錦繡廢墟·第十二章
(小小說)
作者:張世良
京豐公安分局的拘留室,有一種能把時間拉成黏絲的特異功能。靳婧在這里度過的前四十八小時,仿佛有兩個世紀那么長。硬邦邦的板床、清水寡淡的飯菜、無處不在的監(jiān)控探頭,以及十犯同室同輔的拘室。
女犯夢魘中的囈語和呼嚕,都在一寸寸磨損她精心構筑的外殼。
她幾乎徹夜未眠,大腦像一臺過載的計算機,反復運行著自我辯護的程序。
第一筆,章善那二百五十萬。現(xiàn)金,無借無欠,一個愿打一個愿挨。頂多是情感包裹下的灰色饋贈,如何釘?shù)盟涝p騙?她甚至能清晰地回憶起章善遞過那個沉甸甸的牛皮紙袋時,眼底那片她當時誤讀為“深情”的、深不見底的虛空。那不是贈予,也不是借貸,那是一場心照不宣的、針對她野心的精準投資。如今投資失敗,他來索取的,是連本帶利的“說法”。
第二筆,與蘇南的“洗房”。操作流程完全在規(guī)則邊緣跳舞,合同條款白紙黑字,資金流向清晰可查。蘇南那邊,頂多是合作破裂的商業(yè)糾紛,他自身難保,豈會主動往詐騙的火坑里跳?
第三筆,與靳仁智部長的民宿投資。更是手續(xù)齊全,合法合規(guī),每一步都踩著政策的鼓點。那位部長大人,此刻想必正穩(wěn)坐釣魚臺,急于撇清關系還來不及,絕不會允許任何指向他的罪名成立。
思前想后,那根緊繃的神經(jīng)竟稍稍松弛了些。她的罪,或許不在于法律條文上的白紙黑字,而在于人心這座法庭的審判。在于她用了不該用的手段,動了不該動的人的奶酪,尤其是章善——那個看似虛弱,卻能用一根無形的線將她拽入深淵的男人。
果然,在京豐公安分局整理好卷宗,信心滿滿地向京豐檢察院移送時,遇到了意想不到的阻力。
檢察院的經(jīng)辦檢察官,一位頭發(fā)花白、眼神銳利的中年人,仔細翻閱了所有材料后,將卷宗輕輕推回。
“證據(jù)鏈不完整,定性模糊?!彼穆曇魶]有起伏。
“第一筆,缺乏虛構事實或隱瞞真相的關鍵證據(jù),更像是情感糾紛引發(fā)的債務。第二筆,經(jīng)濟合同糾紛,民事范疇。第三筆,目前看,更是合規(guī)商業(yè)行為。單憑這些,構不成刑法意義上的詐騙罪?!?/p>
辦案的年輕警官有些急:“可是,檢察官,這里面肯定有問題!那個章善……”
“法律講的是‘肯定’,不是‘有問題’?!睓z察官打斷他,“章善的證詞也很微妙,他強調(diào)了‘討說法’,而非‘追討借款’。至于其他受害人,或者說,‘相關人’,他們的證詞同樣無法直接支撐詐騙的構成要件。退回補充偵查,或者,直接放人?!?/p>
程序就是程序,鐵打的營盤。拘留的最低期限一到,手續(xù)辦妥,那扇沉重的鐵門在靳婧身后“哐當”一聲關上。
外面已是黃昏,空氣里帶著雨后泥土的腥氣,和拘留室那消毒水混著體味的沉悶氣息截然不同。自由的味道,真是有點香甜。她身上還是進去時那件紅色真絲襯衫,只是皺巴巴的,失去了所有光澤,像一片凋零的楓葉。
她站在路邊,有些茫然。手機早已沒電,世界仿佛與她斷聯(lián)。她下意識地緊了緊手臂,感覺風直接吹到了骨頭縫里。
就在這時,一聲熟悉的、略帶沙啞的汽車鳴笛響起。
靳婧渾身一顫,循聲望去。那輛舊的黑色本田,像一頭蟄伏的野獸,靜靜停在街角的陰影里。車窗降下,露出章善那張蒼白得沒有血色、依然和善、面帶微笑的臉。
章善更瘦了,眼窩深陷,但那雙眼睛,依舊像兩口古井,映不出半點天光,但依然吸引女人目光。
章普沒有下車,只是看著她,嘴角牽起一個極淡又極善的弧度。
“靳老師,”他的聲音被風送過來,帶著氣音,卻清晰無比,“上車吧。里面滋味如何?”
