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說選刊》2021年第11期目錄
卷首語
“無窮的遠(yuǎn)方,無數(shù)的人們,都和我有關(guān)。”9月25日,《小說選刊》雜志社與紹興市人民政府和浙江省作家協(xié)會共同舉辦“魯獎作家魯迅故鄉(xiāng)行”活動,邀請30位獲獎作家,相聚魯迅故里,共話精神原鄉(xiāng),紀(jì)念偉大的文學(xué)家、思想家、革命家,中國新文化運(yùn)動的旗手魯迅先生誕辰140周年。100年前,1921年5月魯迅先生的短篇小說《故鄉(xiāng)》發(fā)表在《新青年》上,“其實(shí)地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先生的話,寫下了對中華民族的未來期待。1921年7月偉大的中國共產(chǎn)黨誕生,率領(lǐng)中國人民走出了一條光明無限、浩浩蕩蕩的民族振興之路。作家們在紹興朗誦魯迅作品,追思先生的崇高精神。
本期所選青年作家的作品,剛健、清雅,激情記錄當(dāng)下,深化時代主題。80后作家林森《唯水年輕》又是一曲“海”的吟唱。從新時期王蒙《海之夢》、鄧剛《迷人的海》,到新時代陳毅達(dá)《海邊春秋》、林森《海里岸上》,有關(guān)“海”的書寫,從贊頌到悄吟,已經(jīng)起了變化。當(dāng)擺脫十年浩劫禁錮的52歲外國文學(xué)專家繆可言平生第一次見到海(《海之夢》),當(dāng)祖孫三代“海碰子”不斷與大海搏斗、迎接挑戰(zhàn)(《迷人的海》),海是開放、遼闊、藍(lán)色文明的象征,海是《老人與海》式的英雄主義的搏擊場;而省直干部劉書雷掛職到海峽邊上的嵐島扶貧(《海邊春秋》),出海漁獵為生的蘇家后人將祖?zhèn)鳌陡方?jīng)》和羅盤賣給商人之后到岸上生存(《海里岸上》),直至他們的后人根本就不會水更沒有出過海(《唯水年輕》),海不再是一個偉大的象征和崇拜物,海已經(jīng)變成生態(tài)文明的一部分,海就是圍繞著我們的生活日常。林森敏感抓住時代之變,痛搔生存之癢。
前有六祖慧能傳燈之典,后有徐生翁青藤傳燈之贊,從《禁指》到《傳燈》,斯繼東欲寫遍琴棋書畫。作為魯迅故鄉(xiāng)的作家,文中常帶紹興師爺之氣,兼具嵊州騷客狷介之風(fēng)。馬金蓮《愛情蓬勃如春》中大齡剩女木清清,面對母親去世后僅三個月父親就再娶比他小二十歲女人,她還能否相信人間愛情?她將如何跟父親和解?有關(guān)“和解”,新銳女作家趙依在《和解》里,不依不饒,鋪排了一個話劇演員與生活的齟齬,試圖找到和解之道。小說結(jié)尾在“八寶山站”的隱喻里,暗示了殊途同歸、祛除怨懟的道理,人最重要的是要跟自己和解。
兩個來自大灣區(qū)的作家陳繼明、李知展,書寫了新時代傳奇。《奔馬圖》講述港珠澳大橋沿岸的小海灣里,一匹馬,三個人,閃轉(zhuǎn)騰挪,在奔跑中構(gòu)成動態(tài)的浮世繪,它們或許就是港珠澳的前世今生。80后作家李知展,河南伢子客居?xùn)|莞,《流動的宴席》在改革開放前沿展開鄉(xiāng)愁敘事,在沿海城市打工的大學(xué)生返鄉(xiāng)與爺爺一起掌勺開鄉(xiāng)村宴席,爐火正旺,親情流轉(zhuǎn),鄉(xiāng)村振興留住鄉(xiāng)根鄉(xiāng)愁。
編完這一期,即將迎來作協(xié)十代會的召開,新老作家歡聚一堂,秋日即將涌起春潮。江山如畫,河清海晏,菊繞東籬梅暗動,正是大地轉(zhuǎn)陽升。
目錄
短篇小說
傳燈 斯繼東
選自《人民文學(xué)》2021年第10期
創(chuàng)作談 史實(shí)與虛構(gòu) 斯繼東
愛情蓬勃如春 馬金蓮(回族)
選自《民族文學(xué)》2021年第10期
父親簡史 蔡測海(土家族)
選自《芙蓉》(雙月刊)2021年第5期
點(diǎn)翠銀簪 荊 歌
選自《山花》2021年第9期
血渦 陳昌平
選自《作家》2021年第9期
奔馬圖 陳繼明
選自《朔方》2021年第10期
致愛麗絲 王嘯峰
選自《鐘山》(雙月刊)2021年第5期
新銳小說家
和解 趙 依
選自《天涯》(雙月刊)2021年第5期
流動的宴席 李知展
選自《江南》(雙月刊)2021年第5期
中篇小說
唯水年輕 林 森
選自《人民文學(xué)》2021年第10期
創(chuàng)作談 如斯水 林 森
雪山路上的“故事咖啡館” 李 浩
選自《清明》(雙月刊)2021年第5期
陰差陽錯 楊曉升
選自《芳草》(雙月刊)2021年第5期
維尼 俞 勝
選自《福建文學(xué)》2021年第9期
走進(jìn)新時代
·名家看名山——走近四姑娘山·
阿 來 侯志明 全勇先 鄭風(fēng)淑 王 棵
傳承紅色基因,賡續(xù)紅色血脈
·百年黨史井岡行·
李春雷 江 子 黃存平 王祥夫
微小說
探尋京城美食 任貴英
朋友是票友 劉懷遠(yuǎn)
去趟彩電塔 龐 滟
白杏黃狗 陳 毓
老桂拍照 陳修平
老尚請客 吳萬夫
良心 李曉楠
皮匠預(yù)言 尹小華
借煙 楚仁君
故人 陳秀榮
這個城市有條大河 魏詠柏
篇名書法 張克軍