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3月31日,中國國際攝影雙年展新聞發布會在北京舉行。雙年展活動由中國藝術研究院《中國攝影家》雜志社主辦,由《中國攝影家》雜志社組織策展。新聞發布會由《中國攝影家》雜志社副社長劉偉主持,中國藝術研究院常務副院長劉茜,中國藝術研究院攝影藝術研究所所長、《中國攝影家》主編李樹峰,雙年展總策劃趙智,《文藝研究》主編方寧,中國攝影家協會顧問袁毅平,攝影評論家鮑昆等相關領導向媒體介紹了籌備、舉辦攝影展的情況,他們還就媒體關心的問題回答了記者的提問。首屆雙年展主題是“百姓-百年”,目前正在搜集整理作品階段。
中國藝術研究院常務副院長劉茜指出,今年是中國共產黨建黨90周年,辛亥革命100周年,為紀念中國歷史上的這兩個偉大事件,雙年展以“百姓-百年”為主題,以影像形式,從百姓生產生活、衣食住行、婚喪嫁娶、喜怒哀樂等日常生活的視角,挖掘、整理中華民族的集體記憶,反映中國社會100多年來的巨大進步和滄桑變化,弘揚中華文化和民族精神,可以說意義重大而深遠。
雙年展藝術總監李樹峰指出,150年來,中外攝影家出于各種理由,本著面向現實、面對生活的使命,拍攝了大量的社會生活照片,涉及百姓日常生產和生活的各個方面。搜集、整理、展示、觀看這些照片,是一項嚴肅的影像工程。不但對攝影業界具有很大的意義,而且對社會公眾來說,也具有很珍貴的歷史教育價值。一張張照片,就是一座座“時間的遺址”。我們這個展覽,集中從百姓日常生活的角度,來觀照生活方式的變遷和社會進步。一張照片就是一個窗口,任何一個有生活經驗的人,在任何一張照片面前,都可以停下來、走進那個年代的生活中去。
李樹峰在談到展覽形式時說,我們的參展作品來源,采取征稿和策展相結合的方式。從2010年第二季度開始面向社會征稿,已經來稿幾千幅;同時我們請專家策展,試圖盡可能多地搜集質量較好的老照片獨立參展。另外,我們選擇在世紀壇展出,一來是為了與1839年前的中國歷史相接續,使觀眾產生歷史感;二來這個展覽不是專門給攝影藝術圈的人做的,我們希望有更多的社會公眾觀看這些作品。
雙年展總策劃趙智(冰峰)強調說,這次活動,我們必須做到三點。一是高端化,要體現活動的學術性、藝術性和文獻性。二是國際化,要捕捉、體現、表達人類共同的情感、共同的生命體驗訴求。三是在常規化的基礎上有不同主題的變化。常規化,就是在資金保障的前提下,我們這些組織者、舉辦者,能不能夠堅持不懈、持之以恒地堅持付出,堅持保有熱情,不斷推動活動向更高的層面發展。同時,我們的策劃人員,要不斷生發出新的點子,讓我們的展覽、活動方式新穎、有變化,有吸引力,有社會意義,有史料、史學價值。同時,每一屆要有一個新的主題,突出時代的特征、社會生活的特征、政治變革的特征。通過征集、策展的方式,讓我們挖掘、收集到大批有價值的攝影作品,并且推廣展示給人們,把生活的記憶、審美的感悟留給這個世界。
本屆雙年展顧問鮑昆認為,這次舉辦的以“百姓-百年”為主題的攝影雙年展,意義非常大。各種各樣的對歷史的記錄自古以來都是文字的方式,1836年攝影術發明之后,歷史可以以影像的方式留存。攝影術傳入中國較晚,在1860年到辛亥革命這段時間,基本上是外國人在拍中國。1911年辛亥革命之后,我們掌握了攝影術。這次雙年展在辛亥革命100周年時舉辦,是個非常有趣的時間點。100多年來,我們缺少一部用影像書寫的歷史,也就是說缺少一部民族影像志。由于一些老照片的出現,給了我們對歷史的更真切的認識和感受。照片不僅具有形象性,還具有相當的證據性,照片與生俱來帶有文獻性。我們國家已經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強國,但我們對影像歷史的整理還是相當弱的。這次中國藝術研究院攝影藝術研究所以百姓作為主體來展現百年歷史,有它的獨特性。
本屆雙年展學術委員會主席方寧從學術的角度發表了自己的感言,他說,影像所展現的歷史,如果敘述與闡釋得當,應該成為人類乃至一切事物最直接、最本質的歷史。在人類所有的創造性活動中,建構歷史的沖動常常成為無所不在的力量。人們用文字書寫歷史,用圖畫摹寫歷史,最終又創造了用真實的影像來記錄歷史。《中國攝影家》雜志的目錄頁上每期冠以“影像呈現歷史,瞬間感動世界”的題詞,就準確生動地提示了影像與歷史的關系。以“百姓-百年”為主題的攝影雙年展,也就再一次深刻地揭示影像與歷史,影像與社會生活,影像與人類精神之間無可替代的關系。但是,影像作為載體,它對于歷史的呈現,常常又會因為視角與立場的不同而出現極大的差異。對于社會生活,對于創造歷史的人物,影像似乎一次次地在擔當著歷史主體的使命。從這個意義上說,未經記錄的生活無法進入歷史,未經呈現的時間只能墜入荒漠,在這里,影像的選擇最終成為人們難以忽視的權利。它以怎樣的方式,選取怎樣的瞬間來感動世界?這個問題將迫使每一個攝影人在建構歷史的沖動面前既要有所選擇,又要有所克制。同時,它還將成為影像創造力的一次值得期許的發現之旅。毋庸置疑,這一屆以“百姓-百年”為主題的攝影雙年展,不僅是關于影像所呈現的歷史的展覽,更是關于它自身功能與力量的一次檢閱。它所凝固的每個瞬間,不僅可以將使我們從這里通往歷史,更可以從這里看到并走向未來。
據介紹,雙年展定于2011年11月8日在北京中華世紀壇開展。
出席本次新聞發布會的嘉賓(左起:《中國攝影家》雜志社副社長劉偉,雙年展顧問、攝影評論家鮑昆,雙年展總策劃、作家趙智(冰峰),贊助單位領導劉建軍,中國藝術研究院常務副院長劉茜,雙年展藝術總監、《中國攝影家》雜志主編李樹峰,雙年展學術委員會主席、《文藝研究》雜志主編方寧,中國攝影家協會顧問袁毅平)
首屆中國國際攝影雙年展新聞發布會現場
中國藝術研究院常務副院長劉茜致辭
雙年展藝術總監、《中國攝影家》雜志主編李樹峰向到場嘉賓、媒體介紹雙年展與其他攝影展的不同之處
雙年展總策劃趙智(冰峰)講述了活動的靈感來源與策劃過程
雙年展顧問、攝影理論家鮑坤答記者問
雙年展學術委員會主席、《文藝研究》雜志主編方寧暢談對老照片的感受
已經80歲高齡的中國攝影家協會顧問袁毅平代表老一輩攝影人出席發布會
《中國攝影家》雜志社副社長劉偉主持新聞發布會
《中國日報》記者向雙年展組委提問
《數碼攝影》雜志記者向雙年展組委提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