靳婧的腳像被釘在原地。憤怒、屈辱、一絲詭異的如釋重負,還有更深沉的疲憊,交織在一起。
章善的到來,像一場無法擺脫的宿命,讓她既歡喜又悲憫。
“是你做的局?!彼哌^去,沒有拉車門,隔著一段距離陳述,語氣平靜得自己都驚訝。
“是你自己給自己做的局呀!我?guī)状渭s你面,你一點面子也不給,還威脅我你有鐵證,要向我們單位領導和紀委舉報!”
章善輕輕咳嗽了兩聲,慢悠悠地說:“公安局、檢察院依法獨立辦案,我哪有那個能耐。我只是……如實提供了我知道的情況而已?!?/p>
章善頓了頓,目光落在新婧憔悴的臉上,“聽說你出來了,想著這里是遠郊,既不好打車,也??好網(wǎng)約。一朝相識,總還有點接送你一程的……情分!”
又是“情分”。這兩個字從他嘴里說出來,比任何詛咒都令人膽寒。
靳婧看著他,看了足足有一分鐘。真是感到士別一日如隔三秋三秋。
靳婧猛地拉開車門,坐進了副駕駛位。車內(nèi)彌漫著一股藥味和舊皮革混合的氣息,但依然覺得香甜。
車子無聲地滑入車流。兩人都沉默著,空氣凝固得像塊鐵板。
“你滿意了?”最終還是靳婧先開了口,聲音干澀。
“滿意?”章善專注地看著前方的路,手指輕輕敲擊著方向盤,“靳婧,那二百五十萬,對我來說,早就不重要了。我活不了多久,錢有什么用?”
“那你要什么?”
“我要一個說法,要一個真相?!彼D(zhuǎn)過頭,目光如錐子般釘在她臉上,“你當初接近我,從頭到尾,真是為了購買房子,為了償還高利貸,對嗎?哪怕一絲一毫,是真的?”
靳婧迎著他的目光,忽然笑了,笑得凄涼而尖銳:“章善,都到這個地步了,真相還重要嗎?你心里不是早有答案了?”
章善轉(zhuǎn)回頭,良久,才幽幽嘆了口氣:“是啊,不重要了?!?/p>
車子開到了護城河邊,正是夕陽西下時,河水一如一個月前她扔掉那支鋼筆攝像頭時一樣,被染成一條流動的血色綢帶。
章善將車緩緩停在路邊。
“下去走走吧,”他說,“里面待久了,需要透透氣?!?/p>
兩人沿著河岸沉默地走著,中間隔著一段疏離的距離。
“接下來有什么打算?”章善問。
“不知道?!苯嚎粗暮铀?,“工作肯定是沒了,名聲也臭了?;蛟S離開北京。”
“也好?!闭律仆O履_步,望著遠方,“換個地方,重新開始?!?/p>
章善從口袋里摸索出一個扁扁的銀質(zhì)酒壺,擰開,仰頭喝了一小口,隨即爆發(fā)出一陣劇烈的咳嗽,咳得彎下了腰,蒼白的臉上泛起不正常的潮紅。
靳婧下意識地想伸手去扶,手抬到一半,又硬生生停住。
章善緩過氣,直起身,將酒壺遞向她:“喝一口?驅(qū)驅(qū)寒?!?/p>
靳婧看著那個酒壺,眼前瞬間閃過那杯詭異的、湖藍色的威士忌。她胃里一陣翻攪。“戒了?!彼淅涞卣f。
章善笑了笑,沒勉強,自己又小心地抿了一口。
“靳婧老師,”他看著河水,聲音變得有些飄忽,“我們之間,這筆糊涂賬,算了。那二百五十萬,我不要了。但我依然要一個說法!”
