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天涯》2020年第3期簡介及目錄|新刊上市
《天涯》2020年第3期內容簡介
張煒
童年——文學的八個關鍵詞之一
P004
張煒的重要,不僅因其量大、質高,還在于他建構出了穿越時空的古船、綿延不絕的高原,更在于他是一個永不停歇的思考者。這一次,他用沉實、精準、樸素之言,他通過對八個文學關鍵詞的闡釋,探尋那些與創作隱秘相關的因素。本刊將以專欄形式,陸續刊出這系列文章。本期關鍵詞是“童年”,這個平常的詞語背后,張煒看到繁盛的可能性,古今中外諸多作家的童年期,決定了其終將成長為一個什么樣的作家。
李修文
偷路回故鄉(外一篇)
P027
他在變。《山河袈裟》和《致江東父老》里,他更多為生民立碑,一個個應該痛哭也在痛哭之人,在他筆下顯現;而此新作里,他的視線移向古詩詞,接通個人的精神滋養、文學來路。他在守。以往他的作品中,無論書寫對象為誰,文字皆洋溢著古典文學的雅正之風;在此新作里,他逆流而上,帶我們理清其心靈脈絡——讀者可“偷”文學之路,靠近他。
楊慶祥 徐則臣
王十月 馬笑泉
“2010—2019:我和我的十年”回顧小輯
P047
本刊2010年曾邀請十余位作家、評論家,討論其新世紀最初十年的經驗與感受;轉眼十年又過,本刊重新找到當年的部分作者,讓他們回顧近十年的時代經驗。延續的思考,流淌出個人的心靈巨變。楊慶祥以第三人稱的抽離旁觀,對自己十年來的精神成長和文化反思,做了不無沉重又飽含深情的回顧,他以“黃金時代”為自己的這十年命名;徐則臣的十年,則是被《耶路撒冷》《北上》《王城如海》等作品切割的十年,一部部作品的倔強生長,含蘊著他的所有體溫;王十月在這十年,完成了從民工到體制內身份的轉變,這向上走的歷程里,有著他的疑惑、自省和悲戚;馬笑泉以汽車手機等物質之更迭、以親歷的媒體工作之流變等,梳理了個人的精神成長。
梁鴻
迷失
P098
《迷失》里,迷失的對象有多層,既是回尋而未得的記憶迷失,又是多年前在虛構世界和現實生活中二選一的迷失,還是一個女性在面對這些選擇時的身份迷失和自我譴責。當從主人公筆下掙脫而出的虛構人物,跟隨她一起返家,所有的記憶光怪陸離的時候,以非虛構見長的梁鴻,喚醒了虛構的深沉力道。長篇小說《四象》里,梁鴻的講述方式為之一變,這變化延續到了短篇小說《迷失》之中,那就是:以荒誕寫現實,以虛構抵達真切,以選擇的迷失尋得精神的確證。
伊格言 楊怡芬 蔣 浩
“島嶼寫作”小說專輯
P126
影響寫作的因素有很多,地域亦是一個。西北作家、中原作家深受農耕傳統的影響,筆下多呈現出土地的蒼茫、質樸與渾厚;江南的作家里,自然就帶有某種華麗、精致與柔美。本小輯組織了三位在島嶼上成長、生活的作家,想在對比映照中,觀察出某種獨屬于島嶼寫作的特征。數年前,曾有幾位導演以《他們在島嶼上寫作》為總題,拍攝了林海音、余光中、周夢蝶、鄭愁予等作家的寫作生平,但這系列紀錄片里,影響這代作家的,除了“島嶼”,還有他們所經歷的歷史。本小輯三位作者,則都是七○后,他們身處四面環水的島嶼,或許并不容易說出個人與島的直接關系,可島嶼的隔絕性、孤獨感,又往往滲透在文字之中。來自臺灣島的伊格言,在《再說一次我愛你》里,面對的是一個艱難選擇,母親致力于研究人與鯨魚的溝通,卻忽略了和兒子、和身邊人最基本的交流,當母親最后失去人類語言,只能用鯨的言語對兒子表達愛意的時候,這個充滿未來感的故事,變得如此親切與動人。舟山島的楊怡芬,則回顧了爺爺如何走出小島、跑船謀生,卷入二十世紀的中國史甚至是世界史的舊事,最后他終老美國,和孤島故土,終難再見;個人命運和時代風云互相交織,讓人唏噓。海南島的蔣浩,在《唯一者或所有物》中,以飛散的思緒,讓一個中年人在海潮聲中緩緩現形,情節被意識壓制,事件臣服于心事,遙接伍爾夫、普魯斯特的余脈。這三篇小說里,作者們總是面對著莫測的大海和世界,身處孤島的他們,一直在尋求溝通、追回歷史、找到自我。
目錄
作家立場
004 張 煒 童年——文學的八個關鍵詞之一
027 李修文 偷路入故鄉(外一篇)
036 陸春祥 天留下了敦煌
“2010—2019:我和我的十年”回顧小輯
047 楊慶祥 “黃金時代”備忘錄(2008—2019)
055 徐則臣 我的文學十年
063 王十月 我的無物之陣
067 馬笑泉 如此而已
品思錄
075 陸 源 寫作者手記
080 陳崇正 德國漫記與出版憂思錄
084 成復旺 追憶黃保真先生
特稿
087 趙 瑜 二胎紀事
小說
098 梁 鴻 迷失
108 李 浩 雄鷹烏燭頓——一位母親的漫記
119 黃德海 結駟千乘
“島嶼寫作”小說專輯
126 伊格言 再說一次我愛你
136 楊怡芬 棕櫚花
157 蔣 浩 唯一者或所有物
散文
161 王 選 縫隙(外一題)
166 陳峻峰 虛擬之鄉
民間語文
175 陳 樸 跑車手記(2017)
184 簡 非 裝電話手記(1991)
研究與批評
190 劉復生 羅 崗 倪文尖 毛 尖
李云雷 吳曉東 霍 艷 當代文學的思想性問題
環球筆記
206 昆德拉的“主編式全知視角”/《1984》出版50周年/日本印刷工人在二戰期間的斗爭/重返1950年代初期的“反對細菌戰”運動

天涯微信號:tyzz1996
天有際,思無涯。
投稿郵箱:tianyazazhi@126.com
來源:天涯雜志
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A5MzQxMjQzOA==&mid=2652244258&idx=1&sn=d650c01fc1886189e32dc70898cbd56b&chksm=8bbce41bbccb6d0d98fcb959ac7036b00b475c06568177ab933d9e61ecf700a6b6638986cd46&mpshare=1&scene=1&srcid=&sharer_sharetime=1588026126257&sharer_shareid=614c27d356f5211ee6b595b7918f01b5&exportkey=A7YaRMBJ5%2BAx6veMjfz2UlY%3D&pass_ticket=gBiJcI1O3jWfleLKOigapc2XLugYAKKY3awNxsO13NrYboMvBKQCYy9G4xdSabEx#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