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歌風尚》2017年第2卷(總第5卷)目錄

才俊登程
003賀林蟬 一滴水,藏著風暴(組詩)
010賀林蟬 寫詩,就是與靈魂秘密交談(創作談)
013宮白云 自然與人心共生的力量(評論)
百舸爭流
019吳開展 我的詩篇(組詩)
025米綠意 退潮的海水(組詩)
031蒲永天 靜謐的時光(組詩)
037譚雅尹 記憶之身(組詩)
043楊 康 靜止的事物變得活躍(組詩)
049劉 廈 風吹,草就動(組詩)
055左小詞 內在的秩序(組詩)
061牧 白 沉默是神落在山頂的積雪(組詩)
066德吉娜姆 馬匹在青石上游走(組詩)
070德都蒙古喬納 剪羊毛之歌(組詩)
075緞輕輕 困擾(組詩)
080衣 郎 疑問者的時代(組詩)
散文詩章
087顧彼曦 慢下來的時光及其他(組章)
092左 右 云深處(組章)
097牧 雨 河水并不自己流走(組章)
102麥 子 此去的山水(組章)
106江 峰 你的雙唇,就像高舉的山茶花(組章)
110吳乙一 未盡的言辭皆是秘密(組章)
114徐 源 金山嶺長城(外一章)
118棠 棣 春詞:光影墨痕(組章)
詩有別才
123江滿芹 蔦蘿花開了
131江滿芹 風吹過,我聽到自己的聲音(組詩)
把酒話詩
139德乾恒美vs嘎代才讓
對峙與共鳴的午夜對話
147嘎代才讓 西藏集(節選)
文學社團
154貴州民族大學黔風文學社
朱顚云 宋素珍 鄒元芳 楊愛琳
金 雪 房 子 夜 央 吳美恒
異域的風
179王家新 譯 阿赫瑪托娃詩選
185王家新 “從阿赫瑪托娃的窗口”
詩學廣角
201董迎春 論當代詩歌的孤寂詩寫及詩學建構
經典一刻
213趙目珍 用“人性的東西”填滿宇宙
封面人物 姚 琛 封面攝影 萬 年
封二/封三畫作 雁 西
卷首:
安全感
蘇笑嫣/文
記得有一次和一個同事對話,她說她最喜歡做的事情是刷碗。我很不理解。她又繼續說,每當有什么煩心事,只要把廚房門一關,把盤子、碗筷一只只刷洗干凈的時候,就會覺得心也跟著慢慢平靜下來。于是我明白,那是她恢復自身秩序的方式,而廚房安靜獨立的空間,也把她和外界所有的繁瑣隔離開來,從而提供給了她屬于自己的一種安全感。這時我意識到,我們經常談及的“安全感”,其實并不一定是某個人給的,也不只在那些顯得龐大、重要的事件中,而恰恰是在一些日常的微小事情里。
就說我自己吧。每當我一個人出門,尤其是乘坐地鐵的時候,就習慣性地要把耳機戴上,如果某一天忘記了帶耳機,我就會失去一種安全感。其實只要觀察一下地鐵車廂,就會發現很多年輕人和我一樣,用一只耳機在繁雜的人群里營造自我的世界,音樂聲響起,周圍的嘈雜就與自己無關。
就是類似這樣的小習慣、一個反復的舉動,成為我們安心之所在。生活里有太多不可預測和難以歸屬,而就是那樣一個習慣、一個空間,提供給我們歸屬感,能夠讓人躲進去,恢復自身的能量,緩解外界帶來的焦慮,而僅僅與自己相處。
有女孩子說,出門涂上唇膏才有安全感。也有人說,打電話的時候手里必須要涂涂畫畫才有安全感。還有人的安全感來自熨衣服,熨平那些褶皺的同時,好像也將生活的不如意一點一點按壓了下去。而留學生告訴我說,吃到家鄉的食物的時候,最有安全感。
人們得到屬于自己的安全感的方式形形色色,但也有一些共同之處。聽到三種關于安全感最多的回答,一個是洗手間,一個是被窩,再有一個,就是讀書。
很多人壓力大的時候、傷心的時候都會選擇洗手間。當躲無可躲時,洗手間也許是最合理的存在。洗手間很容易找到,并且完全封閉,它的功能也提供了一種潛在的合理性。沒有人知道你在里面做什么,或許是發呆,或許是哭泣。門一關,水龍頭一開,你可以不再假裝,不再控制情緒。這是最后的安全的存在,而它也始終會存在,始終會將你接納。同理,有一些人開車進了小區,卻選擇繼續在車里坐一會兒,而不是急著回家,也是因為那輛車成了他的安全之所在。一旦開了車門,他就要面對自己的角色,從老板、職工,轉換為父親、丈夫、母親、妻子……但只有在那個隔絕的空間里時,他全然獨立,不是任何人,只是他自己。也因此,他在其中得到了一種安全感。
回答被窩的人,和回答洗手間的人,幾乎是出于同樣的原因,只是并沒有到“躲無可躲”的地步,顯得從容一些。無論白天經歷了什么,最終一切都會被黑夜和睡眠包容,而被窩提供了溫馨和安慰。有時候,真的,再忙再累,只要想想晚上干燥暖和的被窩,就覺得什么都可以原諒。
至于讀書這個答案,我想我們的讀者一定會懂。讀書的時候,莫說外界被消解于無形,就連自身也都跟著不存在了。既然不存在,就沒有威脅;沒有威脅,自然就是安全。一旦拿起書籍,投入并著迷于其中,就會跟隨文字去往另外的世界、他人的生活,就會忘記現實中身邊的事情,也可以暫時忘記為生計奔波勞累的自己。哪怕身邊有人,出于尊重,也絕不會打擾到你的閱讀世界。倘若再擁有安靜明亮的閱讀空間,一輪暖陽,一杯咖啡,此情此景,又怎么會沒有安全感呢?有些人說喜歡“躲進”書中的世界,大概也就是這個意思吧。
于是,很欣慰的,我們的《詩歌風尚》也因此為一部分人提供了一份安全感,一個歸屬之地。這也是我希望你在閱讀中能夠獲得的一部分。那種將紙張握在手里的安全,沉浸入語境之中的安全。
說了這些“安全感”,在一些程度上,確實算是對生活的某種逃避。然而我并不是鼓勵一味逃避,只是適時逃避以尋求安全是處理生活與自我之間的平衡方式,也算是一種積極的人生哲學。我們的幸運在于還有那些提供安全感的方式和地方,讓我們不至于惶惶終日,但最終我們還是要站出來去面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