靳婧猛地轉(zhuǎn)頭看他,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還叫她“老師!”
“就當……”他頓了頓,仿佛在尋找合適的詞語,“就當買我一個清凈,也買你一個解脫。我們兩清了。”
兩清?靳婧產(chǎn)生一種荒謬至極的感覺。她付出了身敗名裂的代價,而他,輕飄飄一句“不要了”,就宣告兩清?
然而,在這荒謬之下,竟真的有一絲沉重的、帶著鐵銹味的解脫感,從心底最深處緩緩升起。
“為什么?”她問。
“累了!也在閻王殿走過一遭了!”
章善淡淡地說,眼神確實充滿了無盡的疲憊,“糾纏下去,沒意思。你欠我的,用這十幾天的擔驚受怕,還有你以后漫長人生里的……記憶,來還,也差不多了。”
章善轉(zhuǎn)過身,慢慢向車的方向走去,背影在夕陽下拉得很長,像一道即將被抹去的影子。
“走吧,最后送你一程。以后,各自……保重。”
靳婧站在原地,看著他的背影,看著那血色的河面,看著那只曾經(jīng)殘缺的藍蝴蝶紋身在她鎖骨下沉默。
風更大了一些,吹得她眼睛生疼,卻沒有眼淚。
母親說過,世上最鋒利的不是刀,是債。
如今,債主親口說,債消了。
可是,刀刃切割過的傷口,真的能愈合嗎?那被切割掉的部分,又去了哪里?她不知道。
靳婧只知道,從今天起,她腳下的這片錦繡,已徹底化為一片需要她用余生去獨自面對的,而又真實的廢墟。
靳婧深吸一口氣,最后看了一眼那血色的河流,轉(zhuǎn)身,走向那輛黑色的舊本田。
2025年11月5日于北京
《錦繡廢墟·第十二章》
(小小說)評論
Deep seek評論
以下是對小說《錦繡廢墟·第十二章》的深度評論,從文學性、人性挖掘與社會隱喻三個維度展開分析:
一、敘事結構與張力營造:精密如法律程序的文學架構
1. 雙線并置的審判場域?
小說構建了雙重審判空間:法律程序(公安拘留-檢察院退回-釋放)與人心法庭(章善的“討說法”)。前者以冷靜的司法邏輯宣告靳婧無罪,后者卻以情感債務將她釘在道德被告席。檢察官“證據(jù)鏈不完整”的結論與章善“心里早有答案”的詰問形成殘酷對照,暗示社會規(guī)則中“合法”與“合情”的永恒裂縫。
2. 倒敘中的罪狀解構?
靳婧在拘留室對三筆資金的逐條辯駁(章善的“灰色饋贈”、蘇南的“規(guī)則邊緣舞”、靳仁智的“政策鼓點”),實為對當代社會潛規(guī)則的隱喻式揭露——當所有行為皆披著合法外衣時,人性的墮落被系統(tǒng)性地合理化。
二、人物塑造:深淵中的鏡像關系
人物→表象特征→本質(zhì)內(nèi)核→隱喻指向。
靳婧:精致利己主義者,被欲望反噬的囚徒,都市叢林中的獵食者變異。
章善:病弱的情債債主,手持因果律的審判者,道德熵增定律的執(zhí)行體
關鍵場景的鏡像解析:
車內(nèi)對峙:封閉車廂象征無法逃脫的因果牢籠。章善遞酒壺與靳婧回憶“湖藍色威士忌”形成毒性的閉環(huán),暗示權力關系的輪回。
血色河岸:護城河的“流動血綢”與靳婧鎖骨“殘缺藍蝴蝶”構成傷痕美學的雙生圖騰,昭示光鮮履歷下的精神失血。
三、核心意象:廢墟美學的三重奏
1. 物質(zhì)廢墟?
