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卷首語
清明,氣清景明。一年一度的清明節,炎黃子孫無論身在何地,只要有可能,都會回歸故里,祭祀祖先,緬懷故人。慎終追遠,民德歸厚,中華文明生生不息。
這何嘗不是一種家國情懷、故土情懷?何嘗不是永恒的鄉愁?
由此聯想到鄉土文學。曾經“輝煌”一時的鄉土文學,在當下已日漸式微。雖然有小說如《白鹿原》《豐乳肥臀》《陌上》,以及紀實散文如《中國在梁莊》等重要作品,但也是“驚鴻一瞥”,“一直沒能再次形成一股強勁的文學流派,鄉土敘述的式微已是不可改變的歷史潮流”。因為“隨著商業文明、都市文明的崛起,鄉土敘述慢慢變得更加邊緣化”;隨著一批老作家漸漸遠去,當下活躍于文壇的青年作家群體中,已經有一大批人完全失去了農村生活的經驗。
或許,與之相對應的“城市文學”,才是當下書寫的命題?
但中國人的鄉愁,猶如清明節的傳承,鄉土或鄉村永遠就在那兒。有鄉村就會有鄉村敘述。“鄉村振興與文學創作”或許也是當下值得關注的命題。
本期刊發的小說,題材各異。潘年英的《風吹稻浪》是鄉土敘述。敘述了侗鄉客家老東母親及其家族日常生活的點點滴滴,作家巧借老東母親80慶壽這一“窗口”,透視了當下鄉村的方方面面,讀罷令人感慨,也使我們看到鄉土敘述仍有可為。如果說《風吹稻浪》是鄉村題材,《神秘僑批》則是華僑題材,《殊途同歸》是打工題材,而蔡水奎的《卿本龍種》則為我們呈現了“這樣”一個富二代,上演了“這樣”一出鬧劇。不管什么題材,應該都能寫出好作品。洪輝煌等人的散文以及鄭章欽等人的有關書評,皆有感而發,值得一讀。安安的詩歌(專題)一如他既有的風格,明朗,大氣。詩歌寫作存在各種可能性,是意識與技藝反復的探索和可能的跨越。不過在同質化、模仿化嚴重的今天,我們可以不一樣。大家可以從吳斌、慕白、熊國太等詩人的詩作中讀出我們不同的期待和價值取向。
目錄
小說天地
4 風吹稻浪 /潘年英
24 神秘僑批 /李培德
43 殊途同歸 /符浩勇
47 卿本龍種 /蔡水奎
慶祝新中國成立七十周年
50 我們的顏色(外二首) /安 安
散文薈萃
51 散文四題 /唐 毅
54 他手里捏著一團火
——懷念陶然先生 /洪輝煌
57 忽然遇見落雪 /萬國智
59 心愿 /黃水成
63 從鄉愁到打造故鄉文化品位
——寫在《泉州歷史文化散記》在上海出版之際 /徐振忠
詩歌在線
64 援藏的歲月 /吳 斌
65 遠和近:江山如夢(組詩) /慕 白
66 憂黎元歌(組詩) /熊國太
68 極美,集美(外一首) /念 琪
68 春天的幾個動詞(組詩) /吳文建
69 老井(外一首) /何 也
70 春的氣息(外一首) /任 捷
70 托克遜的雨(外一首) /沈庭煜
71 外公的麥桿扇 /王利鋒
71 凈峰寺(外一首) /黃偉超
72 春光讀夜月 /李海平
散文詩苑
73 坐看云起時 /(中國香港)印 象
文學評論
74 解詩求美覓津梁
——評陳志澤《中外散文詩精品解讀》 /崔國發
75 走向透明
——讀呂德安隨筆集《在山上寫詩 畫畫 蓋房子》 /鄭章欽
78 福建現當代詩學的全方位展示
——評劉登翰、伍明春編選《閩派詩論》 /王佳歡
本期插圖:明代 文徵明 畫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