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一個作家來說,寫出驚世之作無疑是自己最基本的夢想。可是,隨著計算機的出現,這種夢想受到了嚴峻的挑戰。一是計算機完全可以代替人腦在一些領域的思維優勢;二是計算機在其他領域也正在接近人腦的思維。比如計算機在數字運算速度上就已經超出人腦的幾千萬倍,計算機的邏輯思維和藝術思維也正在接近人腦。因此,計算機技術的發展與運用對于單純的作家來說可能是極其殘酷的。所以說,我的第一個夢想,就是人腦思維模式與高科技的完美結合,到時候,人所能夠提供的可能也僅是個體思維模式的采樣,寫作的過程,則由計算機來完成。那樣,作家賣給刊物的作品不是一疊厚厚的稿子,而是一個自己編輯的人腦模擬程序。報刊發表作品也只需要給這些已經買回來的“專欄作家”發布一個主題命令,比如說標題、字數、讀者對象等就可以了。
作家不需要親自去寫作,只要將人腦的思維模式采樣編程就可以了,那么作家余下來的時間做什么呢?我想主要有以下幾件事情要做:其一是模仿李白的樣子喝酒,學習李白之神韻;其二是讀萬卷書,從中汲取文學之精華;其三是行萬里路,游遍世界的山山水水,當然,如果條件具備,也可以去其他星球逛逛;其四是多吃有營養的食品,讓大腦更健康,思維更活躍;其五是多睡覺,讓大腦獲得充足的休息,以便養精蓄銳,在下次思維采樣時有更強勁的爆發力與靈感。
當然,作家還需要生活,需要七情六欲,需要養兒育女、傳宗接代。總之,常人應該做的事情作家都還要去做,只是不需要爬格子敲鍵盤斟詞酌句了。
這是我的第一夢想,當然,我的夢想還有許多許多,比如作家的思維經過計算機處理,會幻化成現實,覆蓋整個宇宙。人的生命的存在方式不是肉體,而是一種程序,它可以存入宇宙這個大硬盤之上。人與人、人與自然的交流不是通過語言或者形體,而是一種程序的運行。換一種說法就是:人就是一個程序,它可以在任何肉體上運行。肉體腐爛之后,我們可以將人的程序安裝到其他肉體之上。這樣,人的死亡就不存在了。
總而言之,夢想只是一個高空的氣球,我們的目光與思維可以抓住,但手卻遙不可及。我的夢想,可能就是今天放飛的這個氣球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