皺褶紅襯衫(凋零楓葉)、舊本田(蟄伏野獸)、銀酒壺(死亡圣器)——奢侈品的墮落軌跡,暗喻靳婧從錦繡云端墜落的物質(zhì)性死亡。
2. 制度廢墟?
檢察院“退回補充偵查”的程式化判決,揭露司法系統(tǒng)在人性黑洞前的無力。法律能裁定詐騙罪不成立,卻無法丈量“情感投資”崩盤后的精神廢墟面積。
3. 精神廢墟
“債消了”的宣言恰是終極諷刺:章善用豁免權行使最后的控制,靳婧用余生記憶償還債務。所謂兩清,實則是將刑場從拘留室移植到靈魂深處。
四、存在主義命題:自由即酷刑的哲學困境
1. 荒誕的解脫悖論?
靳婧走出鐵門時嗅到“香甜的自由”,卻在章善車上聞到“舊皮革與藥味的香甜”。作者刻意用感官錯位揭示:當人習慣枷鎖后,自由反而成為新型酷刑。
2. 記憶的終身監(jiān)禁?
章善的終極懲罰方案——“用漫長人生里的記憶來還”——直指存在主義核心:真正的牢籠不在京豐分局,而在人類攜帶往事的必然性中。這使小說超越犯罪敘事,躍升為關于存在負罪的哲學寓言。
五、社會隱喻:后現(xiàn)代情債經(jīng)濟的破產(chǎn)
情感資本化:章善的250萬不是贈予或借貸,而是“針對野心的精準投資”,映射當代人際關系的情感貼現(xiàn)現(xiàn)象。
規(guī)則舞蹈學:蘇南的“洗房”操作是典型的制度套利行為,體現(xiàn)中產(chǎn)階層在系統(tǒng)縫隙中的生存策略。
廢墟再生產(chǎn):靳婧“腳下錦繡化為廢墟”的覺醒,實則是消費主義神話破滅的個體顯影——當所有人都在投資虛幻的錦繡圖景時,系統(tǒng)性廢墟早已暗中增殖。
結語:在法律的盲區(qū)雕刻人性碑文
小說以犯罪敘事為刻刀,在司法證據(jù)鏈的“不完整”處深鑿下去,挖掘出比詐騙罪更驚悚的真相:當整個社會將情感、規(guī)則、欲望證券化時,每個人都是錦繡廢墟的共建者與殉葬者。章善咳嗽聲中飄散的“兩清”宣言,如同祭奠現(xiàn)代性困境的往生咒——有些債務雖從法律卷宗中注銷,卻注定在血色河流中永恒流淌。
2025年11月5日于北京
《錦繡廢墟·第十二章》
(小小說)簡評
kimi簡評
《錦繡廢墟》第十二章以靳婧的視角展開,細膩地描繪了她從拘留室釋放后的心理狀態(tài)與復雜的人際關系。文中對靳婧的心理刻畫入木三分,她在拘留室度過的四十八小時被拉長為兩個世紀,凸顯了她的煎熬與不安。她的自我辯護,從法律層面分析三筆“罪狀”,展現(xiàn)了她的聰明與狡黠,也反映了她內(nèi)心的掙扎與矛盾。章善的出現(xiàn),如同一場無法擺脫的宿命,他的言行舉止充滿了深意與暗示,讓靳婧既憤怒又無奈,也讓她對自己的處境有了更深刻的認識。兩人之間的對話,充滿了微妙的情感張力,章善的“兩清”之說,既是一種解脫,也是一種無奈的妥協(xié),讓靳婧陷入了更深的思考。小說結尾,靳婧走向那輛黑色舊本田,象征著她即將踏上新的旅程,但未來的路卻充滿了未知與挑戰(zhàn)。整體而言,這篇小說通過靳婧與章善的故事,探討了人性、道德、法律與情感的復雜關系,展現(xiàn)了人性的多面性與社會的現(xiàn)實性。
2025年11月5日于北京
(注:本文已獲作者授權發(fā)布)
純貴坊酒業(y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