解決的,主要還是智慧問題——人類因為智慧而拉開與其它動物的距離——這才是讀書的最大的用處。
讀書不是一時,也不是一地的事,讀書的目的不能太復雜。讀書可以學文化、長知識、增信心,是很好的一件事,既是一件好事,我們就不僅要在某個特殊的時間或者某個特定的地點作特別的強調,還要在平時給予更多的關注和更多的重視。
有人說過,學電腦要從娃娃抓起。實際上,讀書就是從娃娃抓起的。我們從進幼兒園到大學畢業前,老師總是強調,要好好讀書,將來成為對國家有用的人才。讀書當然不只是娃娃的事,任何年齡段都可以讀書,因此讀書,還得靠個人的自覺,不能總靠家長老師的督促。
古人讀書,“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這種思想,對今人仍產生某種程度的影響,想通過讀書改變自身命運就是其中之一。但當物質被放在第一位時,有部分人為了發家致富,圍繞提高物質生活這個目標去奮斗,身上有錢了,生活富裕了,讀不讀書就被認為不那么重要了,他們住豪宅、開豪車、穿名牌、打高爾夫、吃山珍海味,昂首闊步、抬頭挺胸地走到國外去,把最昂貴的房子買下,把最好吃的東西吃遍,大膽地走,大聲地說話,目空一切,唯我獨尊。
“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物質生活提高了,精神生活應該跟上去,物質精神兩條腿一長一短,走起路來就不穩,生活也不會圓滿。你錢再多,不懂禮儀廉恥,也還是為人所不齒。我們因此,就要注重自身的精神文明建設,精神的主要依托是文化,文化的主要依托是學習,學習的最主要的方式,就是讀書。讀書雖然不能完全等同于文化,但它是文化的種子,是文化自信的一個重要的來源。一個人只要思想健康、語言文明、行為得當、情趣高雅,即使沒有錢,也一樣能夠贏得人們的尊重。
讀書可以考學,可以考職稱,可以當官,所有這些,都無可厚非,不過讀書人太過于功利,讀書就會失去它的本意。所謂讀書做人,應以做人為本,你學歷再高,讀書再多,人活得稀里糊涂,又有什么用。讀書的目的,應該單純一點,不要把讀書當成包袱,沒有包袱,讀書會更輕松,會更自然。——不為名,不為利,不為復雜的社會環境所左右,讀書才有可能在社會上形成風氣,物質精神同步,生活才會圓滿。
(注:本文已獲作者授權發布)
純貴坊酒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