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鵬飛詩三首
作者:趙鵬飛
朗誦:劉海平
1、趙壽山
1894年,這位出初生在陜西戶縣的男孩
目光里滿是烈火
經過辛亥革命的淬煉,一直追隨馮玉祥的西北軍
戰火不熄,戎馬一生
他的一生的足跡在追著光明
曾在楊虎城部任軍事教官和營長
也曾在西安事變“捉蔣”事件中
貢獻了不朽的功勛
事變和平解決后
任三十八軍十七師師長
這是他的簡歷,而關于他抗戰的故事
在扼守井陘雪花山的戰役中
續寫著新華章
2、雪花山戰役
"欲奪娘子關,必占乏驢嶺"
—題記
戰爭有記載,歷史有回音
"欲奪娘子關,必占乏驢嶺"
此刻的槍聲已經聽不見了
可耳邊的子彈還在飛
滿地的子彈殼都是抗戰的見證
一萬名川陜子弟兵的尸骨啊
我至今都不能喊出他們的名字
當年血戰日寇的身影,讓雪花山飄雪至今
它覆蓋住了歷史的塵煙
卻無法覆蓋住趙壽山師長軍帽上的彈孔
誰在訴說當年的頑強,窒息和無助?
當失守的雪花山
最終化成了皚皚白雪和山峰
我低首,匍匐著前行
這一天,我爬上了乏驢嶺的照天粱
遠遠眺望雪花山
肅穆地凝視,確是模糊的風景
在烈士墓碑前,我獻上了鮮花和美酒
真想邀請這位38軍17師的師長
一起喝上一口井陘的石打石酒
可惜我不配:這里只有崇高的敬意和淚水
3、他是功臣
西安事變中,他是功臣
作為國民黨起義將領,在解放軍任職最高的
非他莫屬莫
“中條山盲腸炎,紅鼻子將軍趙壽山
寧打中央軍一個團,
不打三十八軍一個連”。
當年,對于想跨過的黃河的日軍來說:
這始終是一個夢。
為了扼守娘子關
他曾堅守在必經之地的井陘雪花山陣地
血戰15個晝夜
望著犧牲的一萬多將士,一夜須發盡白的是他
未讓日軍前進一步
這是奇跡,也是戰殤
作者簡介:
趙鵬飛,河北省作家協會會員,石家莊市作協理事。詩歌作品散見《中國詩歌》《星星》《詩選刊》《北京文學》等刊物。著有詩集《詩歌的白馬》《安放》。
朗誦者簡介:
劉海平,媒體人、播音員、朗誦藝術導師,河北省人大文促會文學與朗誦專委會副主任兼秘書長,河北省詩詞協會吟誦工委主任。
(注:本文已獲作者授權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