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生命的天空更加絢爛
——李鎮西攝影作品評介
冰 峰
文藝報的馮秋子讓我給李鎮西的攝影作品寫一篇評介文章,我一時居然不知如何下筆,這倒不是因為我筆拙或不愿意寫,而是因為我對鎮西太熟悉了,熟悉得讓我看不到他的特征。
鎮西有一個目標,他是一直朝著這個目標邁進的。他把前進的過程分配給了自己的每一天,就像一個音樂大師,人生的樂章早就奏響了,而別人所能看到的,只是那些散碎的、跳動的樂譜。
我知道,鎮西走到今天很不容易,他的人生軌跡是那樣清晰地展現在我的面前,沒有一個偶然,沒有一次機遇是他能夠唾手可得的。所以在他身上很難講出一些動人的故事,事情的發生都是樸素、自然的,沒有修飾,就像植物一樣,該開花的時候,花就開了,該結果實的時候,果實就掛在枝頭了。因為鎮西對生活的熱愛、對事業的追求永遠沒有停止過……
我和鎮西二十年前就認識了,那時的鎮西是一家廣播站的播音員,人長得很帥,是我記憶中唯一稱得上“帥哥”的男人。二十年過去了,鎮西又一次讓我看到了他的“帥”。這一次與上一次不同,上一次的“帥”在外表,而這一次的“帥”則在靈魂深處了。
寫出這樣一段話,我似乎又想到了另外一段話:攝影藝術與“照相”不同,攝影藝術捕捉的不僅僅是客觀對象的形體,更應該是客觀對象的精神,是客觀對象的活的生命。
我忽然也產生了想用“鏡頭”說話的欲望,而且是攝影藝術的“鏡頭”,因為我不想只讓大家看到我所寫對象的形體或表象,我更想讓大家看到我所寫對象的精神與靈魂。
用鏡頭說話,是鎮西生命中一種新的追求。
兩年前的一天,當我面前擺放著一張張富有靈性的,具有鮮活生命的攝影藝術作品時,我不得不用吃驚的目光釋放我內心涌動的感覺:這是鎮西拍攝的嗎?
鎮西告訴我,這是他當記者時培養的業余愛好,這些片子,是他采風時拍攝的。當時,我驚訝了,鎮西一直很忙,他哪有時間拍這么多的片子,而且又這么專業。感動之余,我便選了一組作品在《人民文學》封底刊發,這樣一來,鎮西的熱情更加高漲了。更新設備,深入到草原、沙漠等地采風,無論開會,還是外出旅行,走到哪里,相機就背到哪里,一批批作品如雨后春筍般冒了出來。以前攝影,不過是一種愛好,不太講究技巧與角度;而現在,則有了藝術的感覺,風格也在漸漸形成。
鎮西就這樣一步步走進了攝影藝術的神圣殿堂,加入了中國藝術攝影家學會。他把藝術與生命融為一體,用愛與熱情抓拍著生活的每一個亮點、每一朵花絮,捕捉著大自然流動的芳香與寧靜,解讀著生活的每一個質樸的細節……每一次定格,都是他對生命的珍藏。
攝影藝術,是對生命的定格,是瞬間的永恒,是以一雙能夠舉起相機的手,創造一個新的視覺世界,一個新的審美世界。在鎮西的攝影藝術世界里,有繁華的都市,有寧靜的村莊,有孤獨的胡楊,也有風景秀美的椰林,有茫茫草原,也有一望無際的沙漠……一切都是那么美妙、和諧,宛如晶瑩的童話。
鎮西也是一個熱愛生活、襟懷坦蕩、激情如潮的人,和他在一起,會有一種與智慧、與情感、與生活撞擊的激動與震撼……
在我看來,鎮西對攝影藝術的不懈追求與向往是執著、狂熱、癡迷的,這種癡迷與狂熱,反而釋放、消解了來自工作上的壓力。
這是一種互補,也是一種互動,是一種精神散步的最好方法。
多么平和的心態,多么樸素的過程,一切是那么自然,猶如天籟。
怪不得鎮西的人生之樹已碩果累累:博士、高級經濟師、行長、攝影藝術家、人大代表……
如果說,鎮西在行長的位置上展示了金融家的風采,那么,他在攝影藝術上則獲得了生命感覺的延伸和生命價值的提升。
攝影,既在生活之中,又在生活之外。一秒鐘之內帶給人生活的樂趣和自我創造的快感是無限的。
攝影藝術能使人的靈魂凈化、情操高尚。我想,鎮西有這樣一個高雅愛好和不斷提升的藝術修養,他的人生會更加豐富多彩、絢爛多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